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第一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者开拓者捍卫者【考点要求】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措施和作用。咸阳秦秦统一六国秦灭六国的顺序秦灭六国的策略概括秦朝疆域的形成过程?仔细观察秦朝疆域图:(1)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2)西周和秦朝对地方的统治有哪些不同?①秦朝疆域广大,北到长城、东到东海、南到南海、西到陇西,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②工程建设宏伟,修建了长城,开凿了灵渠;③在地方设置郡县,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④以咸阳为都城,陕西成为当时统治中心;⑤包括许多少数民族,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政权。一、秦始皇探究1:某中学历史课外小组在论及秦始皇时产生了争议,一部分同学认为,秦始皇很懂军事,他凭自己的雄才大略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他会平天下;但他不懂得政治,导致秦朝短命速亡,他不会治天下。而另一部分同学认为,以上观点太片面。(1)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2)你认为应如何认识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此观点正确。理由:春秋战国长期混乱,秦王嬴政通过一系列兼并战争,灭掉六国,完成国家统一,显示了他的雄才大略,所以他会平天下。但他完成统一后实行暴政,严刑酷法、大兴土木,赋税徭役繁重,致使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战争,秦朝短命而亡,所以他不懂得政治、不会治天下。认为此观点片面。理由:战国时期,长期的兼并战争为统一创造了政治条件;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秦始皇确有雄才大略,但他军事征伐的成功离不开以上条件,他的军事才能不是国家统一的决定性因素。秦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建立了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开创了我国封建社会的许多制度,在政治方面表现出非凡的历史创造力。他的过失在于其焚书坑儒、严刑峻法、大兴土木、重徭重赋的残暴统治,激化社会矛盾,最终酿成农民起义,短命速亡。一、秦始皇探究1:某中学历史课外小组在论及秦始皇时产生了争议,一部分同学认为,秦始皇很懂军事,他凭自己的雄才大略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他会平天下;但他不懂得政治,导致秦朝短命速亡,他不会治天下。而另一部分同学认为,以上观点太片面。(1)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2)你认为应如何认识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取决于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否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是否推动历史发展、社会的进步。由于受到时代与阶级的局限,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所采取的行动,也会给社会造成危害作用。制度及文化的统一疆域的统一外形的统一内在的统一度量衡统一度量衡《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知识巩固“贞观之治”?出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探究2:不同统治者采取的治国方略有很大的差异,所取得的效果也往往不同。材料一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县出土秦代竹简1000余支,内容大部分是秦的法律及文书,包括三种,其中第二种是关于农田、粮仓、贸易、徭役、刑徒、度量衡等方面的律令,有《田律》、《军爵律》等近20个标题。《盗律》中明确规定: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秦律》还规定:士伍偷盗110钱者,要被判4年徒刑(黥为城旦)。——据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改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朝治国的指导思想及突出特征,并对其进行简单评价。(8分)指导思想:法家思想;突出特征:注重法治,以严刑峻法治国。评价:法治有利于维护统一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但严刑峻法也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秦的灭亡。材料二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意指借鉴)。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也。……朕今所好者,惟有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誓无耳。——唐太宗(2)唐太宗自称好“周孔之教”,根据材料二说明他弃法崇儒的原因,并指出体现出了唐太宗什么治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是怎样从经济、法律和选官制度方面实践这一思想的。(10分)原因:唐太宗总结历史的经验,认为用法家学说的朝代往往不长久,而以儒家仁义治国则能长治久安。治国思想:仁义治国(或文德治国)经济上:休养生息,实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法律制度:慎用刑法,制定的《唐律》,体现了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选官:完善科举制度材料三(康熙二十三年)戊寅,上次曲阜。己卯,上诣先师庙,入大成门,行九叩礼。至诗礼堂,讲易经。上大成殿,瞻先圣像,观礼器。至圣迹殿,览图书。至杏坛,观植桧。入承圣门,汲孔井水尝之。顾问鲁壁遗迹,博士孔毓圻占对甚详,赐官助教。诣孔林墓前酹酒。书“万世师表”额。——《清史稿》(3)结合材料三,指出康熙帝对孔子和儒家思想采取了什么态度?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者在治国方略上的本质相同之处。(2分)(3)态度:崇儒尊孔。目的:缓和民族矛盾;维护清朝专制统治。(4)本质相同处:加强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到南海诸岛清朝行政区划:包括18个省,5个将军辖区,2个办事大臣辖区我国辽阔的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清朝是在入关以后,经过了短时期的大规模战争,长时期的小规模战争,将近二十年才逐渐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清初的军事时期较长,而军事行动又反映了民族矛盾。——《清代前期的政治和经济》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B、中央政府与地方分裂势力的矛盾C、满与汉民族矛盾A、宫廷危机(鳌拜专权):1)平定“三藩”;2)统一台湾,设立台湾府;3)平定准噶尔部贵族噶尔丹的叛乱;4)加强与蒙、藏的团结,尊重喇嘛教,册封活佛;5)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智擒鳌拜D、沙俄入侵黑龙江6)抗击沙俄侵略,进行雅克萨之战及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维护和确定中国的领土主权。康熙帝统治初期面临危机及其措施1、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维护了中国的主权抵制外来侵略思考:三位皇帝都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明清时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策措施,较以前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探究3:材料一漠北的突厥、铁勒等部民众向唐太宗说:“臣等既为唐民,往来天至尊所知诣父母。”——《资治通鉴》(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漠北突厥族视唐太宗如父母的依据并评价。(9分)唐太宗对东突厥采取羁縻政策,对北方民族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唐朝的羁縻政策是一种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是一种“以夷制夷”的统治方式(任用少数民族首领治理少数民族地区),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措施?探究3:材料一漠北的突厥、铁勒等部民众向唐太宗说:“臣等既为唐民,往来天至尊所知诣父母。”——《资治通鉴》(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漠北突厥族视唐太宗如父母的依据并评价。(9分)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措施:1、武力征服:2、设立机构:3、册封:4、和亲:对东突厥和西突厥羁縻府州、安西都护府东突厥首领任都督、刺史,后代世袭由唐政府册封松赞干布求亲、文成公主入藏。材料二康熙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康熙《瀚海》(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唐太宗和康熙帝处理民族关系的相似之处,这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影响?(3分)相似之处:对少数民族实行开明政策,施之以德.使少数民族真心归附中央政权的领导。影响: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材料一漠北的突厥、铁勒等部民众向唐太宗说:“臣等既为唐民,往来天至尊所知诣父母。”——《资治通鉴》材料四康熙亲自向南怀仁等传教士学习几何学、测量学,解剖学和医学,并在宫中设实验室,进行化学和药学的研究。康熙于1692年3月22日发布敕令,准许天主教在中国自由传教,敕令指出:天主教的教义大致与中国礼教相符。中国政府既容许人民信奉喇嘛教、佛教、回教等诸外来宗教,自无禁绝基督信仰的理由。——《康熙帝传》(3)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唐太宗和康熙帝对待外来文化的相似态度及其共同影响。(2分)相似态度:对外来文化采取宽容和兼收并蓄的态度。影响: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中华文明材料三正是在贞观年间,玄奘法师赴印度求法17年,载誉归国后受到至高礼遇,唐太宗令大臣、僧众出城高接远迎,又多次在宫中接见玄奘,与之谈经论道,倍加褒奖,颇有相逢恨晚之叹。朝廷还修建大慈恩寺及翻经院,让玄奘在那里著书立说,传经布道。——转引自傅璇琮《唐代文化研究》(4)综合上述材料,从封建统治的角度,对唐太宗和康熙帝予以恰当的评价。(2分)为封建盛世的出现奠定基础。三个皇帝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你认为评价封建帝王时应该坚持哪些基本标准?①是否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②是否顺应民心维护人民利益;③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对比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三位皇帝,列出各自具个性化的地方: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立皇帝制度,采取了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方面的措施巩固了统一,也采取了焚书坑儒等专制措施镇压不同意见。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也是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缔造者。唐太宗政治上广揽人才,虚怀讷谏,经济上推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民族关系上设置羁縻府州管理东突厥部落,对外关系上采取兼收并蓄政策,专设鸿胪寺接待各国使者。他是封建时代少有的明智君主。康熙帝对内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平定噶尔丹叛乱,崇尚儒教,弥合满汉民族矛盾,敕封达赖、班禅等四大活佛,对外发动两次雅克萨之战,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是封建时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创立新制,开拓疆土---第一个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创立者知人善任、对外开放---封建社会全面繁荣的奠基者;统一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的推动者改革弊政,维护统一---中国封建王朝落日辉煌的实践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⑴秦始皇的贡献:统一了中国,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对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深远的影响;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文字等,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训练:结合史实简要说明秦始皇与康熙帝对我国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指出这两位君主的思想文化政策的相同点及其给中国历史造成的危害。据此谈谈你如何认识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⑵康熙帝的贡献:亲征噶尔丹,巩固了清朝对天山南北的统治;组织抗击沙俄的斗争,解决了中俄东段的边界问题;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树立了中央政权对藏传佛教的权威,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进军台湾,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海防;康熙帝的统治对近代中国版图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⑶相同点:都采取了文化专制的措施,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和强化专制权力;清朝vs西方(英国)(洛克,主张分权。)英法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17—18世纪东方(中国)与西方(英法)对比表说明: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康乾盛世是落日的余辉英法中国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前夕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受阻思想文化启蒙运动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禁锢思想外交殖民扩张与掠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海禁”政策,闭关锁国17—18世纪东方(中国)与西方(英法)对比表说明: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康乾盛世是落日的余辉1、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皇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也是有作为的政治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司马迁说秦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这具体指的是什么?(2)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唐太宗在构建“和谐社会
本文标题:第一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074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