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模板
12013-2014学年库尔勒市实验中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宋姗姗)第一部分:知识积累(4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寒噤.(jìn)孜.孜不倦(zī)发窘.(jiǒng)B.觅.食(mì)滞.碍(zhì)脊.梁(jǐ)C.汲.取(jí)秕.谷(bǐ)恣睢.(suì)D.琅.琅(1áng)滞.碍(zhì)味同嚼.蜡(jué)2.下列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玄虚潮汛歇斯底里B.仓皇推敲格物致知C.傅彩鄙夷与日具增D.激变渺茫不求甚解3.下列语句没有歧义的一项是()(2分)A.今天来了几个电视台的记者。B.我知道这种事没什么大不了的。C.张明同学生日那天收到了许多朋友送来的礼物。D.艰苦的环境更能激发有大志的人奋发向上4.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B.遂用猖蹶..C.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D.辍.耕之垄上5.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将军身被坚执锐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C.欲信大义于天下D.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题号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总分得分(一)(二)(三)(四)26.下列句子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B.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C.胡屠户心里懊恼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D.“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让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7.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话(只需把序号填在空格里)。(2分)①这样理解“基础”,结果只能妨碍人才的成长。②基础本来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人们往往只看到了智育③中学阶段是打基础的时期,每个中学生都应该打好基础④但是,有的同学,甚至教师,对“基础”的理解往往偏于狭窄⑤书本知识已包括教科书和课外读物,人们又往往只看到了教科书⑥智育包括书本知识、非书本知识的学习和诸种能力的培养,人们又往往只看到书本知识的学习8.请写出我国四部古代文学名著及作者。(8分)(1)《》(2)《》(3)《》(4)《》9.古诗文积累(9分)a.上下句默写。(4分)(1)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2),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3),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池上碧苔三四点,。(晏殊《破阵子》)b.语境默写。(5分)①《梦江南》中表达女主人公深切思念的句子:,;②《武陵春》中描写哀愁,创意独特句子:,。③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豪迈的情怀表达自己一生的理想的句子是:“,。”④《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3⑤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有许多表达作者理想、抱负的名句,请举一例:,。10.综合性学习(9分)材料一:在美国,各社区都有图书馆,任何人都可以进去阅读。德法等国都设有国家阅读基金,通常由国家领导人担任主席或名誉主席。韩国为了推动国民读书,也有各种各样的读书组织和读书节……中国对国民的阅读状况也非常关注,提出了“国民图书阅读率”这个概念,每隔两年在国内进行一次调查。材料二:目前,湖州市各中小学正在努力建设“书香校园”,通过师生诵读、经典推荐、图书漂流、读书征文等活动,积极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氛围,切实提升师生人文素养。①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答:(2分)②学校将围绕“书香校园”活动对学生的阅读状况进行一次问卷调查。请你为该问卷设计两个问题。问题一:(2分)问题二:(2分)③为宣传阅读的重要性,更好地促进全民阅读,请你设计一条选出标语。(不超过20字)答:(3分)第二部分:阅读理解(50分)(一)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后面的问题。(9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1.从词的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阙重在,下阙重在。(2分)1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4分)答:413.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上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B.词的上片“倾城”一语,突出观猎盛况。C.词的下片运用“射天狼”的典故表达苏辙要竭尽全力抵御外敌、为国立功的决心。D.词的上片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语言格调婉约、纤柔。(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20分)【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选自《隆中对》)【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选自《出师表》)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1)挟.天子而令诸侯挟:(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夙夜:1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两项是(4分)………………………()A.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B.北.定中原北.通巫峡C.还于.旧都曹操比于.袁绍5D.则名微而.众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译文:(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译文:17.“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段中“天下计”的内容?【乙】段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老臣心”?(4分)答:18.有人认为后主刘禅愚钝无能,先帝刘备驾崩后执掌蜀汉军政大权的诸葛亮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应该取而代之。读完【甲】【乙】两文后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答:(三)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14分)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①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的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6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知道是知道了,就是没养成习惯。②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③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一万字。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绉不通的文章。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④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工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工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⑤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别字。错别字怎么来的呢?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最好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搞不清楚,那就下点儿工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19、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20、请根据选文的第①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出相应的内容(3分)选文的第①段先针对的现象,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以为例,论证了的观点。21、选文第④段中,作者反复说“是办不到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22、举出你学习语文的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并谈谈这一习惯对你的影响。(4分)(四)阅读《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一文,完成文后23-25题。(7分)7①人生烦恼无数。②先贤说,把心沉静下来,什么也不去想,就没有烦恼了。先贤的话,像扔进水中的石头,先贤甚至什么都没想,就沉静下来了,而芸芸众生,在听得“咕咚”一声闷响之后,烦恼便又涟漪一般荡漾开来。③真是层出不穷。④幸福总围绕在别人身边,烦恼总纠缠在自己心里——这是大多数人对幸福和烦恼的理解。差学生以为考了高分就可以没有烦恼,贫穷的人以为有了钱就可以得到幸福。结果是,有烦恼的依旧难消烦恼,不幸福的仍然难得幸福。⑤烦恼永远是寻找幸福的人命中的劫数。⑥寻找幸福的人,有两类。一类像是在登山,他们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山顶,于是,气喘吁吁,穷尽一生去攀登。却发现,永远登不到顶,最终也看不到头。其实他们并不知道,幸福这座山,原本就没有顶没有头。⑦另一类人也像在登山,但他们并不刻意要登到哪里。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流岚,赏赏霓虹,吹吹清风,心灵在放松中,得到某种自足。尽管不得大愉悦,然而这些琐碎而细微的小自在,萦绕于心扉,一样芬芳身心,恬静自我。⑧对于心灵来说,人奋斗一辈子,如果最终能挣得个终日快乐,就已经实现了生命最本质的价值。⑨有的人本来幸福着,却看起来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却看起来很幸福。⑩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真切,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滋味。⑾所以人生的烦恼实是自找的。不是烦恼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⑿这个世界,为什么烦恼的都有。为权,为钱,为名,为利。人人行色匆匆,背着这个沉重的布囊,装得越多,牵累得也就越多。⒀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着人生的幸福。然而,就像卞之琳《断章》诗所写的那样,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⒁其实,谁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感受在别人心里。23.这篇文章阐述的主要道理是什么?(2分)24.阅读⑥⑦两段思考作者如何形容“寻找幸福的人”的?给你怎样的启示?(2分)8.25.第⑨段“有的人本来幸福着,却看起来很烦恼;有的人本
本文标题: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模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970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