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等
武汉理工大学周萍第十一篇艾青第九篇宋词现代新诗——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学习重点现代汉语诗歌的发展主要诗歌流派代表诗人及其创作现代诗歌作品鉴赏方法中国现代诗歌发展世纪初:新诗的“尝试”20年代:徐志摩与新月派30年代:戴望舒、卞之琳与现代派诗40年代:穆旦与九叶派尝试中的新诗:胡适作品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先徐志摩:新月派的绅士风情关于“新月派”徐志摩诗歌:“爱、美、自由”代表作:《偶然》音乐美新月派1923年3月,徐志摩在北京成立新月社。其成员有胡适、陈西滢、杨振声、林徽因等,多有欧美留学经历。稍后闻一多、余上沅、梁实秋、熊佛西、沈从文等亦加入。新月派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代表是闻一多、徐志摩,闻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反帝反封建精神,徐的理想主义、人道主义影响颇大。后期由于闻的兴趣逐渐转向学术研究,徐为新月领袖,,作品多有徐式苍白迷惘的倾向。徐去世后新月派走向衰落。新月诗派在新诗发展史上,突出的贡献在于新诗的格律性方面的理论探索和艺术实践。新月派(二)启发者:泰戈尔开创者:闻一多、徐志摩、梁实秋理论主张:“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女杰:凌叔华、方令孺、林徽因后起之秀:卞之琳凌叔华与丈夫陈西滢关于徐志摩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第一版线装本封面徐志摩的作品徐志摩的作品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诗人影集(一)诗人影集(二)1924泰戈尔访华时与林徽因担任翻译陪同诗人影集(二)诗人影集(三)硖石西山白水泉徐志摩现墓地徐志摩祖居再别康桥诗人手迹《翡冷翠的一夜》代序片断致陆小曼致林徽因书徐志摩的创作分期1927年为界前期(1921——1927),是“理想—浪漫”期,在此期间,写作并结集出版《志摩的诗》和《翡冷翠的一夜》,前者侧重对理想的追求,后者则主要表现爱情思绪。(《雪花的快乐》等)后期(1927——1931)为“迷惘—沉落”期,由于其资产阶级政治理想的破灭,加上个人生活上的种种不愉快,思想日趋沉落,而诗作也倾向于感伤苍白。(《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等)两个时期的分界之作:《偶然》、《丁当—清新》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偶然》解读形式的完美张力结构:(1)诗题与文本;(2)诗的内部;(3)意象与意象象征性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比较阅读WhenIamdead,mydearest,Singnosadsongsforme;Plantthounorosesatmyhead,Norshadycypresstree;BethegreengrassabovemeWithshowersanddewdropswet;Andifthouwilt,remember,Andifthouwilt,forget.Ishallnotseetheshadows,Ishallnotfeeltherain;IshallnothearthenightingaleSingon,asifinpain;AnddreamingthroughthetwilightThatdothnotrisenorset,HaplyImayremember,Andhaplymayforget.我坟上不必安插蔷薇,也无需浓荫的柏树;让盖着我的青青的草,淋着雨,也沾着露珠;假如你愿意,请记着我,要是你甘心,忘了我。我再不见地面的青荫,觉不到雨露的甜蜜;再听不见夜莺的歌喉,在黑暗中倾听悲啼,在悠久的昏暮中消沉;阳光不升起,也不消翳。我也许,也许我记得你,我也许,我也许忘记。ChristinaRossetti(1830-1894)的诗作Song/徐志摩译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再别康桥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再别康桥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再别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有一个恋爱我有一个恋爱-------我爱天上的明星;我爱它们的晶莹:人间没有这异样的神明。在冷峭的暮冬的黄昏,在寂寞的灰色的清晨,在海上,在风雨后的山顶-------永远有一颗,万颗的明星!我有一个恋爱山涧边小草话的知心,高楼上小孩童的欢欣,旅行人的灯亮与南针-------万万里外闪烁的精灵!我有一个破碎的魂灵,象一堆破碎的水晶,散布在荒野的枯草里-------饱啜你一瞬瞬的殷勤。我有一个恋爱人生的冰激与柔情,我也曾尝味,我也曾容忍;有时阶砌下蟋蟀的秋吟,引起我心伤,逼迫我泪零。我袒露我的坦白的胸襟,献爱与一天的明星;任凭人生是幻是真地球存在或是消泯------太空中永远有不昧的明星!她是睡着了她是睡着了------星光下一朵斜欹的白莲;她入梦境了------香炉里袅起一缕碧螺烟。她是眠熟了------涧泉幽抑制了喧响的琴弦;她在梦乡了------粉蝶儿,翠碟儿,翻飞的欢恋。她是睡着了停匀的呼吸:清香渗透了她的周遭的清氛;有福的清氛,怀抱着,抚摩着,她纤纤的身形!奢侈的光明!静,沙沙的尽是闪亮的黄金,平铺着无垠------波鳞间轻漾着光艳的小艇。她是睡着了醉心的光景:给我披一件彩衣,啜一坛芳醴,折一支藤花,舞,在葡萄丛中颠倒,昏迷。看呀,美丽!三春的颜色移上了她的香肌,是玫瑰,是月季,是朝阳里的水仙,鲜妍,芳菲!她是睡着了梦底的幽秘,挑逗着她的心------纯洁的灵魂,象一只蜂儿,在花心,恣意的唐突------温存。童真的梦境!静默;休教惊断了梦神的殷勤;抽一丝金络,抽一丝银络,抽一丝晚霞的紫曛;她是睡着了玉腕与金梭,织缣似的精审,更番的穿度------化生了彩霞,神阙,安琪儿的歌,安琪儿的舞。可爱的梨涡,解释了处女的梦境的欢喜,象一颗露珠,颤动着,在荷盘中闪耀着晨曦!戴望舒雨巷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1923年入上海大学,1925年入震旦大学。因参加革命宣传,在上海法租界被捕。1928年回上海从事文学创作和编译工作,1930年曾参加左翼作家联盟。1932年11月赴法国留学,就读于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1935年回到上海1938年5月赴香港,与许地山等人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任理事。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在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和英文刊物《中国作家》等。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在上海师范专科学校任教,并进行著、译、研究工作。1948年因遭国民党政府通缉再次赴港。1949年辗转到北京,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解放后,在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工作。1950年2月8日因病逝世,终年45岁。戴望舒关于“现代派”戴望舒其人《雨巷》赏析现代人的体验:孤独感、寂寞感戴望舒诗歌的艺术特色1930年代的“现代派”诗歌命名:施蜇存受现代书局委托创办《现代》。诗人群:戴望舒、施蜇存、金克木、何其芳、林庚等。发展:卞之琳于北平编文艺杂志《水星》,与《现代》呼应,共同推动发展。高潮:1936年10月戴望舒主编《新诗》,邀卞之琳、冯至、孙大雨、梁宗岱等参与,把现代诗派推向高潮。衰落:抗战爆发后,急剧分化,走向衰落,其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则为40年代的“九叶诗派”所继承和发展。艺术渊源:法国象征派诗歌、美国意象派诗歌和以T·S·艾略特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诗潮;唐五代温李一派。内容:与社会公众主题疏离,多抒写自我情绪与感觉。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中西结合的意象美《雨巷》选择了中国化的诗歌意象,借鉴了西方象征主义的创作方法,体现了中西结合的意象美。诗人巧妙地将西方象征主义手法同中国古典诗歌意境融于一炉,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形象。姑娘美丽、高洁、愁怨,象征着诗人美丽的理想。独特的音乐性和旋律美诚如叶圣陶所说,《雨巷》在音乐性方面也具有突出的成就。全诗共七节,每节六行,每行长短不等,押韵的位置错综变化,常用首语重叠,加上奇特的字句组合,似断实连的分节跨行,使得全诗回荡着一种深沉、优美的旋律,细腻而传神地暗示了诗人低回而迷茫的心境。音乐性和旋律美音乐性和旋律美还来自诗韵。“彷徨”、“悠长”、“雨巷”、“丁香”、“姑娘”、“惆怅”、“迷茫”均用唐韵或“江阳辙”,回环吟叹,增添了全诗伤感惆怅的情致。其用韵与古典诗歌将韵用在诗脚不同,是让同样的子音和母音在诗行中反复出现,以达到听觉和谐的效果。诗歌中大量采用叠词和双声叠韵的词语,使诗歌低徊婉转,一唱三叹。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雨巷》解读流动的音韵ang韵为脚韵的复沓诗行:“芬芳”、“惆怅”、“迷茫”、“彷徨”朦胧的意象“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现代人的情感体验在天晴了的时候在天晴了的时候,该到小径中去走走:给雨润过的泥路,一定是凉爽又温柔;炫耀着新绿的小草,已一下子洗净了尘垢;在天晴了的时候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把它的饰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在天晴了的时候到小径中去走走吧,在天晴了的时候: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涉过溪流。新阳推开了阴霾了,溪水在温风中晕皱,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我用残损的手掌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
本文标题: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949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