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投融资/租赁 > 如何矫正孩子的行为偏差?
如何矫正孩子的行为偏差?什么是行为偏差?解决办法为什么会出现行为偏差?哪些行为偏差?偏差行为,又称越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人们在遵守社会规范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是指背离、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是由于不良的社会环节、教育方式和功能失调的家庭影响而形成。在社会学的研究中将青少年偏差行为分为一般偏差行为和严重偏差行为。前者通常指轻微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包括不道德行为和轻微违法行为;后者则是指犯罪行为。精神分析流派的观点:在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看来,孩子在成长过程之所以会出现一些不合适的行为(也即偏差行为)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性意识的萌芽,即力比多(能量)的不断增加有很大的关系,由此会导致自我、本我以及超我之间发生矛盾,这些能量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导致行为上的一些变化,出现偏差行为。行为主义流派的观点:在行为主义流派的心理学家看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偏差行为和这个孩子成长的环境是有莫大的关系的,由于环境的刺激和影响,或者生活中一些有意无意的强化,导致了偏差行为的产生。萨提亚流派的观点:同样的学习环境,为何孩子表现出来的差别会那么大?其实根源不在于学校,在于家庭,在于孩子在0-6岁期间,从父母那里所接受到的心理营养是否充足。婚姻亲子专家林文采博士提出:一个健康优秀的孩子,心理营养的满足,比物质满足还要重要,并提出心理营养的概念。1、寻求注意力偏差2、追求自主性偏差3、报复性偏差4、自暴自弃寻求注意力偏差的表现:孩子的很多偏差行为,例如:爱表现、过分爱干净、爱哭、无精打采等,其实都是为了寻求父母或者周围人的注意力,因为父母对于孩子本身就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特别的,如果一个家庭孩子比较多的话,那么因为这个动机而出现偏差行为的多是中间的那个孩子,因为,大多数父母所谓的公平一般是“物质的公平”,而心理上的公平就不一定了。如何处理由“寻求注意力”这类动机导致的偏差行为?1、忽略孩子用非正常途径引起大人“注意”的做法,有选择的给予孩子注意。2、用一种非他所预期的方式给予注意;3、抓住他正在做好事时给予“注意”。追求自主性偏差追求自主性偏差的表现:孩子的一些偏差行为,例如:发脾气、反驳、手淫、欺骗、懒惰、倔强、不服从以及不在乎、欺凌弱小等,其实都是为了追求自主性,希望增强自己对事物的控制感。特别是十一岁之后,进入青少年期的孩子,追求自主性的力量非常强大。他们热切的希望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完全自主的人,并想通过对某件事的决定权来感受和体现自己的价值感。在这种动机的驱动下,他们的具体表现是无论对什么都说不,而且总是需要大量的鼓励、认可和赞美。如何处理由“追求自主性”这类动机导致的偏差行为?处理要点:退出冲突情境,允许不合适行为的后果发生。具体做法:我们首先要明白一个认知,那就是:追求自主性并不是什么坏事情,相反,追求自主性是一件很很好的事情,这代表你的孩子正在努力成为自己,在用心的感受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很多孩子之所以出现偏差行为,就是因为在追求自主性的过程中受到了来自于父母和家人的拦阻、产生了冲突,由此才导致了偏差行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处理方法中特别指出要“退出冲突情境”,就是让父母不要和孩子因为自主性而发生争执,有时候,做父母的应该允许一些行为后果的发生,这样才能让孩子学会什么叫责任,更能学会去承担责任,这对孩子今后走上社会也是有很大帮助的。报复性行为偏差的表现:如果你问一个母亲或者父亲:孩子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你最痛苦?我想大部分父母都会说:孩子故意选择那些能让我痛苦的事来做的时候我最痛苦!虽然这听上去有点不可思议,但很多偏差行为都是由“报复”这个动机引起的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许多孩子会故意去做出偷窃、攻击、侮辱等行为来报复自己的父母。如何处理由“报复”这类动机导致的偏差行为?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也应该给孩子足够的注意力,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重要的,是被重视的,如此,才能很好的建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任。这里还要提醒一些父母,再也不要说出类似“我是多么想从来没生过你”这样的话了,这会让你的孩子觉得你们因为他的存在而不快乐,而且会让你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很低。这些都会为以后酿成悲剧埋下伏笔。处理要点:无论孩子怎样报复父母,父母不能去报复儿童,要尽量去与他们处理信任的问题。有些孩子,总是表现出一种愚蠢、懈怠、退缩的状态。还有一些孩子会进行重复的自我刺激(吸手指)、玩弄生殖器官、拒绝与人互动、表现出无能和失望。当你的孩子出现上述偏差行为的时候,他背后的动机就是自暴自弃。家庭治疗的先驱--萨提亚女士告诉我们,出现自暴自弃倾向的孩子多发生在高压、父母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家庭。这些家庭对孩子的要求一般比较高、给孩子的批评比较多,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形成一种无能、差、我不行等负面的自我认同,慢慢的就走向了自暴自弃。自暴自弃型行为偏差的表现:处理要点:父母不能放弃,更不要批评和可怜孩子,而要及时对任何正面的努力给予鼓励。在很多由“自暴自弃”这类动机导致的偏差行为中,孩子本身就是想让父母对自己失望,从而放弃自己,这样,他就能更名正言顺的自暴自弃。因为他想:“爸爸妈妈都对我如此失望,觉得我不思进取、前途无望,我自暴自弃也是应该的。”所以,此时的父母一定要不抛弃、不放弃!如何处理由“自暴自弃”这类动机导致的偏差行为?这要求父母不能因为孩子的这个行为就产生失望情绪,更不能因此批评孩子,指责其不思进取。父母此时最应该做的是一看到孩子有看书或者想去学校等类似的好行为就马上给予鼓励和支持,如此,才能更快的让孩子走出“自暴自弃”的不利情绪。Thanks襄阳比利夫心理咨询中心
本文标题:如何矫正孩子的行为偏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944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