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 政治学原理(新版)―吴淼
政治学原理主讲吴淼参考书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陈振明:《政治学:概念、理论和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燕继荣:《现代政治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迈克尔.罗斯金等:《政治科学》(第6版),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莱斯利.里普森:《政治学的重大问题》(第10版)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A级1、罗伯特·达尔:《现代政治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艾伦·艾萨克:《政治学:范围与方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2、哈罗德·D·拉斯韦尔:《政治学》,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3、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等:《比较政治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4、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B级1、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2、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4、戴维·赫尔德编:《民主的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5、萨托利:《民主新论》,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C级1、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下),三联书店1997年版;2、罗纳德·H·奇尔科特:《比较政治学理论》,社科文献出版社1997年;3、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4、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5、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6、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7、韦伯:《经济与社会》(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何为政治?为什么政治1、“村霸”强占人妻4年叫嚣不从就烧光杀光全家2、三峡工程3、两个兔子和狐狸的故事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一、何为政治1、非马克思义的政治观(1)价值性解释(2)神学性解释(3)权力解释(4)管理性解释还有从公共政策的角度讲,政治可以被定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从公共协调的角度讲,政治又可以被定义为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过程;从公共管理的角度讲,政治还可以被定义为社会成员从事社会公共活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政治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认为政治活动和政治现象是派生的事物,受到更深层的经济结构的制约。(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认为政治活动和政治现象是派生的事物,受到更深层的经济结构的制约。(2)“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物,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方式、任务和内容。”(4)认为“政治是一门学科,是一种艺术。”政治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1、政治需要进行资源分配(谁得到什么)(霍布斯与洛克)2、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与市场和社会的区别)3、权威性的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体制差异)社会的其他系统政府(权威性政策制定者)社会的其他系统反馈阶级性与公共性共存输入政治系统输出3、政治的定义二、作为博弈的政治“博弈”一词指某些个人或组织作出相互有影响的决策。博弈的结局,不仅取决于本人或者本组织的行动,还取决于对方或其他方的相应行动。G=﹛S1,…,Sn;u1,…,un﹜1、政治博弈的要素局中人(参加者)、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即局中人运用他们的资源,在一定规则范围内制定对策以达到他们的目标。2、政治博弈的规则宪法、法律、行政机关的决定、习惯与传统是政治博弈的规则渊源。它们规定了如何确定博弈的结果;局中人的角色及角色相适应的权力、责任和限制;谁能够从事这种博弈;越轨者应受何种惩罚及如何使规则更具有适应性。3、政治博弈的类型(1)零和博弈:它是一种参加者一方所得为另一房所失的博弈。(2)非零和博弈:它是指一方参加者的所得不再恰好为另一方所失,他们不再是完全敌对的,而且有可能一致认为博弈的某一结局比另一结局更佳。三、政治的地位1、政治权力的首要功能是维护社会秩序。2、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政治对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作为上层建筑核心的政治权力又决定着其他上层建筑。政治经济关系的新范式:3、政治可以提升被统治者或民众的地位。另外,政治对个人而言是一种工具性的价值。制度环境(Situation)制度安排(System)制度绩效(Performance)四、什么是政治学1、政治的定义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的形式及运作规律的科学。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作为一门知识的政治学具有多方面的目标:(1)政治制度的设计;(2)研究和分析政治过程的产品即公共政策;(3)分析国际社会中的不同的政治组织的关系;(4)研究意识形态和政府的信仰。3、政治学与其相关科学的关系(1)政治学与哲学(2)政治学与经济学(3)(4)(5)政治学与历史学五、政治学的研究范围1、政治学原理。2、本国政治。3、比较政治。4、公共政策。5、公共行政。6、国际政治。7、政治经济学。8、政治学研究方法。9、分支学科。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一、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从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开始,按照历史顺序,可以把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古代西方政治学西方古代政治学说的主要特点有:(1)它始于对国家问题的研究,因为它是以城邦国家作为研究和分析对象的;(2)它强调政治的最高目的和价值取向在于特定的伦理道德;(3)它维护奴隶主统治和奴隶制国家;(4)在研究方法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有所不同。2、中世纪西方政治学说中世纪政治学说的基本特点有:(1)鼓吹信仰高于理性,以宗教教义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2)强调君权神授,认为教权大于王权,给王权也加上了神圣的光环;(3)主张神创等级制,以上帝创造万物为借口标榜封建等级秩序的合理性;(4)在研究方法上,早期的研究多诉诸神秘的直觉,后期即阿奎那时期则运用哲学的严密思维,采用抽象的概念分析方法,推导上帝的存在,论证国家、政体以及法的政治思想。3、近代西方政治学这个时期的思想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学说,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基雅维利和博丹。(2)17~18世纪的政治学说,主要代表人物有荷兰的格老秀斯、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美国的潘恩、杰斐逊、汉密尔顿等。(3)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的政治学说,代表人物有边沁、密尔、孔德、斯宾塞。4、代西方政治学现代西方政治学基本上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政治理论,即对传统政治研究的继承和深化,又称现代政治思潮;一是行为主义政治学,即所谓的“政治科学”。二、政治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国人对政治的研究源远流长,按照历史的发展顺序,自古及今,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古代政治学说(1)古代政治理论的萌芽从考古发现的散见史料来看,周朝以前的政治学说并不系统。其思想主流大多是关于君权神授的原始宗教迷信一类东西。到了周以后,政治学说逐渐丰富起来,一方面是神权观念得到继承;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天命糜常”和“敬德保民”的思想。出现了从注重神灵到注重人的转变。这是古代政治学的萌芽时期。(2)古代政治理论的成熟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期。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之中,新兴地主阶级应运而生,周天子的统治已名存实亡。这种历史条件的变化,政治学说开始摆脱神学束缚。围绕改革与保守、进步与反动,各种政治学说展开了激烈交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产生了诸子百家。他们就如何治国平天下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其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思想,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政治思想是当时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三大政治学派。(3)古代政治理论完善时期秦朝的建立,在中国确立了中央集权(统一: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君主专制的封建制度。随着国家的统一,各派学者附到了地主阶级这张皮上。秦朝主要是以法家的政治学说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以严酷的法律治国平天下。汉武帝时期,“罢默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被提出以后,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学说逐渐形成了“定儒家为一尊(唯一的、至高无尚的学说)”的局面。作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董仲舒,重新解释儒家经典,建立了一套以“无人感应”观为基础,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系统的封建政治思想体系。董仲舒的儒家政治思想把封建统治秩序合理化、神圣化和永恒化了。他的学说标志着系统的封建政治学说完善。2、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传播明清之交是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没落,资本主义因素开始出现的时期。随着中外关系的日益发展,学习外来文化,特别是政治思想的问题便突出地表现出来。为此,近代史上关于文化、思想的选择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西方文化,特别是政治学说的引进经历了较长的时期。(1)闭关锁国:禁止外来文化历史悠久的中国封建社会,并非完全自成一体的封闭格局,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这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记载。只是到期了清顺治13年(1656年)才开始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断裂。顺治13年清政府连续发了两道命令:一是禁海令,规定片帆不得下海,片帆不得入洋。二是迁海令,规定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省沿海居民,一律内迁50里。在沿海与内地形成50里宽的无人地带。这又是一条万里长城。实行这种闭关措施,当时主要为了对付退居台湾的以郑成功势力和西方的海上掠夺。(2)学习外国的军事科学和技术清初康熙皇帝对造炮相当重视。而且在反对沙俄侵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乾隆时期,西方武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清军仍使用刀矛弓箭。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来华,作为给皇帝的见面礼,送来礼物西瓜炮、铜炮、火枪、西洋船等29种,而清政府只当作一般贡品、玩好加以收藏,淡然处之。1840年,英军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之后,朝野清醒,开始认识到闭关锁国对制夷安内无益,并非上策。一批有识之士在鸦片战争的硝烟中认识到要策不是闭关锁国,而是要强兵。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为了船坚炮利,只得求助于军事武器制造技术为发端的一套科学技术。(3)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和技术1861年冯桂芬在《校分卢抗议》中提出学习西方的模式:“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后来演变为“中体西用”的对策模式。“中体”指中国的儒家道统、政治制度、人文等。“西用”主要指西方的科学技术。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政治制度、伦理道德)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我们的优势在“道(政治)”西人优势在于“器(自然科学、技术、武器,)”。以军事技术为先导又由此引进了大量的自然科学、如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矿物、古地质学以及医学等等。(4)全盘西化,一切都学习西方“西人强者兵,所以强者不在兵”的见解,是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的深刻的认识,也是一种正确的认识。表明了先进的中国人对中体本身发生了怀疑。1877年,马建忠在《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一文中说:“西方国家学校建而志士多(科学),议院(民主)立而下情可达”。这种认识导向产生了随后的政治革新运动。在向西方学“体”的这种背景之下,西方的社会科学被大量介绍到中国来。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史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2、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3、当代中国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一、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1、历史分析法。2、经济分析法。3、阶级分析法。4、实践探索法。二、政治学的具体研究方法1、规范性研究方法。包括:(1)理性研究方法;(2)历史研究方法;(3)制度研究方法。2、经验性研究方法。典型的方法是调查研究方法。3、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主要的方法有:(1)社会学研究方法;(2)经济学研究方法;(3)心理学研究方法。三、学习、研究政治学的意义1、有助于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繁荣社会科学研究,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2、有助于增强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提高人们的政治文化
本文标题:政治学原理(新版)―吴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919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