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又称科学技术哲学绪论自然辩证法的社会需要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回顾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概况自然辩证法的社会需要•人类的知识结构•人类知识的发展人类的知识结构1宏观结构⑴纵向结构实验、观察未知个性共性个性结论可以看出自然辩证法是指导我们从已知探索未知的手段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哲学⑵横向结构基础科学哲学自然辩证法技术科学应用科学抽象抽象指导指导2微观结构所谓微观结构是指人类知识结构的基础单位或者是科学有机体上的一个“细胞”。即是一个人才、一个研究生、一个科技工作者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微观结构的四要素德:人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品德修养、美学教育、人生理想、献身精神,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对真理的追求,及勤奋、虚心等,称为基本文明,做人的标准才:才能,是一个人的天赋,先天遗传,智力水平。学:学问,后天学习知识的总和。识:见识,哲学修养即世界观、方法论。人类知识的发展一、科学革命的启示三次科学革命的标志与评价:第一次,19世纪30年代标志1:细胞学说(1838-1839)标志2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1842-1845)标志3生物进化论(1859)评价:第一次科学革命打破了牛顿力学的一统天下,各门自然科学从牛顿的机械力学的统治下解放出来,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第二次,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物理学革命标志:1905-1916相对论1900量子论评价:相对论与量子论的创立标志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一次重大的新飞跃.冲破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念、绝对质量观念,使物质与运动,时空与运动统一起来。列宁认为第二次科学革命将要产生辩证法第三次,20世纪40年代标志: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起点,以电子学、分子生物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空间科学、海洋科学等新兴学科。评价:各国科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共同认识到这次科学革命的重要性,认为这次科学革命比上两次在规模、范围上更广泛。二、第三次科学革命的分析及启示1、量的方面:A知识源:用科学家、科技人员的数量来衡量B知识流:科学发展的速度,也称为知识的废旧率即更新速度。C知识量:用科学论文、刊物、成果的数量来衡量。D知识能:知识发挥的效能。启示:由于知识暴胀要求我们重新认识科学的地位、价值、结构、发展规律;重新研究对科学活动本身的管理、指挥。这两个方面都超出科学研究范围,是研究的平方即第二层次的科学,把自然科学本身做为研究对象,这都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2、质的方面即知识的“跃迁”,知识发生质的飞跃。A横向发展趋势—整体化(从联系上看)a边缘学科:是在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领域内,指两门成熟的学科,通过渗透、移植而产生的新兴学科b综合性科学按社会的需要,以特定的复杂的自然客体为研究对象,所提出的综合性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采用多学科、跨学科的信息、方法和理论去研究;从而产生了综合性科学。如海洋科学、生态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c公共科学—也称为横断学科不专门研究某一特定的对象,而是用抽象的方法去研究事物的某一共同侧面,研究它的特点和规律。如,数学科学和系统科学d桥梁科学(大交叉科学)指两大科学门类之间的交叉地带生长出的新生科学启示:科学整体化要求我们,为了适应这样形势,每个研究者,要使自己成为具有广博知识的“通才”。B纵向发展趋势——本质化(从发展上看)力学,十七世纪由牛顿1687年发表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为标志,成为最早的一门精密科学。电学,十九世纪成为理论科学光学,二十世纪成为理论科学化学,二十世纪成为半经验半理论科学生物学,仍是描述性科学,遗传密码的破解,数量方法进入生物学,开始半经验半理论的本质化过渡。启示:科学的理论化、本质化离不开哲学、自然辩证法的指导,是个别与一般、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当然科学的发展也不断向哲学提出新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对宇宙本质化的认识过程,就是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这就进入并形成了辩证法的研究领域。小结我们从人类知识结构和人类知识发展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自然辩证法这门科学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更是科学工作者与人文工作者的需要。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的指挥学、导演学,是一门不可忽视的学科,是一门有战略意义的学科。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回顾一、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渊源1、直观认识阶段⑴精神财富①认为自然界有本原②科学发现显示了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③方法论ⅰ观察法ⅱ提出了使用理论思维的必要性⑵局限性古希腊人的自然观带有浓厚的直观、思辩和猜测的性质,并且不可避免地包含了分裂的种子。2机械分析阶段15世纪末—18世纪末⑴科学家的工作①哥白尼:1543《天体运行论》近代自然科学的序幕,标志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②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③伽利略:发现基本运动定律,奠定动力学基础。④牛顿:1687年《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把地球上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天体运动规律概括在严密的统一理论中.⑤其他自然科学领域的重大成果数学:耐普尔:制定对数笛卡尔:第一次把变数引入数学,建立解析几何牛顿:发明微积分莱布尼茨:发明更加先进的微积分化学:波义耳:确定化学元素的概念拉瓦锡:提出氧化燃烧学说启示:近代自然科学不仅摆脱了神学和经院哲学的束缚,也克服了旧的自然哲学的缺陷。它把对自然界的认识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并且把观察方法和数学方法结合起来,使自然科学在十七世纪获得大踏步的前进。⑵哲学家的工作弗兰西斯·培根:创立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经验论的认识论和归纳法的方法论。笛卡尔:提出唯理论的认识论和演绎法的方法论。⑶局限性自然科学处于近代科学的发展初创阶段。形成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形成孤立静止片面看问题的方法。3、辩证综合阶段⑴科学家的工作①天文学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②地质学地质渐变论③物理学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④化学原子论、元素周期律、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⑤生物学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⑵哲学家的工作黑格尔在方法论上的贡献:用辩证发展的观点,阐明逻辑思维的辩证过程,并从唯心主义出发,提出辩证法的规律与范畴的基本内容。批判了自然科学研究中的经验论倾向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论述了四个辩证关系。二、自然辩证法的创立1、马克思的工作自然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2、恩格斯的工作著有《自然辩证法》一书,标志自然辩证法学科的产生。三、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列宁的贡献A制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B预言了电子和原子一样也是不可穷尽的C阐述了时间空间和运动是一物质存在的形式,而且彼此相互联系哲学思想D指出所谓的“现代物理学的危机实质是唯心主义”并指出“新物理学陷入唯心主义”主要就是因为物理学家不懂辩证法。E号召自然科学家要做自觉的辩证唯物主义者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概括一、名称和定义自然辩证法又称科学技术哲学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整体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的自然观、方法论和科技观辩证统一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技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二、对象和内容研究对象:自然界的辩证法科学技术研究方法的辩证法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研究内容:科学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观三、学科性质学科特点:它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决定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支,属于哲学门类。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自然科学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础,而自然辩证法对自然科学技术又发挥着“一般”对“个别”的指导作用。与哲学的关系:源和流的关系四、学科的意义•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本身发展的一种需要•自然辩证法有助于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掌握科研方法•自然辩证法是丰富哲学、发展科学技术、加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阅读教材1-26页《自然辩证法教程》,张法瑞、李东松、颜锋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自然辩证法概论》,国家教委社科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版。《自然辩证法概论》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参考文献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部分恩格斯《反杜林论》列宁《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第五章列宁《哲学笔记》列宁《论战斗的唯物主义》
本文标题:2012绪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775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