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地下工程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地下工程洞挖质量控制指导书一、工程内容本指导书主要适用于XXX水电站厂区枢纽工程洞挖施工。二、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1、施工方法地下工程洞挖施工工艺流程图:测量放样→布孔→钻孔→←危石处理←排烟←爆破←→危石处理→临时支护→下一循环(图1)图1适用于施工支洞、运输洞等中等断面洞室。钻孔施工前应根据测量放样所画出的轮廓线按爆破设计进行布孔,布孔完成后采用YT28型气腿钻钻孔。钻孔利用自制台车操作平台进行钻孔。装药、连线利用台车进行,严格按照爆破设计施工。如遇到围岩情况差的地方(包括主洞和支洞的交叉处),立即进行临时支护。测量放样→布孔→钻孔→←危石处理←排烟←爆破←→临时支护→下一循环(图2)装药连线装药连线出渣出渣图2适用于灌浆洞、排水洞等小断面洞室。钻孔施工前应根据测量放样所画出的轮廓线按爆破设计进行布孔,布孔完成后采用YT28型气腿钻钻孔。钻孔及装药连线利用人工搭设的简易操作平台进行。出渣采用小装载机、扒渣机配合转至洞口装车。如遇到围岩情况差的地方(包括主洞和支洞的交叉处),立即进行临时支护。2、技术要求测量放样每一循环应测出上一循环的超欠挖情况(允许偏差值见表1)。钻孔施工时光爆孔沿轮廓线开孔,以3%孔深的斜度向外放射,孔底误差小于10cm。光爆孔沿轮廓线的调整范围和掏槽孔的孔位偏差小于5cm,崩落孔的孔位偏差小于10cm。装药、连线应严格按照爆破设计进行,控制装药量,减小超欠挖。表1项次检查项目质量标准及允许偏差1开挖岩面无松动岩块,小块悬挂体2平均坡度符合设计要求3开挖坡面符合设计要求4无结构要求或无配筋底部标高+20cm-10cm5径向+20cm06侧墙+20cm07开挖面平整度15cm8残孔率(%)Ⅰ、Ⅱ类岩80%以上,Ⅲ类岩50%以上,Ⅳ、Ⅴ类岩20%以上9有结构要求或有配筋底部标高+20cm010径向+20cm011侧墙+20cm012开挖面平整度10cm13残孔率(%)Ⅰ、Ⅱ类岩80%以上,Ⅲ类岩50%以上,Ⅳ、Ⅴ类岩20%以上三、质量控制方法1、一检、二检、三检对钻孔孔径、孔深、孔向、孔间距按照爆破设计进行全面检查,监理工程师对孔深、孔向、孔间距可进行抽检。2、孔深、孔向、孔间距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装药、连线工作,装药、连线过程中一检、二检旁站,三检、监理工程师可对该过程进行抽检。3、装药、连线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爆破,爆破完成进行排烟,排烟完成后,进行人工排险,排险完成后,一检、二检、三检及监理工程师进洞对上一循环洞挖质量及预裂孔的半孔率进行检查,并对下一循环洞挖施工提出意见。4、质量控制点的实施a、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组织向有关管理和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b、实施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要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监督,作业层人员按照施工措施、技术要求、规程、规范进行施工和自检,质检员巡回检查,由质量保证部组织复检;c、过程的检验和试验,执行《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上道过程未经检验或发现不合格,不得进入下道过程(工序)施工。d、施工中,需监理工程师检验验收的过程,质检部门复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并签证,方可转入下道过程(工序)施工。5、特殊过程的控制a、在质量计划中明确特殊过程的名称、实施负责人、监控人员;b、技术部编制有关特殊过程施工技术方案,并对有关操作人员提出技术培训的意见和监控方法;c、有关作业人员经过专业培训,确认合格后方能进入特殊过程施工;d、特殊过程的施工,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精心布置,随机检查、专职质检员负责连续监控和检验,确保工程质量。e、地质工程师应对开挖面的围岩地质情况进行描述和鉴定,并对开挖面围岩地质情况复杂的地方进行超前预报,以方便确定下一循环开挖方案。地下工程锚喷支护质量控制指导书一、工程内容本指导书适用于锦屏二级水电站厂区枢纽工程锚喷支护施工。二、施工方法地下工程开挖完成后,应通知地质人员对洞室围岩进行鉴定,并由设代、监理、地质人员对支护形式进行确定。须锚喷支护的地方,首先应对岩面进行素喷,封闭围岩。然后进行锚杆施工,锚杆施工完成后进行挂网施工,挂网完成后进行喷砼施工。1、锚杆施工采用YT28型气腿钻或多臂钻钻孔,俯角锚杆采用“先注浆后安装锚杆”的程序施工(见流程图1),仰角锚杆采用“先插锚杆后注浆”的程序施工(见流程图2),锚杆注浆采用MZ-30型注浆机注浆,整个施工过程利用台车进行。流程图1:清除顶帮危岩→检查开挖规格→布设锚杆孔位→钻孔→←插入锚杆←灌早强水泥砂浆←吹洗孔内杂物←→无损检测试验检查钻孔深度检查锚杆安装质量流程图2:清除顶帮危岩→检查开挖规格→布设锚杆孔位→钻孔→←检查锚杆安装质量←插入锚杆←吹洗孔内杂物←→灌早强水泥砂浆→无损检测试验2、钢筋挂网可采用在钢筋加工厂加工成4m2、6m2两种片网,运到施工现场安装,也可以在施工现场进行编制,整个施工过程利用台车进行。3、喷射砼采用湿喷台车施工,施工方法见流程图(图3)。整个施工过程利用台车进行流程图3:微纤维砂石骨料水泥搅拌机喷嘴喷射面水速凝剂掺入管空压机压缩空气出气管三、质量控制方法地下工程每回验收时,首先检查施工记录及各项有关原始资料。1、锚杆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及质量标准(见表1、表2)孔口安装止浆塞检查钻孔深度湿喷台车混凝土输送管a、锚杆钻孔施工:钻孔施工前应按照设计间距布孔,布孔完成后进行钻孔。钻孔的方向、孔深、孔位与设计图纸相符,设计图纸未作要求时其系统锚杆的孔轴方向应垂直于开挖面,局部加固锚杆的孔轴方向与可能滑动面的倾向相反,并与滑动面的倾角大于45度,钻孔施工过程中一检、二检旁站,三检巡检,钻孔完成后一检、二检全面检查孔深、孔向、孔位、锚杆长度、锚杆材质,检查合格后通知三检,三检抽检合格后通知监理工程师进行复检,复检合格后清孔注浆。表1序号检查项目质量标准及允许偏差1孔深偏差±5cm2孔向偏差垂直岩壁或符合设计要求3孔位偏差小于10cm4孔径先注浆后安装锚杆孔径大于锚杆直径15cm先安装锚杆后注浆孔径大于锚杆直径25cm5锚杆长度不小于设计值6锚杆材质符合设计要求b、锚杆注浆施工:锚杆注浆采用MZ-30型注浆机注浆,俯角锚杆采用“先注浆后安装锚杆”的程序施工,仰角锚杆采用“先插锚杆后注浆”的程序施工。注浆施工前,先用高压风吹孔,一检、二检、三检验收合格后才能注浆,注浆过程中一检、二检旁站,三检巡检。注浆过程中应注意砂浆配合比及注浆压力。锚杆注浆一律采用注浆机注浆,采用“先注浆后安装锚杆”方法施工时,插杆后孔口无浆或孔口人工抹浆,该锚杆将视为无效锚杆。锚杆注浆完成7天后进行锚杆无损检测试验,无损检测试验时一检、二检、三检、监理工程师现场旁站。表2序号检查项目质量标准及允许偏差1锚杆孔清理符合设计要求2砂浆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3锚杆抗拔力均大于设计值4锚杆无损检测锚杆长度杆体孔内长度大于设计长度的95%注浆密实度90%锚杆注浆密实度大于75%5注浆压力符合设计要求2、挂网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及质量标准(见表3)挂网钢筋在钢筋加工厂加工成4m2、6m2两种片网,加工完成后经一检、二检、三检、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能运到施工现场安装。安装过程中应埋设钢筋作为标记或者利用锚杆为标记,以便控制喷砼厚度,应注意挂网钢筋与锚杆点焊连接、钢筋绑扎及与基岩面的距离。安装完成后,一检、二检检查合格后通知三检,三检抽检合格后通知监理工程师进行复检,复检合格后喷砼。表3序号检查项目质量标准及允许偏差1钢筋材质符合设计要求2钢筋网与基岩面的距离±1cm3钢筋绑扎牢固4钢筋间距±2cm3、喷砼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及质量标准(见表4)喷砼施工前对开挖岩面进行清洗,一般采用高压风水枪冲洗喷面,对遇水易潮解的泥化岩层,用高压风清扫岩面。清洗洁净后经一检、二检、三检、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开始喷砼。喷砼过程中一检、二检旁站,三检、监理工程师巡检,对喷砼配合比、喷砼厚度、喷砼工艺进行检查。喷砼终凝后2小时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一般工程部位为7天,重要工程部位(主要洞室的顶拱)为14天,一检、二检、三检、监理工程师做不定期检查。砼达到设计凝期28天后,进行钻芯取样检测喷砼厚度及强度,钻芯取样时一检、二检、三检、监理工程师现场旁站。表4序号检查项目质量标准及允许偏差1抗压强度保证率95%以上2喷砼性能符合设计要求3喷砼厚度水工隧洞最小值大于80%以上,平均值大于设计值非过水隧洞最小值大于70%以上,平均值大于设计值4喷层均匀性无夹层、包砂5喷层表面整体性无裂缝6喷层密实情况无渗水、滴水7喷层养护养护、保温好地下工程衬砌施工质量作业指导书一、工程内容本指导书适用于锦屏二级水电站厂区枢纽工程混凝土或素混凝土衬砌施工。二、施工方法地下工程衬砌施工一般在不影响洞挖施工的情况下进行,遇到地质情况极差的地方应及时进行衬砌施工。衬砌施工采用先边墙、顶拱后底板的方案进行。洞身衬砌施工按8~10米设一施工缝。衬砌钢筋制作在钢筋加工厂进行,运到现场进行安装。本标地下工程衬砌施工采用常规组合钢模板、定型模板,支撑采用定型弧形钢桁架或钢模台车,支撑排架采用组合钢木桁架,模板校正、加工在加工厂进行,运到现场进行安装。地下工程衬砌施工的施工程序见流程图1流程图1测量放样→施工缝、沉降缝处理→施工缝、沉降缝验收→清基→←模板测量验收←模板制安←钢筋验收←钢筋制安←→浇砼→养护→拆模→养护→回填灌浆孔钻孔施工→衬砌混凝土验收评定←灌浆验收←灌浆←三、质量控制方法及质量标准1、施工缝处理作业指导书建基面验收模板验收钻孔验收施工缝采用人工凿毛,人工凿毛可在砼终凝后任何时间进行,标准为粗骨料外露1/3,冲洗干净。2、清基施工洞身衬砌清基施工一般在底板砼施工的情况下进行,边墙及顶拱采用高压风吹净即可。1、建基面在开挖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清基作业。2、建基面清基作业质量标准如下表:表11基础岩面(1)建基面无松动岩石(2)地表水和地下水妥善引排或封堵(3)岩面清洗清洗洁净、无积水、无积渣、杂物2软基面(1)建基面预留保护层已挖除,地质符合设计要求(2)垫层铺填符合设计要求(3)基础面清理无乱石、杂物,坑洞分层回填夯实3、清基作业完毕后,应对清基工程按“三检制”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由三检通知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验收时一检、二检人员必须在场。3、钢筋施工钢筋安装施工前应将上一循环预插钢筋上所附砂浆清理干净,并对准备安装的钢筋除锈。1、钢筋的安装位置、间距、保仿层及各部分钢筋的大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其偏差不得超过表的规定。表2项次检测项目允许偏差1钢筋长度方向的偏差±1/2净保护层厚2同一排受力钢筋间距的局部偏差柱及梁±0.5d板、墙±0.1间距3同一排中分布钢筋间距的偏差±0.1间距4双排钢筋,其排与排间距的局部偏差±0.1排距5保护层厚度的局部偏差±1/4净保护层厚2、现场焊接或绑扎钢筋接头、其钢筋接头应交错布置,应按设计文件的规定进行。钢筋接头焊接应由专职焊工进行,焊接接头长度为10d,绑扎接头长度不小于30d。焊接完成后一检、二检、三检抽取接头总量的3%做抗拉试验,并将试验结果报于监理工程师,作为验收凭证。3、钢筋安装中交叉点的绑扎,对于Ⅰ、Ⅱ级钢筋,直径在16mm以上且不损伤钢筋截面时,可采用手工电弧进行点焊来代替,但必须采用细焊条、小电流进行焊接,并必须严加外观检查,钢筋不应有明显的咬边和裂纹出现。4、为了保证砼保护层的必要厚度,应在钢筋与模板之间设置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的砼垫块。垫块应埋设铁丝并与钢筋扎紧。垫块应互相错开,分散布置。在多排钢筋之间,应用短钢筋支撑以保证位置准确。5、板内双向受力钢筋网,应将钢筋全部交叉点扎牢。柱与梁的钢筋,其主筋与箍筋的交叉点,在拐角处应全部扎牢,其中间部分可每隔一个交叉点扎一个。6、安装后的钢筋,应有足够的刚度与稳定性。预制的弧形钢筋,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避免变形。7、在钢筋架设完毕,未浇筑砼之前,须按照设计图纸和本规范的标准进行详细检查,并作出检查记录。检查合格的钢筋,如长期暴露,应在砼浇筑之前,按上述规定重新检查,合格后方能浇筑砼。8、钢筋安装完毕后应对钢筋工程按“三检制”进行检查,由一检、二检进行初检,初检合格
本文标题:地下工程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612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