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范围整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范围整理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关系。1.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客体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资料较少,大家可以自己找)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⑴“一个规律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⑵“两个规律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4.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阶段性、实践性、综合性。5.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关系:①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②联系: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产生的前提条件、基础和源泉;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③区别: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区别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项实践活动是一门科学以人为作用对象以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实践活动为研究客体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主要帮助人们解决“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目的在于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各种现象,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主要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这项活动由来已久20世纪80年代才产生二、对西方行为科学的理解(P47-48);对灌输理论的理解。(此题了解即可)看一下书行为科学是西方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个主要流派,它是应用心理学额、社会学、人类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的行为特点和规律的学科。行为科学主要研究人的本性和需求、行为的动机、尤其是生产中的人际关系等问题。行为科学的主要观点有:1、梅奥的霍桑实验及主要观点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3、麦克利兰成就需要理论4、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5、弗鲁姆的期望价值理论6、麦格雷戈的X、Y理论、社会人、复杂人概括地说行为科学的基本观点是:人的行为是有目标的,目标是由动机决定的,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主张在企业管理中,正确处理人的需要、动机、目标、行为四者的关系,使企业员工的目标和企业目标一致;主张在满足员工多方面需要的基础上,以诱导方法为主,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行为科学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适应资本家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而其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以及由此产生的错误的或不科学的成分也是明显的,必须予以认真严肃的批判。行为科学的有些内容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行为科学在行为的测量方面摸索出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和手段。但与此同时行为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两个阶级性特征都很强烈的学科在本质上是对立的,决不能将行为科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依据,只能借鉴吸取其中的某些合理成分,为建设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服务。对灌输理论的理解:(P38)灌输理论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反对自发论,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灌注和输送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去,提高其政治意识和阶级觉悟的学说。它是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方针、原则、任务、内容的直接理论依据。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系统论述了灌输理论。今天,国际国内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灌输的理论、原则非但没有过时,而且对灌输的要求更高了,灌输的条件也比革命年代好多了。我们要坚决反对自发论,坚持灌输的原则,改进灌输的方法,大力弘扬主旋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自觉成分的作用,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三、欧洲的思想政治教育;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传统道德教育资源的批判借鉴;对资本主义国家道德教育资源的批判借鉴。1.欧洲的思想政治教育P292—295(了解即可)古代西欧的思想政治教育(1)古希腊时期:斯巴达的“战士教育”;瑞典的“民主教育”;柏拉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鼻祖,主要著作是《理想国》(2)古罗马时期:①共和国前期强调家庭教育,后期贵族学校进行“演说家”“雄辩家”教育②帝国时期:忠诚和顺民的教育-基督教代表人物西塞罗:提出自然法理论(3)中世纪:基督教,代表人物圣.奥古斯丁-代表作《上帝之城》;托马斯.阿奎那-《论君主政治》近代西欧的思想政治教育(1)法国:灌输“共和主义精神”(2)英国:实施“宗教教育代表人物:卢梭: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洛克:经验论现代西欧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教育(2)“公民美德”教育(3)“爱国主义”教育战后西欧各国的思想政治教育(1)当代英国的“公民教育。英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冠以“公民教育”等名称,其本意是培养人们做个好公民,或者说是教育人们做一个合格的为教会和国家服务的人。主要包括:①宗教教育②道德教育③政治教育(2)当代法国的“公民道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以下几个方面:人权、民主生活、国家政体、爱国主义、伦理道德。(3)当代德国的“民主主义”教育。当代德国的“民主主义”教育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政治文化改造。②政治养成教育。③宗教教育。现当代西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流派:1、乔治.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2、新托斯主义的“宗教教育理论”3、永恒主义的“民主公民教育理论”启示:以上我们把西欧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了历史的考察,总结其成败得失能够给我们以诸多启示:(1)西欧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效果:①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建设。③促进了民主法制的建设。(2)西欧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效果:①为侵略和掠夺服务的教育为导致世界大战推波助澜。②推行强权政治给弱小国家带来灾难。2.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⑴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沿革A.殖民化时期的宗教教育与革命启蒙对公民意识的影响B.联邦化时期的党派论争对公民意识的促进C.国家化时期的移民同化对公民意识的提升D.国际化时期的公民教育与改革对公民意识的强化⑵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主要表现在:A.个人主义价值观牢牢扎根。B.公民意识强烈。C.爱国主义情感浓厚。⑶美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①政治冷漠,信仰危机。A.对政治厌恶,对政治家鄙视。B.参与意识淡薄,投票人数下降。C.缺乏理想,精神萎靡。②阶级对立,矛盾突出。A.阶级对立现象严重。B.不满情绪蔓延。C.人权状况不佳。3.对我国传统道德教育资源的批判借鉴(1)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①关于道德教育的地位②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2)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①单纯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法②公私德不分的倾向③重规范轻人格(3)对传统道德资源的古为今用的思考①突出德育首位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本保证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③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是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4.对资本主义国家道德教育资源的批判借鉴(1)资本主义国家思想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以下特点:A.在思想道德教育目的上,强调个性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B.在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上,坚持以人道主义为基础。C.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注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D.在道德教育方法上,倡导情感教育和理性教育相结合。(2)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局限性:A.它以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思想体系为基础。B.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出发点是抽象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3)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洋为中用”的思考A.借鉴别国经验,重视思想道德教育。B.更新思想道德教育观念,丰富道德教育内容。C.发展道德思维,培养道德能力。(一至三整理者:陈倩倩)四、思想品德及其结构;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概念;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特征、矛盾及其规律1.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思想的指导下,在品的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所谓思想品德结构,是指人的思想品德的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我们认为,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按一定的方式联结起来,具有稳定倾向性的多维立体结构。心理子系统包括认识、情感、意志、信念等因素。思想子系统包括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等。行为是思想品德的外显因素。2.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人的思想品德既不是起因于自我意识的主体,也不是客观外界因素在个体身上的消极反映,而是在主体实践的过程中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思想品德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是外部制约和内在转化的辩证统一过程。(1)外在因素影响制约过程。这些外在因素包括:第一,社会的经济制度及其经济生活条件、政治制度及其社会的政治状况、社会文化及其文化活动。第二,受教育者所生活于其中的社区环境。第三,受教育者出生和成长的家庭。第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学校。第五,受教育者从事工作的社会组织。第六,各种非正式的交往环境,包括邻居、朋友、熟人等各种各样的非正式群体。第七,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制品、网络等。(2)内在思想矛盾转化过程。由于一定的品德认识转化为相应的品德行为,必须经过品德情感、品德信念、品德意志这三个要素的催化作用,因而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在一定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人们内在的知、情、信、意、行诸要素辩证运动、均衡发展的过程。知,即思想品德认识,它是人们对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关系以及关于这种关系的理论、原则、规范的理解和认识。情,即思想品德情感,它是人们在现实的思想道德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爱憎好恶的态度。意,即思想品德意志,是人们在实践理想、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自觉地克服困难和排除障碍的毅力。信,即思想品德信念,是人们发自内心地对某种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真诚信仰。行,即思想品德行为,它是人们在认识、情感、意志和信念的支配下,在实践活动中履行一定的思想道德义务的实际行动。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概念的理解,应包括如下三方面: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种活动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展开、运行、发展的流程。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过程。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4.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特征、矛盾及其规律(了解即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因素就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体。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1)明确的计划性和鲜明的正面性。(2)突出的复杂性和广泛的社会性。(3)积极的引导性和明显的长期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1)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3)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本人思想行为之间的矛盾。(4)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5)受教育者内在精神世界发展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方式(条件)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1)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2)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3)协调与控制各种影响因素使之同向发挥作用的规律。五、教育对象的人格素质结构;教育对象的人格特征;人格动力结构模式;教育对象人格形成原因解释;青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怎样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1.人格的素质结构包括五种人格素质(1)人格思想道德素质(2)人格心理素质(3)人格智能素质(4)人格需要素质(5)人格身体素质2.教育对象的人格特征:(1)主体选择性:动机选择、动力选择(2)客体可塑性:人格的可塑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人格的可染性。、B.人格的可感性。C.人格的可知性。
本文标题: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范围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68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