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慈善博物馆标志征集1
中国慈善博物馆标志目录•建立中国慈善博物馆的建立原因•南通的特色建筑•成功的博物馆标志解析•关于博物馆和慈善的标志欣赏•总结分析博物馆介绍•作为我国慈善领域第一家国家级的专题博物馆,中华慈善博物馆将落户江苏南通,工程计划3年完工,2014年5月正式运营。中华慈善博物馆拟选址于张謇先生创办的通棉二厂旧址,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0000㎡,投资规模初步估算为2.68亿元。•中华慈善博物馆拟分为历程篇、思想篇、团体(组织机构)篇、人物篇、重大活动事件篇等版块,将收集、整理和展出中华五千年丰富的慈善文物、史料,展示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在内的中华慈善事业的宏大历史篇章,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慈善事业提供综合性场所。•建立中华慈善博物馆,就是要精心打造中华慈善文化、慈善事业展示的窗口,先进慈善理念、慈善典型教育的课堂,优秀慈善人士、慈善组织交流的平台,举办慈善公益活动的阵地;开展慈善学术理论研究的基地。•南通慈善事业底蕴深厚,以清末实业家张謇先生为代表的慈善家在南通创办了大量慈善机构,在中国近代慈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南通文博事业长足发展,目前已经建立30多家各类博物馆,是我国著名的“文博之乡”。因此,南通有着建设中华慈善博物馆的优势条件。•东莞慈善标志设计:“心”和“手”元素,象征爱心是全社会共同拥有的美好品德。伸出您的双手奉献一片爱心,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和谐大家庭的关爱和温暖,突出了慈善事业公益内涵。同时,将“玉兰花瓣”塑造成几双相互紧握的手形,共同捧出一颗“仁爱之心”,象征和谐东莞、大爱东莞,东莞慈善事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理解,让更多有爱心的人奉献到慈善公益事业上来。标识采用书法艺术笔法一气呵成,图案下方是滚滚的东江水,象征东莞慈善事业如滔滔的江水永不干涸,奔腾向前。•文峰塔文峰塔位于南通市城区东南古运盐河畔,城区东南濠河畔,市区文峰公园北侧,有一组明清建筑,园林风光别具一格。这里史称“五福寺”,现名“文峰塔院”,为南通市文联、南通书画院和个艺术馆所在地。院内有文峰塔一座,为南通三塔之冠。文峰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8年)。塔为青铜瓦,白墙红柱,仿楼阁式。砖木结构,五级六角,每级均有小室,每面一门两窗,内设扶梯,外有护栏。飞檐翘脊,饰以龙首、仙人、走兽,系以金铎。塔顶有刹,高10.33米,刹座作覆钵形状,上置承露盘。刹杆穿以七重相轮,顶由仰月、园光、宝瓶构成,并用铁索与塔顶相连,使宝塔显得庄重华丽,挺拔高耸。塔身砖砌,每层塔门四隐四现,上下交错,六角攒尖顶,塔刹细长,上有相轮七重,腰檐伸出较长,檐角向上反翘,古朴优美。•南通博物苑南通博物苑位于南通城东南濠河之滨,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座博物馆,由我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于1905年创办。它融中国古代园囿与近代博物馆于一体,将民族特色与科学内容相结合,是一座“园馆一体”的城市园林式综合性博物馆,在中国博物馆发展史上具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南通博物苑交通便利,景色宜人,历史建筑别具特色,苑藏文物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人们参观、学习、游览、休闲的理想场所。苑内形成“四区一通道”基本格局。中、北部的历史文化保护区;濠南别业故居区;西部的库房封闭区;南部的发展新区,新建现代化的展示大厅;东部沿河风景文化通道。目前,南通博物苑正在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根据规划建设,将充分体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方性综合博物馆,集文化、旅游、娱乐于一体的科普公园三重性质,重现博物第一馆的历史风貌。博物馆的标志慈善机构的标志总结•据以上标志分析,应该有一下几点•庄重、严肃•颜色应该充满热情
本文标题:慈善博物馆标志征集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436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