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传媒歧视新闻08123吕雅楠24梅丛婧25任路遥26史秋妍27王辉新闻报道中的歧视现象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话题。歧视现象的表现类型有:性别歧视、地域歧视、职业歧视、身份歧视、心理歧视以及年龄歧视、生理缺陷歧视等歧视现象出现的原因很复杂,大致有:传统文化积淀的产物;经济利益的诱导;新闻工作者视野的狭窄性;人文关怀的缺失;法制观念的淡薄等传媒歧视性别歧视地域歧视职业歧视性别歧视“男女平等”一直是我国政府比较关注的问题,社会上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也很高。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并在1995年把它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1995年2月实行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章“广告准则”第七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淫秽、迷信、恐怖、暴力、丑恶的内容”,“不得含有民族、种族、宗教、性别歧视的内容出现”。“2005年的全球媒体监测有76个国家及地区参与,涉及报纸、广播和电视新闻节目。该项目的监测结果发现:主要报道男性人物,反映男性关注的问题和男性的观点,是全球新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女性人物仅占被监测报道总数的21%,女性的观点仅占14%到36%;作为新闻人物,女性在很多职业领域得到的报道都与实际比例不符;出现在新闻中的专家和发言人大部分是男性(专家83%,发言人86%);但是,被描述为受害者的几率,女性却是是男性的2倍,此外女性以家庭身份出现在新闻中的几率是男性的3倍,而且媒体更偏爱使用女性的形象,她们在照片中出现的几率(23%)大于男性(16%)。”根据以上数据透露的信息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新闻,我们可以感觉到,性别歧视的确是非常严重的。在具体新闻行为中,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忽视妇女的发展;2.强调传统角色分工;3.过分强调女性美案例:世界杯前瞻深V性感抽签美女惊艳现场存在原因解决措施由标题和图片我们可知:作者是以“深V性感、美女”等词来吸引受众的目光,从而获得点击率,然而,这却是对女性的一种歧视。存在原因:1、大众传播的公众性意味着向大众传播大众信息,这使它倾向于迎合大众心理,包括暗合他们落后的性别意识。同时,大众传播是社会在社会成员中扩展主流文化的重要途径与方式,难免要表现主流文化由传统积淀而来的性别歧视。2、大众传播媒介的运作在普遍地商业化,对利润的追求日益蒙蔽推进文明的信念。激发一切可以被激发的需要,把一切可以商品化的东西商品化,实现一切可能实现的销售,包括向更有购买力的男性促销,激发大众容易被激发的性的需求,把女性对象化、商品化。3、大众传播的信息源是社会组织,尤其是在大众传播的早期发展中,这类组织往往是与国家权力有紧密联系的社会核心组织,因而也是性别制度中最具性别特征的组织。女性一直只能在其边缘发出自己的声音,或者寻找男性代言人。解决措施1.推进社会性别平等观念,纳入媒体决策者、媒体工作者和媒体工作机制主流。2.推进立法,制定职业道德准则,逐渐消除对妇女形象的负面报道。3.鼓励妇女担任媒体各类高级决策职位。4.开展社会性别培训,提高媒体专业人员的性别意识。5.创办妇女媒体,树立性别平衡的妇女形象。•6.开展大众传媒监测活动,鼓励媒体进行公正的性别描述。•7.对妇女、儿童及其全体公民进行性别教育和媒介教育,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地域歧视:•由于人类的活动范围大多在同一个地域,对其他地域的人民通常不熟悉,所以会产生偏见甚至妖魔化。如中国对北京人、上海人、河南人等的刻板印象;日本东京人和关西人之间的偏见,以及台湾人对东南亚各国人民的丑化。当外地人来到这一对他不熟悉的地域时,当地人便会依社会上的偏见来解释其性格,因此而可能产生偏见和妖魔化。若某一地域有较多人移动到另一地域时,偏见和妖魔化的问题便会开始明显,并变成一个社会问题。地域歧视在新闻报道中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在具体新闻行为中,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对“外地人”的歧视。在我国很多大中城市的媒体中,经常出现“外地人”等带有歧视含义的字词,而在一些具体语境中使用“外地人”可能含有更严重的歧视心理在其中。其二,对个别负面现象的地域色彩无根据放大。其三,城市对农村的歧视。现在城乡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但是在一些新闻报道中仍然可以看到城市对农村的歧视心态。全国首例地域歧视案:•2005年3月份,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区分局龙新派出所在无任何证据证明在其辖区内存在“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的前提下,在辖区的大街上悬挂“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和“凡举报河南籍团伙敲诈勒索犯罪、破获案件的,奖励500元”的横幅。•4月15日,在河南省国基律师事务所任职的河南籍公民任诚宇和李东照以此行为侵害了二人的名誉权为由,向郑州市高新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法院主持调解,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如下协议:被告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区分局向原告、河南籍公民任诚宇、李东照赔礼道歉,原告任诚宇、李东照对被告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区分局表示谅解,原告自愿放弃其他诉讼请求。后续:中国首起传媒歧视案某网站被指歧视河南人2008年07月08日11:18来源:河南日报在全国传媒广泛关注此案的背景下,2006年2月,著名新闻门户网站网易设计、制作、编辑题为《任诚宇、李东照河南人名誉卫士》专题,对此案进行了报道。李东照在浏览中发现,此网页持有偏见心态,使用失真、捏造、歧视、攻击性旧闻作为素材,该网页转载了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下属某晚报的一篇报道,而这篇报道内容属恶意虚假捏造事实。该报道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国内数十家门户网站及数百家媒体对该内容进行报道及转载。两年来,忙于其他事务的李东照始终遭受着这个报道给其带来的创伤,2008年2月初,他终于向制作这个网页的网易公司北京分公司住所地的北京市崇文区法院提出诉讼,并于2008年6月18日顺利立案。李东照表示,网易公司等四被告的行为已构成网络传媒歧视,违背了《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基本原则,对原告及其家属精神上造成巨大的创伤,侵犯了自己的生存健康,要求法院认定以网易为首的四被告行为构成侵权。分析:很多人不愿意拿起法律的武器来对待歧视,也没有精力和能力对其进行诉讼,这种弱势的回避造成了网络传媒肆无忌惮地忽视这种“歧视”。其实,李东照背后站着的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份子,渴望社会的公平,期待能在《宪法》赋予的权利下,让网络传媒尊重每一个人的尊严。职业歧视:职业歧视在媒体报道中也体现得较为明显。虽然我们一再强调“行行出状元”,但是媒体却更多将眼光投注到那些轻松的、具有白领性质的职业中,而对那些收入较低、工作辛苦、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的工种有意无意中采取忽视乃至歧视的态度。武汉一家都市报针对一个大学副校长因车祸身亡这一新闻,特意引用了省交警大队队长的一段话:“无特殊情况,高科技人才应尽量不要在恶劣天气乘汽车或驾车长途外出;高科技人才不应坐在汽车前排;不宜同乘一辆汽车。”虽然高科技人才可能对社会的贡献更大,但是在生命面前,则无高低贵贱之分,这则新闻有着明显的职业歧视。从表面上看,媒体只是引用了交警队长的话,但是媒体对报道内容的选择,本身就是其思想倾向性的体现。《大学生为什么肯“下嫁”民营企业》虽然是肯定大学生的就业新观念,但是“下嫁”这个词分明体现了对“民营企业”的歧视心理《昔日举重冠军沦为搓澡工》中,一个“沦为”,就明显体现出职业歧视。而新闻媒体中大量使用的“打工仔”、“小保姆”等也多含有职业歧视的意味在其中。《农民工月薪一万五?新生代农民工月薪1747元!》近日,一个名为《回家后,我无颜面对的事情:怎么大学生不如农民工月薪呢?》的帖子,“农民工月薪”引发了众多网友激烈讨论。发帖者自称是一名应届大学生,她在帖子中讲述了自己找工作的经历,特别提到了今年春节回老家过年,她与技校毕业的弟弟妹妹对比,甚至与在建筑工地打工的亲戚作比较,自己感受到种种憋屈。(2月20日《现代快报》)在新闻中,农民工月薪为1.5万,而重点大学毕业生的工资竟然不如上技校的弟弟妹妹与在在建筑工地打工的亲戚,上大学还有什么用?老实说,大学生工资不如农民工月薪,这样的帖子确实具有一定的煽动性。可是,农民工就不该拿高工资吗?不仅人们对农民工们有歧视,认为他们就该低人一等,拿较低的工资,连传媒对他们也存在歧视。文章作者一味地为大学生开脱,说好话,认为大学生拿低工资只是暂时的,未来升值空间很大,而对农民工们则是有些贬低的意味。由此,农民工这种身份就成了被别人歧视的根源。这种新闻歧视现象在新闻报道中比比皆是,一般都是对弱势群体的歧视。歧视形成原因1.长期文化积淀的产物我国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观念也不断改变,但是我国毕竟历史悠久,一些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一时间很难得到根本的改变,很有可能在新闻报道活动中体现出来。例如长期以来形成的男女观念、城乡观念、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地位差别观念就可能导致我们上面所说的性别歧视、地域歧视、职业歧视等。2.过度追求经济利益随着改革的推进,各个媒体新闻媒体追求发行量,追求收视率、点击率无可厚非。但这可能使媒体走向另一个极端,也就是强烈的功利主义。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媒体将眼光更多地投向了社会上所谓的“成功人士”,对“成功人士”的报道往往是以贬损另外一部分人为代价的,这种贬损往往形成歧视。3.视野狭窄新闻歧视现象的存在并不是说报道的新闻是假新闻,而是说新闻工作者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看到事件和人物的全部,导致一些片面性新闻的出台。媒体上一些“妖魔化”新闻的出台多半是因为媒体或者新闻工作者急功近利而导致的。记者因为视野的狭窄性而做出的一些报道,最终只能让读者得出一些具有歧视意味的结论来。媒体对“河南人”的歧视,对“农民工”的歧视等都是新闻工作者“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导致的。4.人文关怀缺失的体现歧视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新闻从业人员人文关怀的缺失。职业的“优劣”和身份的“高低贵贱”的认识虽然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传统观念导致的,但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缺少对个体的人的尊重。此外,部分新闻工作者要体现出对“趣味性”的追求,可能就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对残疾人的生理缺陷采用调侃等方式体现出来,这也是一种人文关怀的缺失所导致的。5.法制意识淡薄新闻要体现民声和民意,要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责,但是这有个前提——遵守法律。虽然有不少新闻的确能够吸引很多人的眼球,但是从法律的角度讲,却可能存在很多问题。要克服新闻报道中的歧视现象,应当从以下一些方面做工作:破除传统观念的束缚;处理好媒体伦理和社会伦理的关系;加强记者的职业操守;加强人文关怀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等。小组观点:新闻在一定程度上是该体现群众的呼声的,而不是为讨好某部分人歧视某部分人的,我们呼吁社会出现更多公平正直的声音,让新闻报道真正做到客观真实。
本文标题:传媒歧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254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