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磐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磐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章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3一、“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宏观环境和基础……………………………3二、“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8三、“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11第二章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13一、优化发展区域………………………………………………………13二、重点开发区域………………………………………………………14三、适度开发区域………………………………………………………16四、控制开发区域………………………………………………………16五、禁止开发区域………………………………………………………17第三章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增强产业竞争力…………………………18一、不断优化高效生态农业……………………………………………18二、全力培育特色制造业………………………………………………21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24第四章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8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28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8三、推进农村综合改革…………………………………………………29第五章优化重点项目,强化发展支撑…………………………………30一、农业项目…………………………………………………………31二、能源项目……………………………………………………31三、交通项目……………………………………………………31四、信息服务项目…………………………………………………32五、社会事业项目…………………………………………………32六、生态环境项目…………………………………………………33七、城镇基础设施项目……………………………………………33八、制造业项目……………………………………………………33第六章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全民素质…………………………………34一、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34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34三、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35四、积极推进科技创新…………………………………………………36五、加强人才强县工作…………………………………………………37第七章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38一、加快发展循环经济…………………………………………………38二、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38三、加强资源节约利用…………………………………………………39四、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39第八章深化机制体制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40一、深化机制体制改革……………………………………………40二、继续扩大对外开放…………………………………………………42第九章打造“平安磐安”,促进社会和谐……………………………44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44二、强化民主法制建设…………………………………………………45三、维护社会安全稳定…………………………………………………46结束语……………………………………………………………………47磐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时期,是我县集多重使命、多重挑战于一身的时期,是发展的黄金期、机遇期,也是各种矛盾的凸现期。认真编制和有效实施磐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对于保持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章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一、“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宏观环境和基础(一)宏观环境国际环境。“十一五”期间,和平、发展与合作仍是时代主题,国际政治环境总体稳定,世界经济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高科技正在孕育新的产业革命,新一轮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和跨国大转移步伐正在加快。这些特征与趋势为我国沿海地区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提升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和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世界范围内的区域冲突、国际恐怖主义依然存在,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新形式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这些因素将对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国内环境。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高速发展,“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处于向全面小康及基本现代化的转换过程中,将出现三个明显的重大变化。一是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粗放向内涵集约型转变;二是经济体制由初级市场经济向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现代市场经济转轨;三是社会结构由城乡二元逐步向城乡一体化转型。可以预见,“十一五”将是我国实质性推进经济结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政府职能与治理方式转换的重要发展时期,宏观发展政策将会进行较大调整。尤其是党的十六大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统筹区域发展”成为“五个统筹”的重要内容,这些战略部署对磐安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和强有力的政策背景支持。区域环境。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跨区域经济联系更加密切。随着诸永、金甬、台缙等高速公路的建设,磐安的区位优势将得到充分显现,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距离将不断拉近,在产业梯度转移的进程中获取新的发展机遇。金华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了“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的战略部署。磐安县作为大金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时期将承担着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功能,为磐安的城镇建设、产业开发、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变化和调整,为磐安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二)发展基础“十五”以来,我县面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制定的主要预期指标,为“十一五”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24.3亿元,年均增长13.9%。人均生产总值11836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2005年,第二产业比重为53.3%,第三产业比重29.5%,明显超出第一产业。生态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果,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在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基础上,通过大力实施“绿山、碧水、净气”工程,生态县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5.4%,全县95%的河道水质保持在I类标准,空气质量全年70%左右的天数保持在I级标准。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效益农业成效明显。充分利用山区独特的自然条件,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生态型效益农业,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继续扩大。2005年粮经比例从2000年的56.8:33.2调整为47.4:52.6。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6.5万亩,产值2.12亿元;食用菌稳定在4000万袋以上,整体效益不断提高;以生态龙井茶为重点的茶叶产业保持了平稳发展势头,种植面积5.2万亩;板栗、猕猴桃、香榧等特色经济林面积进一步扩大;以菜豆、椒类、茭白三大品种为主导的商品蔬菜发展势头较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园区建设初见成效。2005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58.9亿元,年均增长21.1%。工业要素进一步向园区集聚,2005年全县各类园区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9.3亿元,占全部工业销售产值的34.2%。全县骨干企业、优势产业的支撑作用更趋明显。骨干企业不断壮大,全县超1000万元产值的企业由2000年的20多家,发展到2005年的70多家,100万以上的纳税企业由2000年的21家,发展到2005年的52家。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10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2.9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25.7%。初步形成以工艺品加工、塑料制品、五金工具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加快,生态旅游经济效益初显。2005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7.18亿元,三产比重比2000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5亿元,超出“十五”计划目标1.2亿元。花溪、夹溪生态旅游开发成效明显,农家乐等多种生态旅游开始起步,旅游业成为我县的新兴产业。重点建设投入加大,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五年来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84亿元,超出“十五”计划累计完成投资20.66亿元的预期目标。“十五”期间全县计划安排七大类55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19.5亿元。到2005年底,已开工重点建设项目52个,有44个按“十五”计划的要求建成或基本建成,完成投资约20.2亿元。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05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589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对外开放程度不高,产业基础薄弱,缺乏高成长性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资源承载能力有限,社会支付成本不断增大,和谐发展压力增加;城镇化水平较低,缺乏经济实力强大、综合功能明显的中心城镇,新阶段经济的高增长将会缺乏必要的支撑。专栏1“十五”计划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指标“十五”计划目标2005年完成情况备注绝对值年均增长(%)绝对值年均增长(%)全县生产总值(亿元)17.048.524.313.9可比价格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元)82248.31183613.8地方财政收入(万元)845710161692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20.66834.824.7五年累计自营出口总值(亿元)0.21100.530.7人口自然增长率(‰)5.2/5.2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31336.1358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6.1597.3510.6城镇登记失业率(%)5/3.2/森林覆盖率(%)75/75.4/二、“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十一五”时期是磐安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扩大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居兴县”三大战略,努力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特色制造业基地、生态旅游休闲胜地,全力打造活力磐安、秀美磐安、和谐磐安,为下一个五年规划实现经济腾飞奠定基础。贯彻落实以上指导思想,必须注重“开放带动、市场拉动、区域联动”的动力机制。开放带动就是要针对当前磐安区位条件仍相对较差、对外交通仍欠便捷以及由此形成对磐安发展制约的现状,以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紧紧抓住诸永高速公路建设对磐安带来的发展机遇,配套建设县域内部快捷高效的交通网络,构建磐安对外开放的硬件平台,使磐安发展纳入长三角城市及浙中城市群发展的大格局中,努力缩短与发达区域的时空距离。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面前,进一步改善县域投资环境,主动接受其影响与辐射,积极参与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促进磐安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只有全方位推动对外开放,才能借力周边、对接沿海、融入长三角,以此逐步达到发展本土、壮大和提升本土经济的目的。因此,开放带动是磐安今后一个时期突破自然条件瓶颈制约的前提条件。市场拉动就是要主动融入浙中城市群,充分利用义乌小商品市场和永康五金产品市场的巨大优势,大力发展小商品及五金产品加工,并通过市场信息反馈系统,作为调整产业要素流向投资重点的重要依据,最大限度地发挥周边市场的拉动作用。同时,积极培育“浙八味”特产市场、香菇市场、浙中生态茶叶市场等本地市场,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区域联动就是要在未来一个时期,以新城区与东北台地开发建设为龙头,通过大手笔规划与投入,努力打造产业、人口集聚的新平台,
本文标题:磐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9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