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设计书--XXXX0627调整版
1《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效果评价及管理支撑能力建设》子课题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效果经济社会效益评价2013年度工作方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二零一三年六月四日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效果经济社会效益评价2013年度工作方案编写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项目负责人:曹希绅单位负责人:邓军提交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提交时间:2013年6月4日目录一、项目概况...........................................................................................................................1二、工作目标及工作任务.....................................................................................................1(一)工作目标.....................................................................................................................1(二)工作任务.......................................................................................................................1三、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2(一)技术路线.......................................................................................................................2(二)研究方法.......................................................................................................................4四、研究内容和工作部署.......................................................................................................5(一)研究内容.......................................................................................................................5(二)工作部署.......................................................................................................................5五、工作进度安排...................................................................................................................6六、预期成果...........................................................................................................................6七、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71一、项目概况1.所属工作项目名称: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效果评价及管理支撑能力建设2.委托项目名称: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效果经济社会效益评价3.委托承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4.项目起止时间:2013年3月—2013年12月二、工作目标及工作任务(一)工作目标“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效果经济社会效益评价”是以经济指标作尺度,通过费用效益分析(或成本收益分析),对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活动进行研究及评估,总结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活动的实际经济效益,为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投入决策提供依据。为此,本项目按照“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效果评价与管理支撑能力建设”项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以唐山开滦煤矿和浙江遂昌金矿为研究对象,研究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经济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开滦煤矿和遂昌金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评价研究;为推动和深入开展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经济社会效益评价提供经验和借鉴。(二)工作任务项目总体工作任务是,选择典型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开展治理恢复的经济和社会效果评价,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经济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2013年具体工作任务包括:1、调研国内典型矿山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情况,包括工程实施模2式、投资及其经济社会效益情况。2、运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析的理论以及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的方法,结合矿山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内容和成效,建立矿山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3、深入调研,采集数据,了解唐山开滦矿山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的特点、措施、方法、效果等,分析、研究唐山开滦矿山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经济社会效益评价的因子、评估指标,建立唐山开滦矿山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经济社会效益评价体系。4、运用建立的唐山开滦矿山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经济社会效益评价体系,和相关资料对唐山开滦矿山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经济社会效益进行分析、评价,总结唐山开滦矿山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取得经济社会效益的经验,为提高煤矿矿山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的经济社会效益提供参考。三、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一)技术路线开展典型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经济社会效益评价项目研究,所采取的技术路线如图3-1。首先,系统研究、梳理国内外关于矿山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及其经济社会效益评价的研究文献,同时掌握国家、部门和地区有关矿山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法规和政策,奠定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经济社会效益评价的理论基础和法规政策基础。其次,确定矿山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经济社会效益评价的边界,对投入和产出分别进行界定,建立评价体系,包括建立模型,筛选、设计投入指标和产3出指标等。其三,在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通过数据采集与分析,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运用建立的评价体系对唐山开滦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评价。其四,在实施经济社会效果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对专家访谈、地方政府、企业访谈,以及借鉴其他矿山经验,研究提出进一步深化开滦矿山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的政策措施建议,并提出在全国同类矿山推广成功经验的建议。图3-1技术路线4(二)研究方法1、资料收集方法理论研究文献的搜集主要通过国家知网期刊、硕博论文、图书、会议文献数据库以及纸质图书资料。有关地质灾害、矿山、工程投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主要查阅国家和地方统计年鉴以及相关内部资料。与此同时,还要通过现场观察、访谈获取相关资料。2、研究方法项目研究既要采用定量分析法,也采用定性分析法,两种方法相互补充。(1)定量研究法。核心方法是投入—产出法,即通过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经济社会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合理的评价模型、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来实施评价。评价指标的选取主要借鉴以往权威研究成果,同时结合研究对象的特点、数据的可得性(纵向连续性和横向全面性)等而进行调整和设计。形成正式指标体系还需要采用因素分析法或者德尔菲法。就评价模型而言,既需要建立多个针对单项指标的评价模型,也需要建立综合评价的多因素模型。建立评价模型最主要的是评价目的要清晰,选择好关键性变量并根据一定的标准赋予各因素以合理权重。与评价模型计算相配套,还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以此标准来评判模型计算的结果。就评价方法而言,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经济社会效益评价方面,可以选择直接法、重置法、补偿法、次生法和投影法等进行计算,前两种方法用以测算直接效益,后两种方法主要用于测算间接效益。(2)定性评价法。由于在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经济社会效益评价中,涉及很多因素,且大量存在数据缺漏、标准不统一的现象,因而很难完全实施定量化评价。其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评价难免存在一定的缺陷甚至错误,因而需要运用定性评价法加以弥补。其三,政府、企业和当地社区居民以及专家学者,其评价角度、标准和尺度可能存在差异,因而通过综合各主体评价做5出综合的定性评价是必要的。四、研究内容和工作部署(一)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项:1、构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经济社会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2、在一般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形成基础上,针对开滦矿山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特点,建立其经济社会效益评价的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3、对唐山开滦矿山治理工程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评价。4、提出进一步深化开滦矿山治理恢复工作的政策措施,并提出在全国同类矿山推广开滦矿山成功经验的建议。(二)工作部署根据研究内容,主要开展案头研究、实际调研和专家研讨等工作。其中,案头研究工作具体包括:分析整理资料、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评价模型的构建、经济效益的计算,分析、研究计算结果得出评价结论等;实地调研工作是指到唐山开滦矿山开展深入的调查工作,全面了解和获取开滦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实施过程、取得的成果等方面的信息资料;专家研讨工作主要通过走访专家或召开专家论证会等方式,针对项目实施的方案以及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专业性较强的内容、指标体系的适用性、评价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论的科学性等相关内容,获得到专家的指导和帮助。项目的具体实施,将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根据项目总体目标任务要求,细化研究内容,在充分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实地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技术路线、方法和工作安排。第二阶段。根据项目目标任务、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设计综合指标体系,并6进行效度、一致性、相关性等检验,得到最终的综合指标体系。第三阶段。选择或建立评价模型,在全面收集数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对数据资料的标准化处理,代入模型进行计算,并根据相关标准对结果作出评判。第四阶段。对结论进行讨论,并撰写成果报告及最终接受评审。2013年开展开滦煤矿治理恢复经济社会效益评估;2014年开展遂昌金矿治理恢复经济社会效益评估。五、工作进度安排2013年工作进度安排如表5-1表5-1主要工作安排时间表工作内容2013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文献研究及制定研究方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论证、完善评价体系进行初步评价深入调研、补充资料完成评价并撰写报告结题并提交研究报告六、预期成果提交“典型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经济社会效益评估报告”。2013年提交“典型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经济社会效益评估报7告”(2013年度)。七、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本项目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负责实施。项目组成员共1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2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整体人员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及学历结构合理,有利于项目工作的顺利
本文标题: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设计书--XXXX0627调整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5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