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选3 第一节 原子结构.
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学习小组问题:1、各能层的能量是不是按能层序数增大而增大?2、不同能层,能级符号相同,能量如何比较大小?能不能绝对的说EnsEnpEndEnf,能不能?3、越往外的能层能量越高,但为什么低能层的能级可能比高能层的能级能量高?(3d4s)怎样去判断?为什么从第三能层开始能级不完全遵守能层顺序?4、简化电子排布式方括号里面必须是稀有气体元素吗?方括号外面如何写?在写简化电子排布式时需注意什么?50号元素应如何排布?问题好的小组:493(1,2,3,5,6,7,8,11)502(1,2,3,4,5,6,7,8,10,12)505(1,2,3,4,5,6,7,9,10,11)学习目标:1、由P4第一个大问题的阅读,了解原子诞生的大爆炸宇宙学理论。2、由P4-P5第二个大问题的阅读,掌握能层和能级(能层和能级的表示符号,每能层所含的能级数,能层和能级的能量大小.每一能层和能级最多所能容纳的电子数)。3、由P5-P6第三个大问题的阅读,记住构造原理能级高低顺序,会用构造原理排布核外电子(前36号[铬Cr、铜Cu除外]),会写前36号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会电子排布式的书写)学习小组问题:1、如何表述各能层的各能级?各能层的能量是不是按能层序数增大而增大?2、能层相同的能级其能量大小顺序是什么?能不能绝对的说EnsEnpEndEnf,?不同能层,能级符号相同,能量如何比较大小?3、s、p、d、f能级所容纳的电子数为什么是1、3、5、7的2倍?学习目标:1、由P4第一个大问题的阅读,了解原子诞生的大爆炸宇宙学理论。2、由P4-P5第二个大问题的阅读,掌握能层和能级(能层和能级的表示符号,每能层所含的能级数,能层和能级的能量大小.每一能层和能级最多所能容纳的电子数)。3、由P5-P6第三个大问题的阅读,记住构造原理能级高低顺序,会用构造原理排布核外电子(前36号[铬Cr、铜Cu除外]),会写前36号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会电子排布式的书写)学习小组问题:4、越往外的能层能量越高,但为什么低能层的能级可能比高能层的能级能量高?(3d4s)怎样去判断?为什么从第三能层开始能级不完全遵守能层顺序?能级交错现象:电子层数大的某些能级的能量反而低于电子层数小的某些能级的现象。核外电子排布的构造原理图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5f—6d—7p—8s--学习小组问题:6、50号元素应如何排布?7、简化电子排布式方括号里面必须是稀有气体元素吗?方括号外面如何写?在写简化电子排布式时需注意什么?1、电子排布式——依构造原理用数字在能级符号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再按能层由低到高排列的式子.2、简化的电子排布式:电子排布式书写过繁,可以把内层电子已达到稀有气体结构的部分用稀有气体元素符号代替(以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不按填充顺序书写电子排布式而是按能层由低到高排列书写。学习目标:1、由P4第一个大问题的阅读,了解原子诞生的大爆炸宇宙学理论。2、由P4-P5第二个大问题的阅读,掌握能层和能级(能层和能级的表示符号,每能层所含的能级数,能层和能级的能量大小.每一能层和能级最多所能容纳的电子数)。3、由P5-P6第三个大问题的阅读,记住构造原理能级高低顺序,会用构造原理排布核外电子(前36号[铬Cr、铜Cu除外]),会写前36号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会电子排布式的书写)1、电子排布式——依构造原理用数字在能级符号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再按能层由低到高排列的式子.2、简化的电子排布式:电子排布式书写过繁,可以把内层电子已达到稀有气体结构的部分用稀有气体元素符号代替(以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不按填充顺序书写电子排布式而是按能层由低到高排列书写。•daoci学习小组问题:1、各能层的能量是不是按能层序数增大而增大?2、不同能层,能级符号相同,能量如何比较大小?能不能绝对的说EnsEnpEndEnf,能不能?3、越往外的能层能量越高,但为什么低能层的能级可能比高能层的能级能量高?(3d4s)怎样去判断?为什么从第三能层开始能级不完全遵守能层顺序?4、简化电子排布式方括号里面必须是稀有气体元素吗?方括号外面如何写?在写简化电子排布式时需注意什么?50号元素应如何排布?问题好的小组:493(1,2,3,5,6,7,8,11)502(1,2,3,4,5,6,7,8,10,12)505(1,2,3,4,5,6,7,9,10,11)学习目标:1、阅读P7-8,理解能量最低原理,了解基态原子和激发态原子并且能从电子排布式上识别基态和激发态,了解原子光谱。2、阅读P9-11,了解电子的特征,概率、概率密度、电子云图中小黑点疏密代表的含义,了解电子云的概念。3、掌握原子轨道的概念,每个能级所含有的轨道数目及表示方法(确定一个轨道所需的量)、记住原子轨道的形状。S能级的原子轨道电子云轮廓图----原子轨道S能级的原子轨道是球形的.P能级的原子轨道是哑铃形的,每个P能级有3个原子轨道,它们相互垂直,分别以Px,Py,PZ表示.xyzxyzxyzP能级的原子轨道P能级的原子轨道d能级的原子轨道有5个.d能级的原子轨道学习目标:1、阅读P7-8,理解能量最低原理,了解基态原子和激发态原子并且能从电子排布式上识别基态和激发态,了解原子光谱。2、阅读P9-11,了解电子的特征,概率、概率密度、电子云图中小黑点疏密代表的含义,了解电子云的概念。3、掌握原子轨道的概念,每个能级所含有的轨道数目及表示方法(确定一个轨道所需的量)、记住原子轨道的形状。为何钪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892,钒的电子排布式?学习目标:1、阅读P7-8,理解能量最低原理,了解基态原子和激发态原子并且能从电子排布式上识别基态和激发态,了解原子光谱。2、阅读P9-11,了解电子的特征,概率、概率密度、电子云图中小黑点疏密代表的含义,了解电子云的概念。3、掌握原子轨道的概念,每个能级所含有的轨道数目及表示方法(确定一个轨道所需的量)、记住原子轨道的形状。学习小组问题:1、铁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64s2,失去电子变为+2价时,为什么失去的是4s上的两个,不是3d上的能量最高吗?2、书写电子排布图时,是先写3P轨道,还是先写4S轨道?问题好的小组:学习目标:1、阅读P11-12,掌握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2、掌握电子排布图的书写。3、掌握洪特规则的特例。4、理解并掌握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的原理。5、理解哪些量能描述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洪特规则的特例:同一能级的电子排布在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状态时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p0d0f0相对稳定状态:•下列元素原子的电子拍布式各违背了哪一规律?•1、21Sc1S22S22P63S23P63d3•2、6C1S22S22Px2•3、22Ti1S22S22P63S23P10•若第四周期的某元素原子最外层仅有1个电子,则该元素可能为何种元素?原子序数为多少?并写出相应的电子排布式.学习目标:1、阅读P11-12,掌握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2、掌握电子排布图的书写。3、掌握洪特规则的特例。4、理解并掌握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的原理。5、理解哪些量能描述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3、人们常将在同一原子轨道上运动的,自旋方向相反的2个电子,称为“电子对”;将在同一原子轨道上运动的单个电子,称为“未成对电子---单电子”。以下有关主族元素原子的“未成对电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核外电子数为奇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一定含有“未成对电子”B、核外电子数为偶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一定不含“未成对电子”C、核外电子数为偶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可能含有“未成对电子”D、核外电子数为奇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可能不含“未成对电子”BD•当p、d、f轨道未填满时,无论核外电子数为奇数还是偶数都存在“未成对电子”。•下列有关“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说法不正确的是()•A、能级是描述电子运动的电子云的形状•B、只有在能层、能级、电子云的伸展方向和电子的自旋都确定时,电子运动状态才被确定下来•C、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可以有两个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D、电子云伸展方向与能量大小无关•推断元素:①、元素A的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为nSnnPn+2。②、元素B的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2对成对电子。③、元素C的2P能级上有2个单电子。④、D元素原子的核外有3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数相同。⑤、E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原子的最外层P轨道成对电子数与未成对电子数相等。⑥、G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占四个原子轨道。⑦、M元素基态原子的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6倍。⑧、N元素基态原子的L层与M层的电子数相等,且与s能级的电子总数相等。⑨、Q元素原子核外s电子总数与p电子总数相等。学习目标:1、阅读P11-12,掌握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2、掌握电子排布图的书写。3、掌握洪特规则的特例。4、理解并掌握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的原理。5、理解哪些量能描述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这种微粒即原子。德谟克利特等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道尔顿原子模型•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构成。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897年)•电子是种带负电、有一定质量的微粒,普遍存在于各种原子之中。•汤姆生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镶嵌其中。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J.J.Thomson,1856~1940)•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Α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原子有核•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α粒子散射实验。根据实验,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原子核式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又称行星原子模型):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做高速运动。英国科学家卢瑟福(E.Rutherford,1871~1937)卢瑟福原子模型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玻尔借助诞生不久的量子理论改进了卢瑟福的模型。•玻尔原子模型(又称分层模型):当原子只有一个电子时,电子沿特定球形轨道运转;当原子有多个电子时,它们将分布在多个球壳中绕核运动。丹麦物理学家玻尔(N.Bohr,1885~1962)电子云模型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进程
本文标题:选3 第一节 原子结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19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