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南山煤矿防汛应急预案南山煤矿防汛应急预案是南山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和防范风险与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与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坏和社会不良影响的重要措施。根据兵团煤监局发电[2010]1号《关于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师市指挥部石防汛电[2010]2号文件要求,南山煤矿对《南山煤矿防汛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以期达到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清楚,应急管理责任明确,响应及时迅速,应急资源准备充分,立足自救有效的目的。一、总则(一)编制目的去冬以来,师市多次普降中到大雪,积雪厚度比历年和去年同期偏多,且偏多幅度较大,随着近期气温回升,冰雪融化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根据矿区的地理位置,出现小范围的局部融雪型洪水的可能性较大,为切实履行和保证对煤矿建设、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综合组织和协调职责,做到反应迅速、有序、有力,进一步增强南山煤矿应对安全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二)编制依据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兵团煤监局发电[2010]1号《关于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师市指挥部石防汛电[2010]2号文件,结合南山煤矿实际,制定本预案。(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南山煤矿生产单位和扩建扩建项目部在生产中水害的应急处置工作。(四)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害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并保障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2、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南山煤矿防汛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统一指挥协调本单位水害应急处置工作。矿相关部门、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紧密配合。3、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发挥企业应急救援第一响应者的作用,将日常工作、训练、演习、预防性安全检查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专业力量,引导、鼓励实现一队多能。培养和发挥兼职应急救援力量的作用。(六)应急预案体系南山煤矿防汛应急救援体系由南山煤矿事故预防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南山煤矿救护队、分矿安全技术保障组、相关保障系统组成。二、单位概况南山煤矿隶属于新疆天富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于石河子市西南,天山北麓,沙湾县竟内。地处东经85°40′~85°52′,北纬43°54′~43°56′。煤矿占地面积18.54平方公里。矿机关设在距石河子市62公里的石场镇,下辖的小沟分矿、大沟分矿、水沟分矿,红沟分矿分布在距石场镇3~24公里的山区沟谷之中。有石河子~南山(简称石~南)公路直达石场镇,并辐射到四个分矿。1、小沟分矿距石场镇4~5公里,开采范围位于石河子场勘探区东部,井田面积3.0175平方公里,属准葛尔殊台南缘与天山褶皱带,统称准南煤田。其分矿1280水平主平硐呈斜井,分矿井口和住房均在沟谷地域。2、大沟分矿距石场镇5~6公里,开采范围位于石河子场勘探区东部,井田占地面积4.03平方公里,属准葛尔殊台南缘与天山褶皱带,统称准南煤田。可采煤层为侏罗系和八道弯含煤地层,煤层发育较好,一般可采煤层厚0.9—13米。该地区地形复杂,东南高,西北低,海拔高为1450—1821米。可采煤层两层,资源量为3353.3万吨,剩余可采储量为2003.8万吨。煤层编号为B21、B22,煤层平均厚度8米,煤层倾角25—35度,年生产能力为9万吨/年,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3、水沟分矿位于石场镇6~8公里,矿区在沙湾县竟内,东西长2.4公里,南北宽0.59公里,矿区面积1.33平方公里,井田地质构造简单,可采煤层三层,资源量为1085万吨,剩余可采储量为589万吨。煤层编号为A1、A2、A3煤层,现采A2煤层,A1、A3煤层停采,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6万吨/年,2008年进行45万吨/年改圹建。4、红沟分矿位于石河子西南约75公里,可采煤层14层,其编号为13、19、20、21、22-1、22-2、23、25、26、27、28、29、30、33号,总厚度为37.15米,资源量为6289万吨,剩余可采储量为6228万吨。C5煤层位于C6煤层之上,为可采的较稳定的煤层,煤层厚1.12-5.40米,均厚2.98米,厚度变化大,局部有1-2层极不稳定的炭质泥岩,距上部煤层25-67.36米,煤层间距较大。C4煤层位于C5之上,为可采的不稳定煤层,煤层0.42-2.50米,均厚1.18米,无夹矸,厚度变化大,顶板为细砂岩、局部为炭质泥岩,距上部煤层10.94-50.75米,C0煤层位于C4煤层之上,为可采的不稳定煤层,煤层厚0.61-2.28米,均厚1.44米,厚度变化大,无夹矸,局部为炭质泥岩,距上部煤层23.63-90.00米,煤层间距较大。CH煤层位于含煤段中部,为可采的较稳定煤层,煤层厚3.82-14.46米,均厚9.38米,厚度变化大,可见1-4层炭质泥岩夹矸,距上部煤层9.20-45.96米。C3煤层位于C2煤层之上,为可采的袍稳定煤层,煤层厚2.30-7.54米,均厚4.60米,厚度变化大,顶板为厚度较稳定的炭质泥岩,距上部煤层3.29-51.91米。现红沟分矿开采煤层为+1104-1227水平的25#、26#和+1104-+1163水平的23#煤层,矿区内构造呈一向北倾斜的单斜,其产状为走向80°-100°,倾角40°-46°。开拓方式为平硐开拓,生产方式采用区内后退式采煤。工作面地质条件简单,无断层和岩浆侵入体。三、组织机构及职责(一)组织体系成立南山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张晓明副总指挥:王宏喜、彭万新、刘德志、邓仕成成员:汤小浩、王文学、吴瑞廷、罗智、秦凤祥、曹东、张文尧、张素梅、王海、李中华、陈红军、郭继荣、陈俊喜、刘新成、张廷忠、黄伟平、王宏刚、谢卫勇、黎平、李永刚、李光春办公室设在安全通风科,主任:王宏喜(兼)副主任:王文学、秦凤祥办公室成员:罗智、杨建宝、赵爽、张庆元、刘军、高飞、易群、李俊、高全刚、张朝庭、王建勇办公室设在矿安全通风科:联系电话:2903520值班车辆:指挥车(新C20708、新C18366)救护指挥车(新C07343)救护车装备车(新C24457)救护车(新C12051、新C11306)、应急分队:南山煤矿救护队队长:李永刚付队长:唐伟、周勇队员:救护队一、二、三小队(全体)扩建办:贾新华、唐邦勇、叶正新、场面:陈俊喜、张廷忠、王宏刚、黎平(二)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应急指挥部统一组织、指挥、协调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全面工作;指挥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实施救援;协调参加应急救援各部门的工作;组织发动社会力量救援;救援行动结束后的工作总结等。应急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应急处置组、技术组、治安消防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供应组、疏散安置组、善后处理组共8个小组,在应急指挥部的指挥下分工负责,具体职责为:1、综合协调组:协助应急指挥部领导协调各工作组之间的相互配合动作,及时沟通、传递和报告现场处置情况。2、应急处置组:制定处置工作方案,组织应急救援工作。3、技术组: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咨询。4、治安消防组:由矿保卫科维护社会秩序和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由救护队进行消防灭火。5、医疗救护组:负责职工的救护、矿山事故伤员的医疗急救和矿山救援队伍医疗救护知识专项培训工作。6、后勤供应组:建立必要的救援资源储备,进行后勤供应。7、疏散安置组:进行疏散安置职工家属及围观群众,保证救援工作正常的秩序。8、善后处理组:妥善处理好工伤人员的医疗,对遇难职工做好善后处理,对伤亡职工和家属按政策进行抚恤。(三)井下发生灾害时应急步聚1、统计当班下井人数,分析灾区人员数量及分布情况。2、严格执行入井许可证制度。3、选定井下救护基地,指定前线指挥,布置安全岗哨并明确任务。4、组织现场抢救。5、组织后备救援力量。6、完成灾区侦察。7、制订事故处理方案。8、实施救灾方案,恢复正常生产秩序。9、收集整理事故调查报告,并进行全面分析。重大事故发生后,必须立即撤出灾区人员和停止灾区供电,按《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规定的顺序,通知矿长、书记、副矿长等有关人员,立即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矿立即成立抢救指挥部,通知救护队,派救护队进入灾区,侦察灾情,指挥部制订救灾方案,救护队进行救人救灾工作,直至灾情消除,恢复正常生产秩序,进行善后赔偿与安抚。四、处理各种灾害采取的措施(一)井巷发生火灾事故时应急措施处理火灾的要求及原则:处理矿井火灾,指挥员首先应该考了解以下情况:(1)发火时间、火源位置、火势大小、波及范围、遇险人员分布情况;(2)灾区瓦斯情况、通风系统状态、风流方向、煤尘爆炸性;(3)巷道围岩、支护状况;(4)灾区供电状况;(5)灾区供水管路、消防器材供应的实际状况及数量;(6)矿井的火灾预防处理计划及其实施状况。处理井下火灾应遵循以下原则:(1)控制烟雾的蔓延,防止火灾扩大;(2)防止引起瓦斯或煤尘爆炸,防止因火风压引起风流逆转;(3)和利于人员撤退和保护救护人员安全;(4)创造有利的灭火条件。处理火灾的方法:一般情况下,首先立即组织井下所有人员沿避灾路线升井,清点人数,情况明确后,尽可能采用直接方法灭火,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采用隔绝方法和综合方法灭火:(1)缺乏灭火器材或人员时;(2)火源点不明确、火区范围大、难以接近火源时;(3)用直接方法无效或直接灭火对人员有危险时;(4)采用直接方法不经济时。扑灭井下火灾时,选择正确的通风方式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可供选择的通风方式为正常通风,反风和零点通风。其中零点通风又可分为停止主扇风机和隔绝火区。扑灭井下火灾时,抢救指挥部应根据火源位置、火灾波及范围、工作人员分布及瓦斯涌出情况,迅速而慎重地决定通风方式。进风井口、井筒、井底车场等主要进风道和硐室发生火灾时,为抢救井下人员,必须反风或缩短风流。如果不能反风,停风后风流能逆转时,也可停止扇风机运转,但要防止引起瓦斯聚集。反风前,必须将原进风侧的人员撤出,并采取阻止火灾蔓延的措施,防止反风后火灾向进风侧蔓延。矿井尽量采用正常通风方式。特殊情况下必须反风或缩短风流时,应根据反风或缩短风流的时间和瓦斯涌出情况进行分析和加强瓦斯检查,防止引起爆炸。井下个别地点发生火灾时,为了争取时间,有效地救人和灭火,应尽可能采取调节风流,局部反风或区域反风等通风方式。用水灭火时,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火源明确;(2)水源充足,管理完善,人力物力有保障。用水或注浆的方法灭火时,会有大量水蒸气,威胁到回风侧工作人员的安全,因而应将这些巷道内的工作暂停,撤出人员。直接灭火最好从上风侧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应采取措施设置水幕,拆除支架或者拆掉一定区段中金属支架的背板,建造临时防火密闭等,防止火势顺风流蔓延。在采取上述措施时,应先使火区反风。在火势不大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先灭火,如果火势过大,无法直接灭火时,立即撤出人员。为了防止灭火时产生大量蒸气,引起水煤气爆炸,灭火的水源要充足。灭火时水流不要对准燃烧的煤或岩石中心,而应从火焰外围喷洒,随着燃烧物温度的降低逐步逼向火源中心。灭火时要有足够的风量,使水蒸气直接排入回风道。1、井口建筑物火灾进风井口建筑物发生火灾时,首先采取措施防止火灾火焰及气体侵入井下,立即反转风流或关闭井口防火门,必要时停止主扇风机;按“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引导人员出井,迅速扑灭火源。2、井筒中的火灾在进风井筒发生火灾时,为防止火灾气体侵入井下巷道,必须启动反风装置控制风流或停止扇风机。出风井筒发生火灾时,风流方向不能改变,为了防止火势增大,应减少风量,其方法是控制入风防火门,打开扇风机风道的闸门,停止扇风机或执行处理事故领导人决定的以不引起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危险为原则的其它方法。为扑灭火灾必须反风时,须待原进风流中人员撤出矿井后,才能进行。3、上山发生火灾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火灾气体侵入有人作业的场所,特别是采煤工作面。为此可采取缩短风流或区域反风等通风方式。火灾如果发生在行
本文标题:煤矿防汛预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99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