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心理测量学(上、下)高##**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perfectidea@126.com(谢绝复制本课件)退出上篇:什么是心理测量学?心理测量起于行为主义盛行的时代,人的心理在相当程度上被看成是与一般动物的心理活动有同样的本质,所以是可以操控和测量的。但是我们今天看到,隐秘、深邃、有限而又无限,社会文化使得人类个体的行为远离动物行为的刻板模式,更具有随机性而似乎不可确定,还是可以测量的吗?是的,可以!言必由衷、行必有因,言与行提供了人类心灵评估的标尺,基于此,心理测量依然成为当代心理学工作者的有效技术了!返回首页目录测验过程先体验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心理测验的常模第三节心理测验的信度第四节心理测验的效度第五节心理测验的项目分析第六节心理测验的编制程序第七节心理测验的使用退出第一节心理测量学概述心理测量学是心理学的基本方法学课程之一,它主要讨论如何借助于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心理测验对个体的心理特征或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将其数量化的过程。因此,它基本的和重点的内容在于心理测验的编制方法、质量评估、实际应用和结果解释,以及经典测验的介绍和使用。返回目录一心理测量的涵义、要素与量表1.心理测量及其构成元素事物总在不断地运动变化,而其运动变化表现为多种属性在质或量上的改变,这些可变的事物的属性叫变量。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或工具,使事物的属性数量化,即确定一系列事物的属性值,就叫测量。其构成元素有:事物(即事物的属性)、规则、数字。“规则”则是指这一过程具有科学依据、确定的程序和量化的标准;“数字”一般具有:同一性或区分性、等级性或位次性、等距性、可加性。当被测量的变量是反映心理活动的属性或特征时,这种测量就叫心理测量,如:记忆力测量、气质类型测量、焦虑水平测量等。返回目录2.心理测量的基本要素测量有两个基本要素:参照点和单位。其中参照点是测量过程计算量的起点,包括绝对和相对参照点,绝对参照点就是绝对零点,相对参照点则根据情境来人为规定,也叫相对零点;单位是测量中的等值单元,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确定的意义、有相同的价值。就心理测量来说:第一,测量中几乎没有绝对零点,大多是以相对零点来计算的;第二,测量中很少有相等单位,所以在对测量值进行解释时更多看其相对意义,或将测量结果等值转换形成相等单位。当然,心理测量常以行为测量来完成,而行为测量中是可以有绝对零点和相等单位的。如学习能力无绝对零点,但考试成绩有零分。返回目录3.测量量表及其种类如将事物某一属性的可能取值全部列出并按其相对位置排列,就构成了一个测量标尺,这一标尺就叫测量量表(measurescale)。按照测量量表是否具有绝对零点、相等单位,以及测量所得数值的对比关系,我们可以将测量量表划分为四种:(1)命名量表,也叫称名量表;(2)顺序量表,也叫等级量表;(3)等距量表;(4)等比量表这里需要注意:(1)各种量表值的意义;(2)各种量表的量化水平;(3)各种量表测量值允许的运算(加、减、乘、除);(4)心理测量大多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的。返回目录能够用来完成心理测量的标准化工具或程序叫心理测验,也叫心理量表。定义:心理学家依据一定心理学理论和系统观察、取样,而精心编制的一系列刺激项目及其标准化形式,就叫心理测验。心理测量就是心理测验的使用过程,它是收集个体对这一系列刺激项目的反应资料,进而对其心理特征、能力及其他心理结构进行评定的过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测量就是从人的众多相关行为中进行取样,然后由这一行为样本推断其心理品质或心理状态。二、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1.什么叫做心理测验?返回目录为理解心理测验,再强调三点:第一,心理测验所提供的是一系列刺激项目,借此收集被试对这些刺激的反应资料,所以心理测验实际上是进行行为取样的过程。为使收集来的行为资料意义较确定,测验项目应具体、直接、语义单一,尽量不使用含糊、抽象和有较大不确定性的问题;第二,测验不需要涉及某类行为的所有方面,而要有所选择,即要进行行为取样,选取那些能有效反映所想要测量的心理特征或倾向;第三,测验应是标准化的,即其编制、施用、评分和结果解释都必须按照系统程序和科学化的规则来进行。返回目录心理测验的三要素第一,行为样组。心理测量是通过个体一组相关的行为测量间接完成的,所以其成功与否,或准确性高低,取决于心理测验中的行为取样的有效性;第二,标准化。心理测量更看重个体间测量结果的比较关系,为了使得测量结果具有可比性,心理测验必须标准化;第三,客观性。客观性是指测量结果较少受到主观的、其他偶然因素影响,而获得可靠结果。进行良好的行为取样和进行标准化,都是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客观性。返回目录心理测验的特点决定了心理测量的性质第一,因为心理测验提供的是一个刺激序列,使用测验所获得的是人对这一刺激系列的反应资料,然后再推断其内在的心理特质,所以心理测量具有间接性;第二,针对测验的刺激项目,我们获得的主要是被试对刺激的反应倾向或反应强度,不具有绝对零点和绝对意义,只具有相对意义,所以心理测量具有相对性;第三,测验中的项目选择、施测程序、结果的分析与解释均是经过标准化的,这决定了心理测量具有相对的可靠性,即具有客观性。返回目录2.心理测验的分类按测验的功能或目标不同: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人格测验按测验材料的性质不同:文字测验、操作测验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不同:客观测验、投射测验按测验的方式不同:个别测验、团体测验按测验对被试要求的不同:最高作为测验、典型行为测验按测验的目的不同: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预测性测验返回目录三、如何看待心理测验第一,心理测验是心理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的有效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收集有关人的心理特征、心理状态的资料,获得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性的认知和进行科学决策;第二,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其使用中会带来系统的和随机的误差,所以可信但不能全信、可靠但不是绝对可靠的。“无用论”和“万能论”都是错误的;第三,心理测验不等于智力测验,更不能说成是“遗传决定论”。返回目录四、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1.心理测验与心理咨询的关系心理测验对心理咨询的影响:(1)提供关于个体心理特质、心理状态、心理发展的客观资料,为教育心理咨询、发展预测咨询、职业指导提供依据;(2)作为诊断、甄别与疗效评估的工具,使心理咨询具有更高的操作性、针对性和有效性;(3)巧妙使用,可以作为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手段之一,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心理咨询对心理测验的影响:(1)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的需要直接刺激和推动了心理测验的发展;(2)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获得的资料丰富和推动了心理学理论和测验技术的完善与发展。返回目录2.我国心理咨询中运用较多的心理测验(1)智力测验:比奈智力测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等。测查智力发展水平或进行智障诊断;(2)人格测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等。这些测验可以达到了解、诊断和预测的目的;(3)心理评定量表:精神病评定量表、躁狂状态评定量表、抑郁量表、恐怖量表等。这些测验主要用来进行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估。返回目录五、心理测验的发展简史1.现代心理测验的开始(1)英国的高尔顿(F.Galton)。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最早关注个体气质特点与智能差异,即个性差异;为了研究差异的遗传性,设计了差异测量的方法,这可被看作是心理测验的开端;高尔顿提出相关的概念,并由他的学生皮尔逊(K.Pearson)发展出积差相关,为心理测验奠定了统计学基础,使心理测验的信度、效度评估和进行因素分析成为可能。其实际测量集中在1884后的6年。波林:在测验领域,“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10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10年,20世纪头10年则是比内的10年。”返回目录(2)心理测验的概念和标准化思想的提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特尔(JamesM.Cattell)于1890年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首次正式提出“心理测验”(mentaltest)的概念,并强调了心理测验标准化、制订常模的重要性。返回目录(3)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1904年,法国公共教育部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学习落后儿童教育方法的委员会,比奈(A.Binet)成为该委员会成员,他开始着手制订有效方法来甄别学校中那些学习成绩差者,哪些是由于智力落后造成的。在西蒙(T.Simon)医生协助下,比奈于次年发表《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公布一个由30个项目组成的粗略量表,这就是第一个正式的智力测验,被称为比奈-西蒙智力测验。比内在1908年发表修订版测验时,第一次使用了心理年龄(mentalage,简称MA)的概念。返回目录比奈智力量表后传到美国,经斯坦福大学的推孟(Terman)教授修订于1916年发表了被广泛使用的智力测验,即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该量表第一次提出了智力商数的概念,简称智商(intelligenceratio,简称IQ)。比内的主要工作从1898年发表《人格心理学中的测量》提出许多测验开始直至1911年去世,去世当年发表了他的智力测验的第二次修订版。返回目录2.现代心理测验的发展(1)操作测验的发展。比奈-西蒙量表以言语测验为主,制约了对整体智力的测验和测验向某些人群的推广,于是出现操作性测验;(2)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主要是属于个人测验,后因战争需要,团体智力测验迅速发展;(3)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因素分析技术使智力结构理论迅速发展,促进了智力测验,特别是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4)人格测验的发展。20世纪40年代,由于社会动荡,人格障碍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这推动了人格理论的繁荣和发展,也进而推动了人格测验的发展。返回目录3.现代心理测验在中国的发展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早期心理学家进行了比奈智力量表的引进和修订工作。陈鹤琴等著名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教育心理的测验和研究工作。后因抗战爆发,测验工作处于停滞。建国后的最初几年,心理测验也得到发展,但后因学习苏联批判儿童学,连带儿童学的研究方法——心理测验也受到批判。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的心理测验得到顺利发展,主要进行了智力与人格量表的引进和修订。近年,主要致力于测验的本土化工作,编制适合于我国文化背景的智力测验、适应行为量表等。返回目录本节学习检测题一、判断题1.心理测量也叫做心理测验;2.将心理特征数量化之后,就可对之进行加减乘除运算;3.一般来说,心理测量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的;4.心理测验是标准化的工具,所以是准确可靠的;5.比奈测验是一种团体智力测验;6.推孟教授最早使用了智力商数的概念;7.以智力测验来判定人种的优劣是有效的科学方法;8.心理测量容易受到被试掩饰性的影响,因此结果不可靠。返回目录二、选择题1.用心理量表将心理现象数量化的方法是()。A.个案法B.会谈法C.观察法D.测量法2.测量的二要素是()。A.行为样组B.参照点C.客观性D.标准化E.单位3.测量结果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量表是()。A.命名量表B.顺序量表C.等距量表D.等比量表4.心理测验的三要素是()。A.行为样组B.参照点C.客观性D.标准化E.单位5.心理测验的性质包括()。A.神秘性B.间接性C.准确性D.客观性E.相对性返回目录6.按测验的功能或目标分类,心理测验包括()。A.个人测验B.智力测验C.文字测验D.特殊能力测验E.人格测验7.下列有关心理测验性质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心理测验可以直接反映心理品质的量B.心理测验分数是心理品质的相对估计C.心理测验分数是绝对客观的,没有主观因素参与D.如果两个人的测验分数相等,那么他们的心理品质也完全相同8.根据测验目的,可将心理测验划分为预测性、配置性、诊断性、描述性、选拔性、研究性和()等形式。A.文字性B.非文字性C.计划性D.认知性9.我国心理门诊运用较多的心理测验主要有()。A.智力测验B.管理能力测验C.人格测验D.心理评定量表E.团体智力测验返回目录10.最早关注个别差异测量并为之奠定
本文标题:心理测量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911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