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成才之路薄忠信一、成才要素:德才学识△刘知己:“史有三长,才、学、识,世罕兼之,故史才少。”(《史通》)△王国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鹊踏枝),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此第三境界也。”△刘知己:“夫有学无才,犹愚贾操金,不能殖货;有才无学,犹巧匠无鞭柟斧斤,弗能成室。”△苏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胡克:学而无才△第谷:学而无识△章学诚:“夫才须学也,学贵识也,才而无学,是为小慧;小慧无识,是为不才。”△袁枚:“学如弓弩,才如箭簇。识以领之,方能中鹄。”△郭沫若:“实则才学识三者,非仅作史,作诗亦缺一不可,即任何艺术活动,任何建设事业,均缺一不可。”△普朗克:量子假设△爱因斯坦:狭义与广义相对论二、谈学:学如弓弩1、勤△拉马克:“读书是最温暖最纯洁的乐趣,以补偿生命场中种种不可避免的苦难。”△董仲舒——据《汉书》记载:“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帏讲诵,弟子传以欠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司马光:“平生精力,尽于此书”。△《文心雕龙》:“积学以储室,酌理以富才”。△苦读之学者如牛顿、王充、欧阳修、陶宗仪、安培、罗蒙诺索夫、刘献庭、李贺。2、精△林黛玉的学习方法△黄庭坚:“大率学者善博而常病不精,泛滥百书,而不若精于一也。有余力,然后及诸书,则涉猎数篇,亦得其精。”△华罗庚的读书方法3、思△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郑板桥:“学问二字,须要拆开来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万卷书,只是一条锐汉尔。读书好问,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要使疑窦释然,精理迸露。”△孙思藐:“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医;及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方可用。”4、博△《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慎行之。”△鲁迅:“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之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五柳先生传》:“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陆游:“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5、新△袁枚:“欧公学韩文,而所作文全不似韩,此八家中所以独树一帜也。公学韩诗,而所做诗颇似韩,此宋诗中所以不能独成一家也。”。“平居有古人,而学力方深;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初”。△陈献章:“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伽利略的落体悖论△学点自然科学《第一推动丛书·序》:“科学教育,特别是自然科学的教育,是指高人们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核心。科学教育不仅能使人获得生活和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使人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能使人获得非生物本能的智慧,并获得非与生俱来的灵魂。可以这样说,没有科学的‘教育’,只是培养信仰,而不是教育。没有受过科学教育的人只能称为受过训练,而非受过教育。”△学习自然科学可以培养:——理性精神——宽容精神——求实精神——批判精神三、谈才1、洞察力△莫泊桑学写作△达芬奇和永动机△法拉第与电磁感应定律△伽利略与大气压△沈括与磁偏角2、想象力△狄德罗:“想象,这是一种特质。没有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一个诗人,也不能成为一个哲学家”。△普朗克:“每一种假说都是想象力发挥作用的结果。”△《文心雕龙》:“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爱因斯坦的理想实验:“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克劳修斯与熵3、好奇心△屈原的《天问》△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与黎赫曼的悲剧△电学的起源4、科学方法△归纳与证伪:门捷列夫、德布罗意、墨菲法则、彼得原理、帕金森定理;△拉普拉斯:“认识一位天才的研究方法,对于科学的进步,并不比发现本身少有用处,科学研究方法,经常是极富兴趣的部分。”5、灵感的捕捉△阿基米德与浮力定律△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佛陀的顿悟与慧能的顿宗△袁枚:“但得寻诗便得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郑板桥:“偶然得句,未及写出,旋又失去,虽百思不得读也。”△金圣叹的感悟△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开篇四、谈识1、世界观△牛顿的悲剧2、革命精神:非欧几何的诞生3、才、学是识的基础△费马定理△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五、谈德1、德为才学识之统帅2、缺乏道德的智慧是邪恶的、可怕的
本文标题:成+才+之+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805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