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五章面向21世纪的发展中国家第一节20世纪末的亚洲国家东亚•中国•蒙古•朝鲜•韩国一.中国•1.概况•在政治上,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豪迈地向21世纪进军。•在经济上,自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在外来技术和资金投资的刺激和带动下,经济发展日益活跃,生产技术也得以加速进步。199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产业分工造成的规模经济优势,使得中国大陆在世界贸易体系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政治上•1.1992年十四大十四大于1992年10月12日~18日在北京举行。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并指出邓小平为这一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这次大会为我国规划了20世纪前进的航程,也确立了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2.1997年十五大•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20世纪最后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中共十五大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为中国走向21世纪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3.1998年的两会——机构改革•1998年是落实十五大提出的各项任务的第一年,也是完成“九五”计划关键的一年。在1998年3月4日召开的政协会议和在3月5日召开的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协和人大这两大机构进行了五年一次的换届选举,产生了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以及国务院新一届领导人。•两会的重大举措之一是中国政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机构改革。•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职责分工,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经过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减少为29个,分为四大部门。•一,宏观调控部门•二,专业经济管理部门•三,教育科技文化、社会保障和资源管理部门•四,国家政务部门•两会的召开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提出,对中国未来的政局和经济建设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经济上•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强调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变,强调改革开放,强调面向21世纪。•十四大上提出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还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997年中国国民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货,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达到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1992年到1997年,中国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已初步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国有企业的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明显加快,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开始逐步建立。•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形成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到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对外关系上•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中国已同世界上227个国家与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1997年,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得到加强,不仅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进一步加强,而且与美、俄、法等大国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国家关系。•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二.蒙古•1.政治上•1990年7月大选,成立了蒙古历史上第一个多党联合政府,由蒙古民族民主党和社会民主党联盟领导人奥其尔巴特任总统。•1992年通过宪法规定,蒙古国实行有总统的议会制。总统是国家元首兼武装力量总司令,任期4年,最多可连任一届。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拥有立法权。•1997年7月,由蒙古民族民主党和社会民主党等四党组成的民主联盟政府上台执政,总理为恩赫赛汗。•1997年5月举行的蒙古第二次总统选举中,蒙古民族民主党和社会民主党失败,蒙古人民革命党获胜,该党领袖巴嘎班迪任总统。•2.经济上•①在奥其尔巴特上台之后就进行了激进的经济改革,主要是要将原有单一的国家、集体所有制形式改变为国家、集体、个人并存的多元化所有制结构。但是改革严重脱离蒙古国情。•②恩赫赛汗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旨在加速私有化进程的过激经济政策,包括开放电力、煤炭等燃料的价格,实行住宅私有化。导致了食品价格上涨,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贫困加剧。同时他忽视了社会问题,导致失业人数增加,犯罪率上升。•③巴嘎班迪上台后,重视社会问题,强调私有化要公正地进行,要扶持民族工业的发展,减少贫困。并且强调建立由国家控制的、有明确社会目标的市场经济进行逐步的市场经济改革,同时注意社会保障,因此他的政策主张得到人民的支持。•3.对外关系上•蒙古政府从90年代起开始大幅度调整其外交政策。1994年国家大呼拉尔通过的《蒙古国对外政策构想》提出,蒙古将实行开放的、不结盟的、多支点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构想以蒙古的独立和生存安全为基本目标,从根本上改变了与前苏联全面结盟的对外政策,开始推行同中俄两大邻国睦邻友好为基础、立足亚太、面向世界的全新对外政策。•巴嘎班迪政府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继续执行多支点、对外开放的积极的外交政策。三.朝鲜•1.政治上•1998年9月,朝鲜最高人民会议第十一届一次会议对于1972年颁布、1992年修订的宪法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和补充。新宪法写入了拥戴已故国家主席金日成(1912—1994)为“永远的国家主席”的内容;政府改称内阁(原称政务院);改最高人民会议常设会议为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删除“国家主席”一节,撤销原国家权力最高领导机构中央人民委员会;规定国防委员会为“国家主权的最高军事领导和全面管理国防的机关”。•2.经济上—进行渐进的改革•原因:国内经济困难、出现财政危机•措施:①建立自由贸易开发区;②制定、完善和颁布劳动法等各项法律;③外商持有邀请函可进入该贸易区;④在自由贸易区内,可用朝鲜货币兑换美元,可按照经济核算制原则,自主经营;⑤兴办合资企业。这样,朝鲜走了一条朝鲜式的经济发展道路,逐渐向世界经济靠近。•3.对外关系上•自主、和平、友谊是朝鲜对外政策的基本理念。•①珍视与中国的传统友谊,并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②20世纪90年代与美国开始了接触,此后还保持了定期接触。•但是还存在着许多障碍,最主要的障碍是美国企图把美国价值观强加给朝鲜,改变朝鲜的政治制度,使朝鲜和平演变。四.韩国•概况:•这一时期政治腐败,经济形势滑坡,形势十分严峻。•措施:•放宽韩元汇率的浮动制度,从2.25%扩大到10%;•提前开放中长期债券市场;对经济不好的金融机构实行限令改革和兼并,等等。•后果:•到1998年,韩国经济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金大中就任总统后•①与美、日政府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脑进行磋商,寻求资金再度支援及延期偿还短期外债的途径。•②进行总体改革,建立高效率政府。•③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了国际竞争能力。•韩国在金大中领导下进行的改革,很快取得了成效,克服了1997年的金融危机。•外交关系上•战后韩国外交主要紧跟美国,反苏反共反华。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韩国也改善了对华关系,1992年韩国与中国建交。•金大中当选总统后,表示要努力与世界各国开展全方位的友好外交,特别是加强与周边邻国的合作,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及东北亚地区的稳定。•同时,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开始缓解。1997年12月10日,中、美、韩、朝四方会谈首次会议在日内瓦结束。虽未达成重大协议,但是四方会谈的启动,标志着朝鲜半岛和平机制正式起步,有力于维护朝鲜半岛的稳定。这是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最佳手段。东南亚国家•柬埔寨•越南••东南亚金融危机一.越南的“革新开放”方针•革新开放是指1986年越南共产党第六次大会所提出的政策,主要是经济上和思想上的改革与开放。•背景:•(一)长期战争;•(二)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三)南北统一后,在南方进行极左、过激的社会主义改造,使越南的经济社会陷入空前危机。•越南的经济“革新”发端于1986年的越共六大,到20世纪末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1986~1991年——探索徘徊阶段•1986年,越共六大确立了“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的,由国家管理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多种成分的商品经济”的改革发展总路线。这一阶段,越南党和政府相继颁发了一系列重大决议、决定和法规,然而,这些决议、决定和法规的实施遇到了相当大的阻力,越南仍处于对市场经济的探索徘徊阶段。•二.1991~1996年——高速起飞阶段•面对当时依然严峻的经济和政治形势,以及人民生活贫困的现状,1991年6月,越共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全面调整了越南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政治、经济和外交政策。•在经济改革方面,提出废除官僚统包制度,转向由国家以法律、计划、政策和其他工具进行管理的市场机制。•在农业领域方面,1993年7月越南国会通过立法,在“土地归全民所有制”的前提下,土地交给农民长期使用,期限可以长至15~50年。•在工业领域,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制度,把国营企业推向市场,按市场机制优胜劣汰。同时,大力发展私营企业。•在商业领域,取消各种检查站,把国家统一定价改为市场调价,到1993年,除电力、邮电、港口运输、汽油、化肥、水泥等实行国家统一定价外,其他商品价格全部放开,由市场调节。•在金融领域,1992年实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允许国有、股份和合营等多种形式的银行并存,建立多元的金融体系,形成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工商、农业、投资与外贸专业银行为支柱的银行系统,实行国家管理下的较为灵活的汇率政策。•越南的全面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是越南经济社会发展高速起飞阶段。•三.1996~2000年——平稳发展阶段•1996年6月越共召开了“八大”,会议对过去十年总的评价是成绩显著,问题困难不少,但政策仍沿着“六大”制定的改革总路线前进。会议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时间从15年(1996~2010年)改为25年(1996~2020年)。•经过调整,越南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外界评论其经济增长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越南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注重政治体制改革。首先形成一个有效的监督体制和制衡体制,让一把手始终在监督中。•其次,越南不断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改革措施,逐步完善国会选举制度。这些改革举措颇具“越南特色”,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比如意外落选、允许公民自荐参选等。•越南的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扩大了党内民主,也有利于推动社会的民主气氛。二.柬埔寨•概况:•柬埔寨在20世界末的命运比东南亚其他国家悲惨。从70年代开始,经历了20多年的战乱,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百废待兴,农田大部分荒芜,工业产值几乎为零,通货膨胀率一直高达200%,人均收入在200美元以下,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最贫穷国家之一。•1.政治上•1993年5月柬埔寨在联合国的援助下,举行全国大选,亲王室的奉辛比克党大胜,洪森领导的人民党屈居第二。经洪森恐吓威胁后,两党组织联合政府。拉那烈和洪森分别担任第一和第二首相,出现了一国两首相的奇怪制度。•1993年9月24日,柬埔寨制宪议会通过新宪法,恢复君主制及国名柬埔寨王国,西哈努克重新登基为国王,并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后洪森发动政变,让人民党控制政府。•2.经济上•柬埔寨是传统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属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28%。•柬政府实行对外开放的自由市场经济,推行经济私有化和贸易自由化,把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作为首要任务。把农业、加工业、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及人才培训作为优先发展领域,推进行政、财经、军队和司法等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善投资环境,取得一定成效。•3.红色高棉问题•20世纪末,红色高棉武装已处于衰亡阶段。19
本文标题:世界当代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764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