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
陈全国在2011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关于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本报1月12日讯省长陈全国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关于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时指出,全省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河北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危机、化危为机,千方百计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2010年各项任务顺利完成,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目标如期实现。———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11.7%,人均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47万元提高到2.8万元;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410.5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30.8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3倍和2.6倍。———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大力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钢铁、装备制造、石化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5年削减15%以上,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超额完成。———农业农村工作得到新加强。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面取消农业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生产连续七年丰收、去年总产接近600亿斤。———城镇面貌呈现新变化。深入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三年打基础”工作圆满完成,实施了156项重大城建项目,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相当于前7年的总和。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承载力显著增强、环境质量大幅提升、民生得到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307公里,比2005年增加2172公里,跃居全国第3位;铁路通车里程达到5300公里,比2005年增加400公里。———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国有企业、财税金融、医药卫生、农村、文化、行政等方面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取得重大进展,河北钢铁、冀中能源进入千亿元级企业行列,五年新增上市公司32家。———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107元提高到161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482元提高到5510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5678.4亿元、增长1.2倍。———和谐社会建设开创新局面。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健全,重大疾病预防能力明显增强;公共文化事业扎实推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本报1月12日讯陈全国指出,根据省委七届六次全会的部署,我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加快发展和加速转型双重任务,构筑环首都经济圈,壮大沿海经济隆起带,打造冀中南经济区,培育一批千亿元级工业(产业)聚集区、开发区和大型企业集团,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着力提高创新能力,着力深化改革开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科学发展、富民强省进程,努力实现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生产总值预期突破30000亿元、年均增长8.5%左右,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全部财政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可比增长11%,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5%,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集中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积极促进城乡消费。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引导城乡居民增强消费意识,改善消费预期;完善消费政策,增强消费能力,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积极引导汽车、住房等大宗消费,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健身、养老、信用、网络等新型消费,努力把居民储蓄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民间投资快速增长,引导投资向改造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农业农村、民生和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领域倾斜。扩大进出口规模。推进市场多元化,加快出口结构转型升级。(二)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做强一产。坚持完善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粮食增产计划。做优二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改造钢铁、装备制造、石化等产业,促其由重转优、由粗转精、由低转高;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海洋经济快速增长;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坚定有序地淘汰钢铁、煤炭、水泥、玻璃、造纸、制革等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做大三产。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和社区的服务业。(三)以实施“四个一”战略重点为关键,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支持优势地区率先发展,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建设环首都经济圈。在积极为京津搞好服务、全方位深化京津冀合作的同时,在承德、张家口、廊坊、保定四市选择毗邻北京、交通便利的14个县(市、区)重点突破,建设1圈(以新兴产业为主体的环首都经济圈)、4区(高层次人才创业、科技成果孵化、新兴产业示范、现代物流园区)、6基地(养老、健身、休闲度假、观光农业、有机蔬菜、宜居生活基地)。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结合实施秦唐沧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选择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近海临港、区位优越的县(市、区),实施11县(市、区)、8功能区、1路(滨海公路)、1带(沿海经济带)的重点推进计划,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加快发展冀中南经济区。推动石、衡、邢、邯4市整合资源、互动发展,建设“一中心、两轴、三基地”。培育一批千亿元级工业(产业)聚集区、开发区和大型企业集团。坚持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以优势产业、重点企业为依托,重点建设一批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的产业聚集区,加快培育一批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四)以强化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为保障,构建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构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支撑体系。加快航空业发展,做大做强河北航空公司,改造扩建石家庄机场,打造成区域型枢纽机场、北京主要分流机场和备降机场;加快铁路建设,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疏港铁路为重点,完善铁路网络布局;加快公路建设,“十二五”末实现所有县(市、区)和主要经济区、主要旅游景点通高速公路;加快港口建设,提升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三大港口功能。构建重点项目支撑体系。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围绕调结构、转方式,谋划建设一批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广、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特别是投资超50亿元、超10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公共服务项目。构建政策环境支撑体系。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土地、财税、金融、环保、技术、人才、审批等方面,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五)以统筹城乡发展为路径,深入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推动城市发展上水平。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向城市汇集,每个设区市建成2—3个高端产业聚集区,加快实施园林绿化和生态保护工程,加快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城市景观整治和建筑美化,加快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推动新民居建设有序开展。坚持群众自愿、规划先行、类型多样、培育产业、政策规范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到“十二五”末力争完成10000个以上行政村的新民居建设任务,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六)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坚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体系。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大、中、小各类规模的民营企业共同发展,一、二、三产业等各个行业的民营企业竞相发展。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加强与京津地区的融合,实施和京津地区错位发展的方略;瞄准沿海省份,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资金、项目、人才、技术转移;瞄准境外海外,面向欧美日韩、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开展全方位的招商引资活动。(七)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为手段,推进创新型河北建设。切实抓好重点人才工程。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着力抓好京津人才、海外高端人才“柔性引进”,抓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型人才、新型工业化人才、现代服务业人才、城市建设人才、民营经济人才、沿海发展人才的培养开发。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各类创新园区,加快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组织实施重大科学技术攻关。(八)以建设文化强省为载体,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进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化建设领域,着力培育一批资产超50亿元、100亿元、有较强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推进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科技馆、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基本建成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娱乐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软件等新兴产业,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加强对文化产品生产的引导。推出一批文艺精品,打造一批燕赵文化知名品牌。(九)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力争到2015年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0%;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巩固率达到94%;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37%以上,建成2—3所国内知名大学。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实现城乡居民病有所医,力争“十二五”末农村卫生服务全面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街道覆盖率达到100%。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竞技体育实力,城市街道、农村乡镇和60%的行政村建有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趋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13‰以内。(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全面建设和谐河北。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建立完善符合省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制定实施我省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力争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3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00元以上。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五年累计新增就业335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人数分别达到1280万人、3570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稳定在90%以上,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加强住房保障建设。建设廉租住房11万套、经济适用住房10万套、公共租赁住房60万套、限价商
本文标题: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71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