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第一节概述一、发展棉花生产的重要意义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搞好棉花生产对发展纺织工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外贸出口均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棉花的主副产品主要有棉纤维、棉短绒、棉子壳、棉油、棉子饼、棉秸秆等,其重要作用分别是:(一)棉纤维是棉花的主产品,其本身可作被褥、棉衣以及药棉等。但绝大部分作为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是棉花、化纤、麻类、丝毛,从上世纪50年代起,各种化学合成纤维生产飞速发展,在总量中比重逐渐上升,而棉花占比重则逐步下降,但棉纤维总量仍保持增长势头。棉纤维属天然可再生纤维,具有吸湿性强,透气保暖性好等优点,更加符合绿色环保、回归自然的消费需求。因此说棉纤维作为衣着原料不可能被化纤所完全取代。(二)棉短绒分一、二、三道绒。一道绒可作气流纺原料,还可作制作地毯、绒衣等;二、三道绒主要作人造纤维(人造棉),部分作高级纸张、无烟火药、胶片等。(三)棉子壳含有纤维素、木质素等,经过化工处理可生产糠醛、酒精、丙酮等化工原料,也有一部分直接用于生产各种食用菌。(四)棉子油和棉子饼棉子含油率为17%,精炼出油率14%。目前,约占食用油的1/4,是仅次于花生油的第二大食用油源。同时,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作人造黄油,生产肥皂、蜡烛、润滑油等。棉子饼经过脱毒后蛋白质含量达43~50%,是良好的添加饲料。经过精炼加工,可添加到面粉中制作高营养的点心。(五)其它副产品棉秸秆是棉区的主要生活燃料。棉秆还可用作纤维胶合板的原料;棉仁中提取的棉酚可用于生产治疗肝癌、肺癌等疾病的药物。因此说,棉花全身都是宝。棉花副产品利用好,就成为粮、棉、油、饲四位一体的作物。它是一个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其生产和加工均需要劳动力集约化投入,非常适合我国目前农业基础薄弱,人口和就业压力大的国情。二、棉花生产概况2(一)世界棉花生产全世界有150多个国家植棉,五大洲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亚洲和美洲。亚洲面积最大,约占62%,总产占64%;美洲棉田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26%和24%。1988~1997年10年平均:世界年植棉3316.7万hm2。5个主产棉国占棉田总面积的69.3%,其中印度24%,中国16.5%,美国15.3%,巴基斯坦8.4%,乌兹别克斯坦5.1%。世界棉花总产量1889.4万吨,5个主产棉国占世界总产量的70.9%,其中中国23.4%,美国19.4%,印度12.4%,巴基斯坦8.5%,乌兹别克斯坦7.2%。世界平均单产568kg/hm2,在5个主产棉国中,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均为813kg/hm2,美国724kg/hm2,巴基斯坦573kg/hm2,印度294kg/hm2。世界上棉花单产水平最高的国家是以色列和澳大利亚,分别是1653kg/hm2和1520kg/hm2。从贸易来看,棉花出口大国分别是美国、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澳大利亚等,进口大国主要有欧共体、东欧、日本等。我国原棉的生产与消费基本平衡,多时稍出,少时稍进,主要是出口纺织品和服装。(二)我国棉花生产•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植棉国,1990~1999年10年平均:植棉面积为522.9万hm2,单产约870kg/hm2,总产446.8万吨。新疆,山东、河南、江苏、河北、湖北、安徽七省(自治区)是我国的主产省(自治区),其植棉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的85%。入世后,我国棉花消费量和进口量加大。2006年种8140万亩,单产78.5公斤,产量达到673万吨。消费棉花1168万吨万吨。进口棉花364万吨。2007预计8179万亩,全年进口470万吨,对外依存度预计将攀升到38%,接近产业“危险”或“不安全线”的边缘。纺织品是国家最重要的创汇产品之一。2006年累计出口纺织品服装约1439.93亿美元。其中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488.1亿美元,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951.92亿美元。表6-1全国每10年棉花面积、总产和单产变化情况年代播种面积总产单产(万hm2)(万t)(kg/hm2)1949年277.044.41651950-1959年543.6135.32491960-1969年467.8167.03571970-1979年488.3222.24551980-1989年539.6400.47421990-1999年522.9446.8870三、我国棉区的划分我国宜棉区域广阔,东至台湾,西至新疆,南到海南,北到辽河流域均可种植。据气候特点和生3产情况划分为五大棉区,即黄河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北部特早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和华南棉区。通常将前3个棉区统称北方棉区,后2个棉区称为南方棉区,以秦岭、伏牛山、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为界。我国棉田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北内陆三大优势棉区。(一)黄河流域棉区包括江苏和安徽的淮河以北地区,河南中北部、山东、河北、陕西关中、山西南部、北京、天津、甘肃南部。本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棉花生长期间平均温度19~22℃,≥15℃活动积温3500~4000℃,无霜期180~230d,年降雨量500~800mm,年日照时数2200~2900h。春、秋季节日照充足,热量条件适中,有利于棉花生长和吐絮。降雨集中在7~8月份,常有春季初夏连旱。秋季降温较快不利于秋桃成熟和纤维发育。土壤以壤质潮土为主。20世纪80年代前以一熟种植为主,其后逐步推广粮棉两熟制,目前麦棉两熟占主体。(二)长江流域棉区包括四川、湖北、湖南、江西、上海、浙江、陕西汉中、河南西南部、江苏和安徽的淮河以南地区等。本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热量、雨量丰富,棉花生长期间平均温度21~24℃,≥15℃活动积温4000~5500℃,无霜期220~300d,年降雨量800~1200mm,年日照时数1200~2400h。春季和秋季多阴雨,常有伏旱。土壤在平原地区以潮土和水稻土为主,肥力较好;丘陵棉田多为酸性红壤和黄棕壤,肥力较差。沿海有大片盐碱土。本区棉田种植集约化和规范化程度较高。20世纪80年代后期形成麦-菜-棉,油-菜-棉等一年三熟间套作模式。(三)西北内陆棉区包括新疆和甘肃的河西走廊地区,属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早春温度回升慢,秋季气温下降快,无霜期短,≥15℃活动积温2500~4900℃,昼夜温差大。年降雨量不足200mm。日照充足,年日照高达2700~3300h,有利于棉花高产优质。土壤以灰漠土和棕漠土为主,均有不同程度盐碱化,肥力较低。一年一熟种植。本区划分为三个亚区,即东疆亚区、南疆亚区和河西走廊~北疆亚区。(四)北方特早熟棉区包括辽宁、河北北部、陕北、陇东部分地区。为中温带和暖温带交接地带。≥15℃活动积温2600~3100℃。无霜期165~180d,年降雨量400~800mm。年日照2400~2900h。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较集中,秋季气温下降迅速,易受早霜为害。适种早熟或特早熟品种。(五)华南棉区包括海南、广东、广西、台湾、云南五省(自治区)的大部,福建、贵州的南部及四川西昌地区。本区属北热带和南亚热带湿润气候。≥15℃活动积温5500~9200℃,无霜期300d至全年无霜。棉花生长季节高温高湿,病虫害严重,不利于棉花生产。目前只有零星种植。第二节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一、棉花的栽培种4棉花在植物分类上属锦葵科、棉属。棉属有30多个种,大部分是野生种,只有四个栽培种,分别是陆地棉、海岛棉、亚洲棉、非洲棉。世界主产棉国,包括我国主要种植陆地棉,占95%以上,其次是海岛棉。(一)陆地棉原产中美洲墨西哥的高原地区,也称高原棉。植株较大,茎叶多有茸毛,叶3~5裂,裂度较浅;花较大,全开放,花冠乳白色,基部无红斑;铃大,油腺深藏;绒较长,一般为26~32mm,衣分高。丰产性好、适应性广。(二)海岛棉原产南美洲,后传入北美洲的东南沿海岛屿种植,故称海岛棉。植株较陆地棉大,茎叶光滑无茸毛,叶片裂度深;花大,深黄色,基部有红斑;铃较小,通常3室,铃面有明显油腺;纤维细长有丝光,衣分稍低。丰产性比陆地棉差,生长发育要求较高环境温度,我国只有新疆、云南、两广的部分地区可种植。(三)亚洲棉原产印度,我国种植广泛,时间长,又称中棉。植株矮小,茎秆细软,棉铃小而下垂,3室,吐絮畅。抗病、抗虫、抗旱、耐瘠、早熟性好,产量低,纤维短粗。在东南亚仍有一定种植面积。(四)非洲棉原产非洲南部,又称草棉。矮小,铃极小,圆形,吐絮开裂小,纤维细短,产量低,但极早熟,抗旱。目前很少种植。二、棉花的生育特性目前种植的陆地棉原产于中美洲墨西哥的高地及加勒比海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本是多年生木本灌木,经过人工驯化培育,逐步向温带引种,在温带形成为一年生半木本植物。但棉花在一定程度上仍保留了原有的喜温好光,根深棵壮,再生能力强,无限生长这样一些特性。原有的短日照习性被改造成中间型,使其分布更广泛。(一)喜温好光属喜温作物,不耐寒冷。生长起点温度在10℃以上,最适温度25~30℃。高于40℃组织受损伤。从播种到吐絮需≥10℃的活动积温:早熟陆地棉为2900~3100℃,中早熟陆地棉3200~3400℃。棉花还属喜光作物。棉花单叶光饱和点为7万~8万lx,光补偿点为1000~1200lx。棉花的产量与纤维品质与当地以及当年的温度和光照条件密切相关。(二)无限生长,株型具有可塑性无限生长指发育过程中,只要环境条件适宜,可象多年生植物一样,不断进行纵向和横向生长,生长期不断延长。株型可塑是指棉株大小,群体长相长势受环境和栽培措施影响变化较大。因此,棉花可通过密植或稀植等多种途径来实现高产。(三)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间长5棉花从2~3真叶期始花芽分化到停止生长都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约占全生育期的4/5。棉株在长根、茎、叶的同时,不断分化花原基、现蕾、开花、结铃。因此,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矛盾不易协调,生产上旺长和早衰现象较为普遍。(四)根系强大,适应性广属直根系,吸收肥水能力强,耐旱、抗倒、耐盐碱。对气候、土壤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但不耐水渍。研究表明,在耕作层含水量下降到8%~12%时,棉花仍能存活;土壤含盐量在0.3%以下,棉花能正常出苗和生长发育。(五)再生能力强,结铃具有自动调节能力棉花地下和地上部均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地下根系再生能力较强,可以通过中耕断根来促根或控制旺长。棉花地上部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再生能力也较强,在遭遇各种灾害后,只要加强管理,一般仍可获得一定产量。棉花结铃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一般前中期结铃少时,后期结铃就会增多;内围结铃少时,外围结铃就会增多(六)常异交雌雄同花植物棉花花冠张开大,属风媒和虫媒花,天然异交率达5~15%,属常异交作物。品种保纯难度大,易发生自然退化。三、棉花的器官建成(一)棉子发育1.形态构造棉子由受精后的胚珠发育而成,呈不规则梨形。种皮又称棉子壳,坚硬,成熟度好的为黑褐色,成熟差的为红黄色,甚至偏白色。种子的尖端有一刺状突起,是珠柄发育成的子柄,旁有一小孔,称发芽孔,种子萌发时,胚根从此伸出。种子的钝端有一合点,只有薄壁组织,成为吸水和通气的主要通道。棉子由种皮和种胚构成。种皮可分为内种皮和外种皮,分别由内个珠被发育而成。种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成,其外表有一层乳白色的薄膜,为胚乳遗迹。种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两片子叶乳白或淡黄,紧紧折叠在一起,包住胚的其它部分(图6-1)。2.棉子萌发和出苗的特点棉花种子萌发出苗比较困难,很难达到一次播种全苗。主要原因一是种子外被短绒,种皮厚而坚硬,并有蜡质,吸水通气困难。二是棉花种子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对图6-1棉花成熟种子纵剖图萌发时水、肥、气、热条件要求严格。三是子叶肥大折叠,出苗1.合点2.短绒3.外色素层过程中胚轴弯曲,顶土出苗能力弱。4.无色层5.栅栏层6.内色素层3.萌发出苗所需的条件7.膜层8.子叶9.胚芽(1)水分。棉子吸收相当于种子风干重60%以上的水分才10.腺体11.胚轴12.胚根能萌发。棉子表面各部位都有能吸水,但合点和珠孔是最初吸水13.维管束14.珠孔15.珠柄遗留6的主要通道。适于棉子萌发出苗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
本文标题: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548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