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2015级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
2018年历史中考第一轮复习八年级下册近代化的探索回首•••••屈辱的岁月《辛丑条约》《马关条约》《南京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化的探索复习目标•夯实基础:•能熟记近代化的四次探索基础知识•开拓思路:•1能对中国和西方近代化的历程做出比较•2至少能答出四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启示•升华情感:•感悟近代化探索中先进中国人所展示出的救亡图存,追求进步的精神。考点梳理•考点1: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考点2:“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考点3: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考点4: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重难点•重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难点:•近代化的探索为什么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近代化——解读历史近代中国人为探索救国之道,向西方学习技术、制度、思想等方面的过程。技术制度思想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新文化运动(进步的知识分子)近代化的探索方面阶级派别名称•技术:地主阶级掀起•制度:资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领导的•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近代化探索的特点: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学习西方的技术(洋务运动)到学习西方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再到学习西方的(新文化运动)或。洋务派洋务运动维新派戊戌变法革命派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深入技术(器物)聚焦•••••探索的历程——洋务运动考点突破考点一: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01、前期:以“_____”为口号,创办了_________;主要有安庆内军械所、_____________、福州船政局等。2、后期:以“_______”为口号,创办_________,主要有轮船招商局、________、湖北织布局等。自强军事工业求富民用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3、评价:(1)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使中国富强起来。(2)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__________开辟了道路。同时抵制了外国的经济势力的扩张。近代化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没有解读历史洋务派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将西方科学技术嫁接在腐朽的封建肌体上。不触动封建统治,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1.(2014济宁市)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时期哪两方面的内容?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自强:兴办军事工业求富:兴办民用工业2.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洋务运动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A.江南制造总局B.开平矿务局C.汉阳铁厂D.上海轮船招商局16A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上感觉不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制度——戊戌变法聚焦•••••探索的历程梁启超考点突破考点二: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年月到月,发布一系列变法令(1898年是旧历年,称这次变法为)主要内容:戊戌变法1898年9月,(时间)发动政变,(发动者)把囚禁在中南海瀛台,下令逮捕维新人士。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不肯逃走,他说:“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不久,等六人被杀害。这次变法历时天,史称“”。189869光绪帝戊戌戊戌变法103百日维新发动政变根本原因: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时间:1)改革,裁撤,任用;2)鼓励;3)开办培养人才,翻译,传播;4)创办,开放;5)训练等。政府机构冗官维新人士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新式学堂西方书籍新思想报刊言论新式军队结果:失败(戊戌政变)实质: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慈禧太后光绪帝谭嗣同梁启超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影响:1、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2、在社会上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3、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思想启蒙A1、“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出”,材料肯定了戊戌变法()A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发展了民族资本主义C挽救了民族危亡D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2、(2014·淮安)右图中人物及其同仁的英勇就义使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亡图存的人们希望落空,丢掉幻想的爱国者们后来发动了()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C制度——辛亥革命聚焦•••••探索的历程考点突破考点三: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1894年创立________________;(2)1905年成立__________________;(3)机关刊物:《民报》(4)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主义(5)1911年10月10日__________,全国各地纷纷响应。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史称__________。(6)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兴中会(革命团体)同盟会(革命政党)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武昌起义辛亥革命①推翻了清朝的统治,②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探究: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出你的理由。成功:失败:≠封建制度1、(2015济宁市)孙中山先生的重大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兴中会②同盟会③辛亥革命④中华民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A2、(2017•临沂河东一模)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是指。A.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B.成立----中国同盟会C.建立了中华民国D.推翻了封建统治c3、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雄伟的水利工程之一。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最早提出开发三峡工程的设想,这一主题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A.国共合作B.民族主义C.民生主义D.民权主义C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聚焦•••••探索的历程考点突破考点四: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1、一个阵地:2、两面旗帜:3、三种思潮:4、四个人物:民主科学前期:后期: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陈独秀)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民主”“科学”5、评价:(1)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运动,(2)为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思想大解放马克思主义考点点拨“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陈独秀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正确态度1.(2014临沂)这次运动高举“民主”“科学”大旗,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这次运动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D2.(2017·黔东南)不懈的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主题之一。下列探索中的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①“民主”和“科学”②“自强”与“求富”③“民族”“民权”“民生”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②①③C高度时期19C60—90S19C90—20C初20C初器物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考点总结概况①过程:②特点:感悟①②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深入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高度中国西方时期19C60—90S19C90—20C初20C初器物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戊戌变法14C—18C17C—18C18C—19C末思想文化政治制度器物技术启蒙运动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文艺复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拓展延伸探究中西方近代化的异同实战演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zhí)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年)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实战演练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实战演练请回答:(1)材料一中李鸿章在洋务运动时期为办理“机器制造一事”,创办了哪些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在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方面,康有为和孙中山的主张有何不同?他们为救亡图存开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各是什么?答: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答:康有为主张变法图强;孙中山主张用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实战演练(3)材料四中陈独秀等人拥护“德、赛两先生”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的运动有何重要意义?(4)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有何特点?回顾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你有何感悟?答:它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答:特点: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深入感悟: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本文标题:2015级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64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