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20年1月23日3时25分第三章传播者第三章传播者2020年1月23日3时25分一、传播者的角色传播角色:指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传播者依据社会对他的要求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角色反映了客观要求与主观努力的统一,社会期望与个体能力的统一。传播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角色有普通角色和职业角色之分。角色丛:是指那些由于出于某一特定社会地位的人们中间所形成的各种角色关系的整体。二、传播者的特点1代表性:代表一定的传播部门和传播组织、政党和阶级进行传播活动。2自主性:虽然代表性的特点意味着传播者的言行有一定的受控性和约束性,但他们仍有很大的自由驰骋的天地,有较大的传播权利和传播自主性。甚至可以公开传播表达个人信念和价值观的信息。3专业性:从业人员要具备专业传播资格、专业观念、双重报酬、特殊的社会地位4集体性: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传播往往需要集体合作和一批传播者。5复杂性:在大众传播中,专业传播者不仅人数众多、协调性强,而且分工复杂。第一节个人层面的传播者2020年1月23日3时25分第一节个人层面的传播者三、传播者的权利1.不同时期,争取不同的权利2.传播者的权利可分为一般性权利和专业性权力两种3.新闻传播人员主要享有以下权利:采访权、报道权、批评权、专业保密权、安全保护权四、传播者的责任:1.契约性责任:对自己服务的新闻媒介及在内部组织中所应承担的类似于合同性质的一系列责任。如采集信息、鉴别信息、选择信息、加工信息、传播信息、搜集反馈等。2.社会性责任:新闻传播者不仅要对新闻媒介的崇高威望和自己的崇高称号负责,而且要对信息公开传播后在社会上所产生的结果负责。3.法规性责任:新闻传播者的专业性权利是同他们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争取达到宪法规范、履行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等义务紧密地联系一起的。法律在保护新闻传播者权利的同时,也规定了他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4.国际性责任:随着广播的问世,特别是在在卫星广播、卫星电视和以电脑为主体的网络传播纷纷亮相以来,新闻传播实际上已成为溢出和越过国界的跨国传播。这就要求新闻传播者必须承担一系列国际性责任。2020年1月23日3时25分第一节个人层面的传播者五、传播者的营效因素:1.权威性权利和地位资历和威望专业特长能力才华2可信性要素:诚实信誉骨气公正无私3接近性指传播者在信仰、民族、籍贯、专业、个性、情趣、距离上与受众愈接近、愈相似,就愈容易产生好的传播效果。4熟知性增强熟知性可从下列方面着手:(1)让受众通过媒介经常见到你(2)直接与公众接触(3)把自己的思想、观点不断向受众传出5悦目性一般认为,传播者容貌漂亮、风度翩翩,对受众具有悦目性,那么他(她)本人及其所传信息则易为受众所接受和喜爱。2020年1月23日3时25分第二节媒介组织一、媒介组织及其地位1媒介组织的定义:媒介组织是指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单位或机构。2媒介组织的独特地位:它是一种公共事业单位;它是一种信息产业机构;它是一种社会机构。2020年1月23日3时25分第二节媒介组织二、媒介组织的运作1.媒介组织与信源的三种关系分离关系——传播者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它与信源之间相距遥远或不常联系或分属不同党派,它从信源处得到信息,但又不依赖信源,他们对新闻价值的认识也各不相同。合作关系——传播者与信源往往互相利用、互相帮忙,共同达成彼此认可的目标。同化关系——传播者与消息来源所处的体系是完全相同的,他们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再各自独立,而且对新闻价值和媒介功能的看法完全相同。2.媒介与受众的四种关系支配关系是指传播者根据自己的目标或意图将思想、观点或信息强行灌输给特定受众的传播情境。疏离关系中的传播者将其与受众的关系看得很淡,往往缺乏为受众而采集信息、传播信息的意识。圈层关系意味着作为个体的传播者有愿意将自己的目的与部分受众的需求、兴趣相投合和愿意将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中那种关系引进大众传播的态势。服务关系要求大众传播者将受众看作是服务对象,只有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才能获得生机与活力。3传播者心目中的“受众”2020年1月23日3时25分第二节媒介组织三、守门人和守门理论1.墨菲《沉默的看门狗》——将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传播者和报纸、电讯编辑比喻为沉默的看门狗,虽有点片面、偏激,但却极其概括地揭示了守门人“沉默”的性格特点。2.库尔德•勒温《群体生活的渠道》——最早提出“守门人”概念。信息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要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3.怀特《守门人:新闻选择的事例研究》——电讯稿中有90%被舍弃、淘汰,在“不值得登”的具体理由中,有许多为“主观”理由,即编辑个人认为不该登就不登,选择新闻的标准是个人的喜好和情绪。4.麦克内利《新闻的国际交流中的中间传播者》——在新闻事件与最终接受者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中间传播者(守门人);5巴斯《使守门人概念更趋完善》——最重要的守门行为出现在媒介组织内部,守门的过程应该分为新闻采集和新闻加工两个阶段。6盖尔顿和鲁奇《国外新闻的结构》——守门人在决定选择或拒绝新闻内容时是有一定的标准的,而且并非完全主观的,而是有一定的客观依据和系统性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可以解释和可以预测的。2020年1月23日3时25分第二节媒介组织四、守门人的角色与特征1.守门人的界定守门人是指在大众传媒中可以决定什么性质的信息可被传播、传播多少以及怎样传播的人或机构。2.守门人的三重角色:接受者、守门人和传播者3.守门人的特征:隐形型、依附性、追加性、完善性五、守门人的功能与责任1守门人的功能检查功能、加工功能、评价功能、导向功能、桥梁功能2守门人的责任确定方向、确保质量、加强协调、发现和培养传播人才2020年1月23日3时25分第二节媒介组织六、影响传播者守门的因素1.政治因素和法律因素2.经济因素3.社会、文化因素4.信息自身的因素5.组织的自身的因素6.受众因素7.技术因素8.传播者个人因素2020年1月23日3时25分第三节传播制度研究一、对传播制度的理解传播制度是直接或间接的对大众传播起着控制和制约作用的社会规范体系。它是社会制度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制度的反映,其内容十分复杂。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它摆脱不了特定国家制度对其进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束缚与控制。(一)国家和政府对媒体的政治控制1从体制上,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2从法律上,对传媒活动进行法制化和行政化管理3从法规上,限制、禁止某些内容的传播4从政策上,对发展规划实行国家援助,给与政策上的指导和把持(二)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对媒介的控制(三)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1个人的信息反馈2结成受众团体3诉诸于法律手段4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2020年1月23日3时25分第三节传播制度研究二、传播制度发展经历(一)集权主义(authoritarinism极权主义、权威主义)传播制度界定:这是一种在对社会事物进行评价和判断时,不是从事物本身的内在价值,而是从与外部权力或权威的关系上考虑问题的认知态度和思维方式。集权主义者主张社会一切事物必须以权力或权威为转移,强调社会等级秩序和上下之间的绝对支配与服从关系。特点:集权主义理论是维护专制统治的理论,极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同样体现了集权主义政治制度理论的观点,它的最大特点,是主张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2020年1月23日3时25分第三节传播制度研究集权主义媒介理论产生年代:在15世纪中叶近代印刷技术发明后不久欧洲封建专制主义的气候下产生的。大众传播媒介的诞生是集权主义媒介理论产生的根源。因为封建王朝和专制政府把反对封建专制、宣传新兴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书籍和报刊,视为对自己统治地位的巨大威胁,迅速采取了严厉的管制和镇压措施。集权主义的社会导致集权主义媒介理论产生。实行集权主义传播制度的国家性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国家、军人独裁统治的国家。2020年1月23日3时25分第三节传播制度研究集权主义的媒介制度以及它所内含的规范理论内容:(1)报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维护国王和专制国家的利益;(2)报刊必须绝对服从于权力或权威,不得批判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和政治价值;(3)政府有权对出版物进行事先检查,这种检查是合法的;(4)对当权者或当局制度的批判属于犯罪行为,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集权主义的媒介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古希腊哲学家伯拉图、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弗利、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等主张国家对社会的谈话应当加以严格控制,否认自由与民主。2020年1月23日3时25分第三节传播制度研究集权主义传播制度统治时间:16、17、18世纪欧洲(德法俄)中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清政府的传播制度也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一方面,清政府对以列强为靠山的外国报刊给予“治外法权”,把管理主权拱手让给租界当局;另一方面,对民族报业和报刊则实行高压政策,对宣传进步和革命思想的报刊采取严厉的制裁和查封措施。其媒介规范理论与西方极权主义的媒介规范一脉相承。2020年1月23日3时25分第三节传播制度研究(二)资本主义传播制度这是现代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现行的传统制度,它的建立、发展和完善经历近400年的时间。早期的资本主义传播制度以自由主义传播制度占主导;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竞争时期,资本主义传播制度日益呈现出社会责任的去向;20世纪70年代又出现了一种体制之外的公众呼声——民主参与理论。1.自由主义传播制度它是在同集权主义制度及其理论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其理论基础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哲学,核心是以权利、自由为主体的自由主义思想。代表人物:英国人约翰•弥尔顿《论出版自由》、约翰•斯图亚特•米尔《论自由》自由主义理论的主要原理原则包括:(1)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2)除人身攻击以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这种批评是正当合法的;(3)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4)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2020年1月23日3时25分第三节传播制度研究评价:自由主义理论是与资本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这种制度所保障的并不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而是私有资本的利益。恩格斯曾经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出版自由的本质:在一切以资本和金钱为转移的条件下,“出版自由就仅仅是资产阶级的特权,因为出版需要钱,需要购买出版物的人,而购买出版物的人也得要有钱”。以后的历史发展也证明,自由主义理论没有也不可能实现它最初设想的社会理想。相反,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自由主义理论本身也发生了蜕变,成了维护垄断资本利益的理论;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则进一步演变成了个别传播大国推行文化帝国主义的理论。2020年1月23日3时25分第三节传播制度研究2.社会责任传播制度它由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在40年代提出,代表性著作是《自由与负责的报刊》。主张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它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自由主义理论受到修正有其特定的原因和社会背景:第一,进入20世纪以后,传播媒介的垄断程度越来越高,传播资源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所谓“观点的公开市场”的理念与实际的社会现状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第二,自由主义理论强调的是传播者的权利,而没有涉及作为公众的受传者的权利;第三,这个理论谈论的对象是意见、观点或思想的自由,而没有更多地考虑到作为私有企业营利活动的信息传播的性质和影响问题。2020年1月23日3时25分第三节传播制度研究社会责任理论并不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否定,而是对它的改良。美国学者T.B.佩特森认为,无论在前者还是后者的规范中,媒介所承担的任务都是不变的,即:(1)通过提供关于公共事务的信息、讨论或辩论来服务于政治制度;(2)启发和提高公众的自我决策意识;(3)对政府进行监督,维护社会成员个人的利益;(4)主要通过广告媒体来沟通商品或服务的买方和卖方市场,从而为经济制度服务;(5)提供娱乐
本文标题: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33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