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湖北省黄冈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卷(解析版)
湖北省黄冈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卷(解析版)1/13湖北省黄冈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16分)1.(2分)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树根“变”根雕B.葡萄“变”美酒C.玉石“变”印章D.玩具机器人“变”形【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树根“变”根雕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葡萄“变”美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玉石“变”印章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玩具机器人“变”形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2分)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10.05g固体B.量9.5mL液体C.倾倒液体D.气体验满【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准确到0.1g解答;B、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C、根据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D、从气体的验满方法去分析解答;【解答】解:A、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准确到0.1g,不能精确到0.01g,故不能以用托盘天平称取湖北省黄冈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卷(解析版)2/1310.05g固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为了减小误差,量取9.5mL液体要用10mL的量筒,不能用100mL的,图示操作错误。C、向试管内倾倒液体的方法: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气体的验满方法是:将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注意事项及常见化学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3.(2分)在化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①2H②2NH3③SO2④O⑤Mg2+⑥2OH﹣⑦H2O。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①2H中的2表示氢原子的个数为2个;②2NH3中的2表示氨分子的个数为2个;③SO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④O中的2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⑤Mg2+中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⑥2OH﹣中的2表示氢氧根离子的个数为2个;⑦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⑥,错误;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⑤,错误;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正确;湖北省黄冈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卷(解析版)3/13D、表示分子个数为的是②,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4.(2分)如图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C.t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D.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解答】解:A、由于丙质量减少,而甲乙质量都是增加,所以甲乙是生成物,而丙为反应物,所以为一变多,为分解反应。错误;B、甲生成的多,和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无关。错误;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应该是分解的丙的质量等于甲乙的质量质量,而非剩余的丙的质量等于甲乙的质量和。错误;D、根据A分析可知,丙为反应物,甲乙为生成物。正确;故选:D。【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5.(2分)以下观点,你认为科学的是()①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CO2、CH4、O3等;②污染空气的气体有CO、CO2、SO2、NO2等;③水中只含大量的Na2CO3、Na3PO4、KCl中的一种物质就会引起水华现象;湖北省黄冈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卷(解析版)4/13④向大气中排放SO2、氮氧化合物,会引起酸雨;⑤煤、石油、天然气、酒精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⑥CO使人体中毒,主要原因就是CO破坏血液中血红蛋白的结构,使其丧失输送氧气功能;⑦地球上水总量丰富,但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A.②③⑤B.②③⑤⑥C.①④⑥⑦D.全部【分析】①根据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来分析;②根据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来分析;③根据造成水华现象的物质来分析;④根据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来分析;⑤根据能源的分类来分析;⑥根据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来分析;⑦根据淡水资源的分布来分析。【解答】解:①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CO2、CH4、O3等,故正确;②污染空气的气体有CO、SO2、NO2等,二氧化碳没有列入空气污染物,故错误;③水中只含大量的Na3PO4、KCl等物质中的一种物质就会引起水华现象,与Na2CO3无关,故错误;④向大气中排放SO2、氮氧化合物,会引起酸雨,故正确;⑤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酒精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错误;⑥CO使人体中毒,主要原因就是CO破坏血液中血红蛋白的结构,使其丧失输送氧气功能,故正确;⑦地球上水总量丰富,但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故正确。故选:C。【点评】本考点属于有关能源的问题,节约化石能源,环境污染与防治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新课题,有关能源问题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同学们要认真把握。6.(2分)从探测“土卫六”发回的信息中得知“土卫六”酷似地球经常下“雨”,不过“雨”的成分是液态甲烷。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这种“雨”可以作为燃料来提供能量B.“土卫六”表面的温度比地球表面低C.“土卫六”上形成了甲烷的气﹣﹣液循环D.“土卫六”表面上一定有水存在湖北省黄冈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卷(解析版)5/13【分析】A、甲烷具有可燃性;B、甲烷呈液态说明温度很低;C、甲烷在不同条件下,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D、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解答】解:A、这种“雨”可以燃烧,因为甲烷具有可燃性。正确;B、“土卫六”表面的温度比地球表面低,所以甲烷才呈液态。正确;C、“土卫六”上形成了甲烷的气﹣液循环。正确;D、“土卫六”表面存在大量的甲烷,没有水的存在。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可以从具体的描述和所学知识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7.(2分)下列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B.“CO→CO2”的反应只能通过燃烧实现C.“C→CO”的反应中碳发生还原反应D.“CO2⇌H2CO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分析】A、根据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一氧化碳燃烧或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B、一氧化碳燃烧或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湖北省黄冈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卷(解析版)6/13C、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碳发生了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能用石蕊试剂验证,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置换反与还原反应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2分)用X表示某化合物的化学式,X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反应:X+6O26CO2+6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属于氧化物B.X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C.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4gD.X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解答】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碳原子是6个,反应前应该是6个,包含在X中,反应后氧原子是18个,反应前应该是18个,其中6个包含在X中,反应后氢原子是12个,反应前应该是12个,包含在X中,因此X的化学式是C6Hl2O6,不属于氧化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X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0%,该选项说法正确;C、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6+1×12+16×6=18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X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2):(16×6)=1: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二、填空简答题(共13分)9.(4分)化学基础与常识(1)以下四幅图片描述的是二氧化碳的用途,其中图片C反应的用途是利用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湖北省黄冈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卷(解析版)7/13(2)下列结构示意图所示元素在周期表中同一纵行的是②③(填序号)(3)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4)由、、、等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有3种。【分析】(1)四幅图片描述的是二氧化碳的用途,其中图片C反应的用途是利用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2)结构示意图所示元素在周期表中同一纵行的是②③;(3)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4)由、、、等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有3种。【解答】解:(1)四幅图片描述的是二氧化碳的用途,其中图片C反应的用途是利用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故答案为:密度比空气大;(2)结构示意图所示元素在周期表中同一纵行的是②③,因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故答案为:②③;(3)该图示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化合反应;(4)由、、、等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有氧化钠、水、三氧化硫3种;故答案为:3;【点评】本考点考查了二氧化碳的用途、化合价等,二氧化碳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自然界中实现了碳循环。也充分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反映性质的理念。本考点基础性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湖北省黄冈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卷(解析版)8/1310.(5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这是因为温度高分子运动速度快。(2)煤炉中蓝色火焰的产生原理2CO+O22CO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某饼干包装袋中用作干燥剂的是生石灰,其干燥原理是CaO+H2O=Ca(OH)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Zn+
本文标题:湖北省黄冈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卷(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344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