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 第六章 单位工程施工织设计
2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程序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作应当在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是工程建设总体施工组织安排在单位工程中的细化和落实。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当按照科学的程序进行编制,如图6-1所示。图6-1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程序重点考虑施工方案的内容、程序,选择和确定施工技术方案和组织方案,并进行施工方案的评价和动态管理。6.3工程施工方案建筑物功能要求和质量标准的提高,施工技术手段的进步。A、深基础——土壁维护、地下水排放、土方开挖、基坑周围变形控制以及建筑物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B、大跨度——网架、薄壳、悬索、斜拉等特殊结构,新颖、轻质材料的施工工艺;C、高耸——高耸结构安装、模板、脚手架、垂直运输系统、施工测量技术、施工误差检测、大型结构件的提升等;D、现代化机电设备系统——现代信息技术。6.3.1施工方案概述特点:(1)现代化施工组织管理模式。例如项目总承包(EPC)、CM模式、BOT模式等其他模式,促使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趋势,施工单位提前介入设计,提供施工方面的咨询意见。(2)施工方案的选择和优化以施工质量、进度和成本的控制为主要目标,还要考虑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的要求。(3)计算机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例如,计算机模拟钢结构吊装、长江大坝合壁截流模拟等就采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来表示。不同阶段,施工方案内容、深度不同:(1)施工段及施工流向——指施工活动在空间的展开与进程。▀单层建筑要定出分段施工在平面上的流向;▀多层建筑在竖向方面定出分层施工的流向。(2)施工顺序——分部工程以及分项工程在时间上展开的先后顺序。(1)施工方案的内容(3)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在技术上解决施工手段。受结构形式和建筑特征的制约。结构选型和施工选案是不可分割的,一些大型工程往往在结构设计阶段就要考虑施工方案,并根据施工方法确定结构计算模式。施工方案是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一些情况变化:(1)项目建设的前期已开始编制施工方案;项目策划及可行性研究时已考虑施工方案,施工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的合理性。(2)施工单位投标前编制施工方案,中标后继续深化。技术标,关键技术部分和核心部分,显示企业的技术能力,目的在于中标。待中标后,继续深化和完善。(2)施工方案制订过程及步骤•施工方案制订过程如图所示。可行性研究中的施工方案(一)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设计中的施工方案(五)单位工程施工设计中的施工方案(四)施工组织总设计中的施工方案(三)施工条件设计中的施工方案(二)施工方案制订步骤:(1)熟悉工程文件和资料。(2)划分施工过程。项目分解结构工作分解结构(3)计算工程量。计算工程量应结合施工方案按工程量计算规则来进行。(4)确定施工顺序和流向。(5)选择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首先选择主导工程的机械,然后配备辅助机械,最后确定专用工具设备。垂直运输机械:A、根据标准层垂直运输量来编制垂直运输量表B、然后据此选择垂直运输方式和机械数量C、再确定水平运输方式和机械数量D、最后布置运输设施的位置及水平运输路线。(6)确定关键技术路线。关键技术路线是指在大型、复杂工程中对工程质量、工期、成本影响较大、施工难度又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中所采用的施工技术的方向和途径,它包括施工所采取的技术指导思想、综合的系统施工方法以及重要的技术措施等。关键技术路线的确定是对工程环境和条件及各种技术选择的综合分析的结果。例如,深基坑的开挖及支护体系,高耸结构混凝土的输送及浇捣,高耸结构垂直运输,结构平面复杂的模板体系,大型复杂钢结构吊装,高层建筑的测量、机电设备的安装和装修的交叉施工安排等。例如:某大型机场航站楼连续三跨大跨度屋架钢结构吊装,采用“屋架节间地面拼装,柱梁屋盖跨端组合,区段整体纵向移位”的施工关键技术路线。(2)施工组织条件设计中的施工方案一般由设计单位负责编制,施工方案的内容主要从施工的角度说明工程设计的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施工方案编制由粗到细,由浅入深,不断完善。(1)可行性研究中的施工方案是由设计单位或咨询单位负责编制。针对非常规的特殊工艺、新型技术、重要分部工程的关键技术方法的可行性进行论证。(3)施工方案的动态管理(4)单位工程及分部分项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方案由项目部负责编制的,比较具体详细,用来指导施工。(3)施工组织总设计的施工方案一般由总承包单位编制,包含重大单项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案以及关键技术,可作为单位工程以及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编制的依据。6.3.2施工流向的确定•对单位建筑物,如厂房除按其车间、工段或跨间,分区分段地确定出在平面上的施工流向外,还须确定其层或单元在竖向上的施工流向。例如多层房屋的现场装饰工程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地进行。它牵涉到一系列施工活动的开展和进程,是组织施工活动的重要环节。•确定单位工程施工起点流向时,一般应考虑如下因素。•车间的生产工艺流程,往往是确定施工流向的关键因素。因此,从生产工艺上考虑影响其他工段试车投产的工段应该先施工。如B车间生产的产品需受A车间生产的产品影响,A车间划分为三个施工段,因此,Ⅱ、Ⅲ段的生产受Ⅰ段的约束,故其施工起点流向应从A车间的Ⅰ段的开始,如图6-1所示。•建设单位对生产各使用的需要。一般应考虑建设单位对生产或使用急的工段或部位先施工。•施工的繁简程度。一般技术复杂、施工进度较慢、工期较长的区段或部位应先施工。•房屋高低或高低跨。如柱子的吊装应从高低并列处开始;屋面防水层施工应按先高后低的方向施工,同一屋面则由檐口到屋脊方向施工;基础有深浅时,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工程现场条件和施工方案。施工场地的大小,道路布置和施工方案中采用的施工方法和机械是确定施工起点和流向的主要因素。如土方工程边开挖边余土外运,则施工起点应确定在离道路远的部位和由远及近的进展方向。•分部分项工程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如室内装修工程除平面上的起点和流向以外,在坚向上还要决定其流向,而坚向的流向确定更显得重要。密切相关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流水,如果前导施工过程的起点流向确定,则后续施工过程也便随其而定了。如单层工业厂房的挖土工程的起点流向决定柱基础施工过程和某些预制、吊装施工过程的起点流向。•1)室外装饰工程自上而下的流水施工方案。•2)室内装饰工程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以及自中而下再自上而中的三种流水施工方案。图6-2图6-3图6-4施工顺序可以指施工项目内部各施工区段的相互关系和先后次序;也可以指一个单位工程内部各施工工序之间相互联系和先后顺序。有技术和工艺方面的要求,也有组织安排和资源调配方面的考虑。施工顺序的原则(1)施工工艺要求(2)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的要求(3)施工组织的要求(4)施工质量的要求(5)当地的气候条件6.3.3施工顺序的确定•1、确定施工顺序时考虑的因素:•施工顺序是指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先后次序。合理地确定施工顺序是编制施工进度的需要。确定施工顺序时,一般应考虑以下因素:•(1)符合施工工艺。如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为支模板、绑钢筋、浇混凝土,而现浇钢筋凝土柱的施工顺序为绑钢筋、支模板、浇混凝土。•(2)与施工方法一致。如单层工业厂房工程的施工顺序。若采用分件吊装法,则施工顺序为吊柱吊梁吊屋盖系统;若采用综合吊装法,则施工顺序为第一节间吊柱、梁和屋盖第二节间吊柱、梁和屋盖……最后节间吊柱、梁和屋盖。•(3)按照施工组织的要求。如一般安排室内外装饰工程施工顺序时,可按施工组织规定的先后顺序。•(4)考虑施工完全和质量。屋面采用油毡防水层施工时,外墙装饰一般安排在其后进行;为了保证质量,楼梯抹面最好安排在上一层的装饰工程全部完成之后进行。•(5)考虑当地气候的影响。如冬季室内施工时,先安装玻璃,后做其他装修工程。一般分为地下工程、主体结构工程、装饰与屋面工程三个阶段。(1)地下工程:指室内地坪(±0.000)以下所有的工程。浅基础的施工顺序为:清除地下障碍物→软弱地基处理(需要时)→挖土→垫层→砌筑(或浅筑)基础→回填土。桩基础的施工顺序为:打桩(或灌注桩)→挖土→垫层→承台→回土。(2)主体结构:常用的结构形式有混合结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单层厂房居多)、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剪力墙、筒体)等。混合结构:主导工程是砌墙和安装楼板。混合结构标准层的施工顺序为:弹线→砌筑墙体→浇过梁、圈梁及抗震柱→板底找平→安装楼板(浇筑楼板)。例:单层厂房的柱和屋架一般在现场预制,预制构件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可进行吊装。即:吊装柱→吊装基础梁、连系梁、吊车梁等,扶直屋架→吊装屋架、天窗架、屋面板。支撑系统穿插在其中进行。装配式结构:主导工程是结构安装。标准层的施工顺序为:弹线→绑扎墙体钢筋→支墙体模板→浇筑墙体混凝土→拆除墙模→搭设楼面模板→绑扎楼面钢筋→浇筑楼面混凝土。其中:柱、墙的钢筋绑扎在支模之前完成,而楼面的钢筋绑孔则在支模之后进行。此外,施工中应考虑技术间歇。现浇框架、剪力墙、筒体等结构:主要工程均是现浇钢筋混凝土。(3)一般的装饰及屋面工程:包括抹灰、勾缝、饰面、喷浆、门窗扇安装、吊顶、玻璃安装、油漆、屋面找平、屋面防水层等。其中抹灰和屋面防水层是主导工程。装饰工程没有严格一定的顺序。同一楼层内的施工顺序一般为:地面→天棚→墙面,也可采用天棚→墙面→地面的顺序。内外装饰施工同时进行。2、多层混合结构居住房屋的施工顺序•一层楼板•多层混合结构的居住房屋的施工,一般可划分为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屋面及装修工程三个阶段。如下图即为混合结构三层居住房屋施工顺序示意图。•(1)基础工程的施工顺序。•基础工程阶段是指定室内地坪(±0.000m)以下的所有工程施工阶段。其工程顺序一般是:挖土做垫层砌基础铺设防潮层回填土.如果有地下障碍物、坟穴、防空洞、软弱地基,需先进行处理;如有桩基础,应先进行桩基础施工;如有地下室,则在基础砌完或砌完一部分后,砌筑地下室墙,在做完防潮层后安装地下室顶板,最后回填土。•需注意,挖土与垫层施工搭接要紧凑,间隔时间不宜太长,以防止雨后基槽积水,影响地基承载力。此外,垫层施工后要留有技术间歇时间,使其具有一定强度后,再进行下道工序。各种管沟的挖土、管道铺设等应尽可能与基础施工配合,平行搭接进行。一般回填土在基础完工后一次分层夯填,为后续施工创造条件。对零标高以下室内回填土,最好与基槽回填土同时进行,如不能,也可留在装饰工程之前,与主体结构施工同时交叉进行。•(2)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顺序。•主体结构工程阶段的工作,通常包括脚手架、墙体砌筑、安门窗框、安预制过梁、安预制楼板,现浇卫生间楼板、雨篷和圈梁,安楼梯或现浇楼梯、安屋面板等分项工程。其中墙体砌筑与安装楼板为主导工程。现浇卫生间楼板的支模、绑筋可安排在墙体砌筑的最后一步插入,在浇筑圈梁的同时浇筑卫生间楼板。各层预制楼梯段的安装必须与砌墙和安楼板紧密配合,一般应在砌墙、安楼板的同时或相继完成。当采用现浇楼梯时,更应与楼层施工紧密配合,否则由于养护时间影响,将使后续工程不能如期进行。•(3)屋面和装饰工程的施工顺序。•这个阶段具有施工内容多,劳动消耗最大,且手工操作多,需要时间长等特点。•屋面工程施工顺序一般为找平层→隔汽层保温层→找平层→防水层。对于刚性防水层面的现浇钢筋混凝土防水层、分格缝施工应在主体结构完成后开始并尽快完成,以便为室内装饰创造条件。一般情况下,屋面工程可以和装饰工程搭接或平行施工。•装饰工程可分为室外装饰(外墙抹灰,勒脚,散水,台阶,明沟,水落管等)和室内装修(顶棚、墙面、地面、楼梯、抹灰、门窗扇安装、油漆,门窗安玻璃,油墙裙,做踢脚线等)。室内外装饰工程的施工顺序通常有先内后外、先外后内,内外同时进行三种顺序,具体确定哪种顺序应视施工条件和气候条件而定。通常室外装饰应避开冬季或雨季。当室内为水磨石楼面时,为防止楼面施工时渗漏水对外墙面的影响,应先完成水磨石的施工;如果为了加快脚手架周转或要赶在冬雨季到来之前完成外装修,则应采取先外后内的顺序。•同一层的室内抹灰施工顺序有地面→顶棚→墙面和顶棚→墙面→地面两种。前一种顺序便于清理地面和保证地面质量,且便于收集墙面和顶棚的落地
本文标题:第六章 单位工程施工织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958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