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区域地理精品课件:北方地区
中国地理分区中国的地理分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依据气候和地貌的差异:我国的A、B、C三大自然区分别是?综合气候、地貌、人类生产和生活差异:我国又分为哪四大地理区域?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季风区四大地理区域1、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不同2、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1月0℃等温线和800㎜年等降水量线一致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季风区和非季风区、400㎜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地区与其他3个地区的分界线与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名称位置范围划分依据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秦岭---淮河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季风区的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mm等降水量线以北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季风区的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mm等降水量线以南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非季风区、400mm等降水量线以西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南海拔高,气候严寒依据气候、地形的自然地理要素,兼顾自然景观和土地利用。横断山脉秦岭—淮河400mm等降水量线3000米等高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经过哪一线?为什么以此线为界(此线还有何地理意义)?思考秦岭——淮河一线秦岭——淮河一线还有何地理意义?气温方面:一月00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河流有无冰期的分界线降水方面: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的分界线1、我国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2、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3、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4、我国400毫米等降水线分界线,5、我国我国地势的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6、我国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7、我国温带草原和温带森林的分界线,8、我国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大兴安岭的地理意义1、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分界线2、半湿润与半干旱区分界线3、冬小麦与春小麦分界线4、我国400毫米等降水线分界线5、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分界线6、农耕区与牧区分界线(部分)长城一线的地理意义区域地理研究思路:定位区域位置和范围环境问题相互作用自然环境人类活动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农业、工业交通、商业人口、城市自然地理原理人文地理原理区域发展持续特色合作(公平性)(共同性)(持续性)自然地理特征区域分析的一般思路(笔记):人文地理特征可持续发展问题环境问题自然灾害防治问题地理位置(范围)地形特征(地)气候特征(气)水文水系特征(河湖)植被与土壤(生、土)自然资源、灾害等人口与城市农业工业交通(与商业贸易)区域特征区域问题北方地区中国分区地理之1.中国四大分区的名称、分布2.读图找出练习中所给的地形区、水域、山脉和半岛的位置。3.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民族和人口特征4.黄土与黑土的特征、分布区、代表作物和存在的问题。5.北方的林区、物种类型、面临的问题、整治的措施和特产。6.主要的水果类型和发展方向。7.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8.黄河、淮河整治的措施(了解海河分布图)9.北方主要的工业基地、矿产基地、工业部门和城市、交通线。10.北方居民的生活(食品、建筑、交通、体育)11.北京的地理位置、职能和发展方向。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中国地理区域105°E、120°E、135°E;34°N、40°N、50°N120°E105°E135°E50°N40°N一.自然地理特征1.区域定位34°N东北地区华北地区经纬度1.区域定位(范围)120°E105°E135°E50°N40°N34°N纬度:34°N~53°31′之间约以40°N划分东北和华北地区经度:约以120°E划分东北和华北地区东北地区:120°E~135°E华北地区:105°E~120°E范围:大兴安岭和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包括省区:东北、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省区、甘宁东南部和江皖北部等。120°E105°E135°E50°N40°N34°N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地区:(周);(内)广阔低平;地势。华北地区:(西)千沟万壑;(东);地势。一.自然地理特征2.地形地势特征——落实到图(画图)山岭环绕周高中低广阔低平西高东低2.地形特征北方地区以平原和高原地形为主。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长白山地、大小兴安岭与太行山等。平原主要分布东部地区,地形开阔平坦,海拔较低。北部多沼泽,南部多低湿地和盐碱地。黄土高原沟谷纵横,水土流失严重。一.自然地理特征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中国干湿分区图一.自然地理特征3.气候:找出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干湿区和温度带分布。气候类型:__________干湿区:____________温度带:___________温带季风气候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湿润半湿润区为主暖温(华北)、中温、寒温带(东北)中温带暖温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哈尔滨北方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夏季气温差别不大,除大兴安岭北端在16℃以下外,大部分地区在20℃以上;冬季气温都在0℃以下,但南北差异较大,华北地区多在0℃~-10℃之间,东北在-10℃以下。年降水量400~800mm之间(长白山例外),降水自东向西递减,降水集中在7~8月。1月气温7月气温温带季风气候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旱和冬春季节多沙尘暴。气候具有明显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年降水量400~800mm之间(长白山例外),降水自东向西递减,降水集中在7~8月。夏季气温差别不大,除大兴安岭北端在16℃以下外,大部分地区在20℃以上;冬季气温都在0℃以下,但南北差异较大,华北地区多在0℃~-10℃之间,东北在-10℃以下。3.气候特征一.自然地理特征(1)东北气候及影响①温度带:中温带为主,一月均温-8℃以下,年降水量东南部山地800毫米以上,其余400-800毫米,山地属湿润区其余为半湿润区。温度带作物作物熟制南暖温带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辽南各地)一年一熟中中温带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甜菜、亚麻等春播作物北寒温带以春小麦、大豆为主②干湿地区:北部东部---湿润、中部---半湿润、西部---半干旱发展农业的最主要制约因素:生长期短,热量不足;受寒潮影响大;西部受风沙威胁大。热量不足不利条件:(2)华北气候气候:干湿地区温度带气候类型农业华北平原半湿润(山东半岛东部属湿润区)暖温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旱地为主的种植业,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黄土高原半湿润、半干旱暖温带发展农业的最主要制约因素:不利条件:暖温带为主,一月均温0至-8℃以下,年降水量400-800毫米,属半湿润区,山东半岛少量湿润区。缺水-春旱春旱,夏涝,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风沙北方地区黑龙江松花江黄河淮河主要河流海河一.自然地理特征4主要河流:华北地区主要河流有:黄河(支流渭河与汾河);海河及其扇形支流(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以及京杭大运河。东北地区主要河流有:黑龙江及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1)水文特征: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明显,夏季为丰水期,冬季为枯水期;水量、含沙量南北差异较大,都有结冰期,且北长南短。河流的航运价值东北与华北差异较大。(2)河流多洪涝灾害的原因分析:A.北方降水集中,且多暴雨;B.北方河流下游地势低平;C.许多河流下游淤积严重,河水入海不畅,且形成地上河。D.海河等河流支流多,入海河道不足,汛期时,洪水集中,干流流水不畅。(3)治理措施黄河:上游修建水库;中游治理水土流失;下游加固堤防。海河、淮河:支流修建水库;中游洼地筑蓄洪工程;下游挖掘入海新河,分散水流等。4.河流水文特征5植被.土壤1、东北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黑土等2、华北区温带落叶阔叶林褐土.棕壤等一.自然地理特征黄土地与黑土地黄土地与黑土地的比较范围自然条件农作物农业发展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干湿区温度带地形位置“黄土地”“黑土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东北平原黑、吉、辽、内蒙古的东北部京、津、冀、鲁、晋、陕、豫、甘、宁、苏、皖的北部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中温带和寒温带暖温带湿润和半湿润区半湿润和半干旱区春小麦、大豆、玉米、甜菜冬小麦、棉花、花生、谷子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华北平原是小麦、棉花主要产区1.节约农业用水2.挖掘中、低产田潜力沼泽地的开发6资源煤炭:山西、陕西煤炭基地(大同、平朔、神府);石油:大庆、华北、中原、胜利油田铁:河北、辽宁铁矿海盐:渤海沿岸海盐资源森林:东北林区优势:劣势:水资源(1)人口:人口约占全国的40%(面积占20%)。平均人口密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其中东北地区人口相对稀疏,华北地区人口最为密集。(2)民族: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满族、朝鲜族、回族等。(3)习俗:①主食:面食(黄土高原以小米为主食)②房屋:黄土垒墙,室内有土炕(防寒、保温),黄土高原挖窑洞居住。③交通运输:过去,马拉大车;现在,以铁路、公路为主。④民间运动:溜冰。1.北方地区的人口与民族二.人文地理特征民俗点滴北方许多地方以种植小麦为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以面食为主,善于加工馒头、面条、包子、饺子等食品。在黄土高原以及一些比较干旱的地区,历史上曾经较长时期以小米等为主要食品。由于气候寒冷,所以北方地区在建筑房屋时,都特别注意保暖防寒。在农村很多地方习惯于睡火炕。黄土高原的居民,因为气候比较干旱,他们便充分地利用当地深厚的黄土,开挖窑洞居住。这样,既节省了建筑材料,窑洞又有冬暖夏凉的优点。北方地区,冬季漫长,大地冰封,溜冰、滑雪是当地人喜爱的冬季体育活动。2.北方地区的农业①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土地资源面积广阔,黑土肥沃;夏季夏季日照长,热量充足;纬度较高,冬季积雪厚,蒸发较弱,土壤水份条件较好;河流众多,水源充足;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不利条件:东北地区全年生长期短,总热量相对不足,农作物的熟制只能达到一年一熟;受寒潮影响大;西部风沙威胁大;且开发过程中,容易破坏草原和沼泽,导致生态恶化。(1)农业发展条件②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条件:有利条件:平原广阔,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地资源面积广阔;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较好。黄河中下游地区秋季晴天多,热量充足,光照条件较好;华北平原地下水丰富;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不利条件:水资源不足(春旱);多风沙、盐碱和旱涝(夏涝);土壤盐碱化严重-中低产田较多。③黄土高原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有利条件:黄土疏松;光热条件较好;开发历史悠久。不利条件:水源不足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2.北方地区的农业(1)农业发展条件(2)特色农业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机井与沟渠:北方地区耕地多为旱地,开渠打井利用河水、地下水灌溉,发展以旱作为主的耕作业。虽使农产品产量大增,但水源有限,而且用水多浪费。不少地方,河流断流,机井越打越深,前途令人忧虑。中低产田特点: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不高,缺磷少氮;多盐碱地、沙地,需要改造。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旱涝、盐碱、风沙(3)主要农作物①农作物及分布东北地区——春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亚麻华北地区——冬小麦、棉花、花生、谷子(黄土高原)②森林分布A.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森林宝库。B.东北林区属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带,其中主要树种有红松、落叶松、白桦、紫椴等。C.东北林区面积不断缩小,应合理采伐和保护森林。D.东北林区的“三宝”:人参、貂皮、鹿茸。E.华北森林面积很少,正建设“三北”防护林、平原绿化工程。③温带果园——北方地区为我国温带水果的主要产区苹果、葡萄、梨、桃、杏、柿等,以苹果产量最大(4)三大地理单元农业比较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植被特征植被多为次生的灌丛、矮林,覆盖率低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以针叶林为主,在南部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土壤类型黄土棕壤和褐土黑钙土、黑土农业生产耕地类
本文标题:区域地理精品课件:北方地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784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