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操作系统原理考试复习试题
【例1】订购机票系统处理来自各个终端的服务请求,处理后通过终端回答用户,所以它是一个()。A.分时系统B.多道批处理系统C.计算机网络D.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分析】分时系统是多个用户通过终端机器同时使用一台主机,这些终端机器连接在主机上,用户同时与主机进行交互操作而互不干扰。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交互性、及时性、独立性和多路性。多道批处理系统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装入到主存储器中,使一个中央处理器轮流地执行多个作业,各个作业同时使用各自的外围设备,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使用效率。该系统具有以下特征:多道性、无序性和调度性。计算机网络是指把多个计算机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一种统一、经济而又有效地使用各台计算机的方法,可实现各个计算机之间相互传送数据。计算机网络最主要的特点是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实时信息处理系统:根据用户提出的查询要求进行信息检索和处理,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对用户作出正确的响应。例如,把计算机用于民航飞机票的预定、查询、售票及情报检索系统等。【答案:D】【例2】批处理操作系统的目的是()。A.提高系统与用户的交互性能B.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C.降低用户作业的周转时间D.减少用户作业的等待时间【分析】批处理系统也称为作业处理系统。在批处理系统中,操作人员将作业成批地装入计算机中,由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某个特定区域(一般称为输入井)将其组织好并按一定的算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作业,将其调入内存使其运行。运行结束后,把结果放入“输出井”,由计算机统一输出后,交给用户。批处理系统的主要优点是系统吞吐量大、资源利用率高。批处理系统的主要缺点是交互能力比较差、作业周转时间长。【答案:B】【例3】()不是设计实时操作系统主要的追求目标。A.安全可靠B.资源利用率C.及时响应D.快速处理【分析】实时系统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其快速的处理能力,适应这种实时性的要求。实时系统在设计时力求简单而实用。一般的实时操作系统都拥有高精度的实时时钟;具有快速的中断响应和中断处理能力;支持多道程序设计,任务调度算法简单实用,数据结构简洁明了,任务切换速度快,能够处理时间驱动的任务(周期性任务)和事件驱动的任务;可靠性高;具有较强的系统再生能力。【答案:B】【例4】()是操作系统最重要的两个目标。A.可扩充性和开放性B.方便性和开放性C.可扩充性和有效性D.方便性和有效性【答案:D】【例5】用户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使用计算机。A.命令方式和函数方式B.命令方式和系统调用方式C.命令方式和文件管理方式D.设备管理方式和系统调用方式【答案:B】【例6】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位于()之间。A.CPU和用户之间B.中央处理器CPUC.计算机硬件和用户D.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答案:C】【例7】用户程序在目态下使用特权指令引起的中断属于()。A.硬件故障中断B.程序中断C.外部中断D.访管中断【答案:D】【例8】实时系统中的进程调度,通常采用()算法。A.先来先服务B.时间片轮转C.抢占式的优先数高者优先D.响应比高者优先【答案:C】【例9】以下关于计算机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A.计算机系统是按用户的要求接受和存储信息,自动进行数据处理并输出结构信息的系统B.用户使用计算机系统,实际上是在使用计算机系统的资源C.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子系统和软件子系统组成D.计算机系统资源包括CPU、存储器以及各种输入输出设备【答案:D】【例10】操作系统是一种系统软件,它()。A.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B.既能管理软件,又能管理硬件C.控制程序的执行D.只能管理【答案:B】【例11】如果n是某一物理设备所对应的虚拟的逻辑设备数,则虚拟设备的速度必然是物理设备速度的()。A.1/nB.n2C.2nD.n(n-1)【答案:A】【例12】下面关于计算机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操作系统是一种系统软件B.计算机硬件是操作系统赖以工作的实体,操作系统的运行离不开计算机硬件的支持C.计算机系统是一个资源集合体,包括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D.操作系统是独立于计算机系统的,它不属于计算机系统【答案:D】【例13】实时操作系统对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它()。A.不必向用户反馈信息B.十分注重系统资源的利用率C.不强求系统资源的利用率D.不强调响应速度【答案:C】【例14】为了便于用户直接或间接地控制自己的作业,操作系统向用户提供了命令接口,该接口又可进一步分为()。A.联机用户接口和脱机用户接口B.程序接口和图形接口C.联机用户接口和程序接口D.脱机用户接口和图形接口【答案:A】【例1】现代计算机系统一般都采用(),其基本思想是在主存中同时存放多个用户的作业,使之同时处于运行状态而共享系统资源。A.多道程序设计技术B.多处理机技术C.分布式系统技术D.分时系统技术【答案:A】【例2】一个运行进程必须具有的3种基本状态是()。A.就绪状态、挂起状态和执行状态B.挂起状态、阻塞状态和执行状态C.就绪状态、执行状态和阻塞状态D.就绪状态、执行状态和终止状态【答案:C】【例3】进程和程序的根本区别在于()。A.静态与动态特点B.是不是被调入到内存中C.是不是具有就绪、运行和等待三种状态D.是不是占有处理器【答案:A】【例4】下面所列的进程的3种基本状态之间的转换不正确的是()。A.就绪状态→执行状态B.执行状态→就绪状态C.执行状态→阻塞状态D.就绪状态→阻塞状态【答案:D】【例5】操作系统是根据()来对并发执行的进程进行控制和管理的。A.进程的基本状态B.进程控制块C.多道程序设计D.进程的优先权【答案:B】【例6】在进程控制块中,主要包括4方面用于描述和控制进程运行的信息。其中,()主要是由处理机各种寄存器中的内容所组成。A.进程标识符信息B.进程调度信息C.处理机状态信息D.进程控制信息【答案:C】【例7】()调度算法有利于CPU繁忙型的作业,而不利于I/O繁忙型的作业(进程)。A.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B.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C.短作业(进程)优先调度算法D.优先权调度算法【答案:B】【例8】以下不可能引起进程调度的是()。A.一个进程完成工作后被撤消B.一个进程从就绪状态变成了运行状态C.一个进程从等待状态变成了就绪状态D.一个进程从运行状态变成了等待状态或就绪状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引起进程调度的原因等相关内容。可能引起进程调度的情况有:一个进程从运行状态变成了等待状态,一个进程从运行状态变成了就绪状态,一个进程从等待状态变成了就绪状态或者一个进程完成工作后被撤销。而“一个进程从就绪状态变成了运行状态”是一次进程调度完成时的情况,因此,选项B不可能引起进程调度。【答案:B】【例9】计算机系统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后,()。A.缩短了每个程序的执行时间B.系统效率随并行工作道数成比例增长C.使用设备时不会发生冲突D.提高了系统效率【答案:D】【例10】以下不属于进程基本特性的是()。A.进程是具有特定功能的一组指令的集合,它指出了处理器执行操作的步骤B.进程可以并发执行C.进程具有动态性,多个不同的进程可以包含相同的程序D.进程具有3种基本状态:就绪状态、运行状态和阻塞状态【答案:A】【例11】在单处理器系统中,如果同时存在有10个进程,则处于就绪队列中的进程最多为()。A.1B.8C.9D.10【答案:C】【例12】进程具有3种基本状态:就绪状态、执行状态和阻塞状态。进程在执行过程中,其状态总是不停地发生变化下面关于进程状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进程必须经过进程的3种基本状态才能结束B.在分时系统中,一个正在运行进程的时间片如果终结,该进程将转入就绪状态C.三种进程状态是进程运行过程中的基本状态,进程可能同时处于某几种状态中D.进程一旦形成,首先进入的是运行状态【答案:B】【例13】以下不属于进程调度的算法是()。A.响应比高者优先B.最高优先级C.时间片轮转D.先来先服务【答案:A】【例14】在任何时刻,一个进程的状态变化()引起另一个进程的状态变化。A.必定B.一定不C.不一定D.不可能【答案:C】【例1】存储管理的功能是()。A.分段分配、地址变换、存储扩充、存储共享与保护B.分区分配、地址变换、存储扩充、存储共享与保护C.分页分配、地址变换、存储扩充、存储共享与保护D.存储分配、地址变换、存储扩充、存储共享与保护【答案:D】【例2】存储管理的目的是()。A.方便用户和提高主存利用率B.增加主存实际容量C.提高主存空间利用率D.方便用户【答案:A】【例3】计算机系统的二级存储包括()。A.CPU寄存器和内存储器B.超高速缓存和主存C.主存和辅存D.ROM和SRAM【答案:C】【例4】动态重定位需要由()来实现。A.软件B.硬件C.操作系统D.软件和硬件相互配合【答案:D】【例5】以下存储管理方案中不采用动态重定位的是()。A.可变分区B.固定分区C.页式管理D.段式管理【答案:B】【例6】存储管理方案中,()可采用覆盖技术。A.段页式存储管理B.段式存储管理C.单一连续区存储管理D.司一变分区存储管理【答案:C】【例7】目标程序所对应的地址空间是()。A.绝对地址空间B.虚拟地址空间C.存储空间D.物理地址空间【答案:B】【例8】所谓LRU页面置换调度算法是()淘汰掉。A.将驻留在主存中最近最少使用的页B.将驻留在主存中最不常用的页C.将驻留在主存中时间最长的页D.将驻留在主存中但今后肯定不用的页【答案:A】【例9】页式存储管理时,每读/写一个数据,要访问()次主存。A.4B.3C.2D.1【例10】如果处理器有32位地址,则它的虚拟地址空间为()字节。A.2GBB.4GBC.640KBD.16MB【答案:B】【例11】采用虚拟存储器的前提是程序的两个特点,一是程序执行时某些部分是互斥的,二是程序的执行往往具有()。A.局部性B.整体性C.并发性D.并行性【答案:A】【例12】页式存储管理的主要特点是()。A.要求处理缺页中断B.要求扩充主存容量C.不要求作业同时全部装入主存D.不要求作业装入到主存的连续区域【答案:D】【例4】在采用页式存储管理的系统中,某作业J的逻辑地址空间为4页(每页2048字节),且一种该作业的页面映像如表7所示。表7作业页面的映像表页号块号01132537试借助地址变换图,求出有效逻辑地址4965所对应的物理地址。【分析】先来看一看页式存储管理的地址变换图,如图3-3所示。【解答】物理地址为11109。【例1】下列关于索引表的叙述中,正确的()。A.建立索引表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减少存储空间B.索引表中含有索引文件的数据及其物理地址C.对索引文件存取时,必须先查找索引表D.索引表中每个记录的索引项可以有多个【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索引文件、索引表的相关内容。目前,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中常采用的存储结构文件有:顺序文件(连续文件)、链接文件(串联文件)和索引文件(随机文件)。其中,索引文件是一种文件存储不进行连续分配的方式,文件系统为每个文件另建立一张批示逻辑记录和物理块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表,称为索引表,文件本身和索引表组成的文件称为索引文件。索引表中每一项称为索引项,每个记录占一个索引项,索引项中含有记录的逻辑号和存放记录的物理地址。对索引文件的存取首先查找索引表,然后根据索引项的地址存取相应的物理块。索引文件的优点是只须要知道索引表的首地址,就可以方便地对文件进行直接和顺序存取,方便文件操作。但索引表的建立会占用额外的存储空间和访问时间,为此可采用多级索引结构。综上所述,建立索引表的目的是减少存储空间显然是不正确的。这样,供选择的答案A被排除不。答案B中说到索引表中含有索引文件的数据及其物理地址也不正确,应含有逻辑记录和物理块之间对应关系的表。答案D所叙述的每个记录的索引项可以有多个,这种说法也不正确,应排除。因此四个答案排除了A、B、D,只有答案C是正确的了,对索引文件存取时必须先查找索引表方能知逻辑记录所对应的物理块号,即物理地址,进而才可访问文件。【答案:C】【例2】一个文件的路径名是从()开始,逐步沿着每一级子目录向下追溯,最后到指定文件的整个通路上所有
本文标题:操作系统原理考试复习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706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