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20/1/19管理会计1第四章本量利分析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1.单一品种本量利保本分析、保利分析;2.掌握本量利多品种保本分析;3.掌握因素变动对相关指标的影响。2020/1/19管理会计2第四章本量利分析一、单一品种本量利的保本和保利分析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依存关系分析的简称,也称CVP分析,是指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以数量化的会计模型与图型来揭示固定成本(a)、变动成本(b)、销售量(x)、销售单价(p)、销售收入(px)、利润(P)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财务信息的一种技术方法。2020/1/19管理会计3第四章本量利分析(二)本量利分析的前提条件1、成本性态分析假设2、相关范围及线性假设3、产销平衡和品种结构不变假设4、变动成本法假设5、目标利润假设2020/1/19管理会计4第四章本量利分析(三)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内容1、单一品种下的保本分析2、单一品种下的保利分析3、单一品种下的本量利关系图4、多品种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2020/1/19管理会计5第四章本量利分析(四)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1.营业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用字母表示:P=(p-b)×x-a本量利基本关系式2020/1/19管理会计6第四章本量利分析2.贡献边际及相关指标的计算公式贡献边际是指产品销售收入与相应的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用字母表示:Tcm=cm×x贡献边际不是企业的营业利润,但与企业营业利润密切相关,因为贡献边际首先补偿固定成本,只有贡献边际大于固定成本,企业才会盈利,所以贡献边际是一个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也是一个为营业利润作多大贡献的指标。2020/1/19管理会计7第四章本量利分析3.贡献边际三种表现形式的公式⑴Tcm=px-bx=cm·x=px·cmR⑵cm=p-b=Tcm÷x=p·cmR⑶cmR=Tcm÷px=cm÷p引入贡献边际指标后,本量利关系式写成:P=Tcm–a=cm·x-a4.变动成本率bR=bx÷px=b÷p2020/1/19管理会计8第四章本量利分析5.贡献边际率与变动成本的关系cm÷p+b÷p=1所以cmR+bR=1贡献边际率和变动成本率属于互补性质,变动成本率越高,贡献边际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小;变动成本率越低,贡献边际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大。2020/1/19管理会计9第四章本量利分析(五)单一品种下的保本分析1.所谓保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收支相等、不盈不亏、利润等于零的状态。保本是管理会计的述语,是本量利的特殊关系。保本是企业简单再生产的前提。2.保本分析是研究当企业恰好处于保本状态时本量利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又称盈亏平衡分析、损益两平分析等。保本分析的内容包括确立保本点、评价企业经营安全程度、保本状态的判别。2020/1/19管理会计10第四章本量利分析3.保本点是指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时的业务量总称。保本点是保本量和保本额的集合。单一品种的保本点有两种表现形式:保本销售量和保本销售额单一品种条件下确定保本点有三种方法:⑴图解法保本点X件Y元0Y=a+bxY=px2020/1/19管理会计11第四章本量利分析⑵基本等式法根据本量利关系式:P=(p-b)x-a令P=0(p-b)x-a=0保本量x0=a÷(p-b)保本额y0=p×x0⑶贡献边际法保本量x0=a÷cm保本额x0=a÷cmR=a÷(1-bR)2020/1/19管理会计12第四章本量利分析4.企业经营安全程度评价⑴安全边际是指实际或预计销售量(额)与保本量(额)的差额。包括安全边际量(MS量)、安全边际额(MS额)和安全边际率(MSR)。MS量=x1–x0MS额=y1–y0MSR=MS量÷x1=MS额÷y1安全边际是正指标,安全边际越大,企业经营安全程度越高,所以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可用来评价企业经营安全程度。教材上有企业经营安全评价标准表2020/1/19管理会计13第四章本量利分析企业经营安全性评价标准安全边际率10%以下10至20%20至30%20至40%40%以上安全程度危险值得注意较安全安全很安全2020/1/19管理会计14第四章本量利分析⑵保本作业率是指保本量占实际或预计销售量的百分比,又称危险率,用字母表示dR。dR=x0÷x1=y0÷y1安全边际率与保本作业率的关系是:MSR+dR=1MS量÷x1+x0÷x1=1保本作业率是一个反指标,保本作业率越小,说明企业经营的安全程度越高。5.保本状态的判定在一定时期内,企业不盈不亏、收支相等、利润为零、贡献边际等于固定成本、安全边际为零、保本作业率为100%,则可判定该企业处于保本状态。2020/1/19管理会计15第四章本量利分析(六)单一品种下的保利分析1.保利点是指在单价和成本水平确定情况下,为确保预先确定的目标利润能够实现,应达到的销售量和销售额的统称。包括目标利润销售量(x′)和目标利润销售额(y′)x′=(a+TP)/(p-b)=(a+TP)/cmy′=p×x′=(a+TP)/cmR=(a+TP)/(1-bR)保净利量(x〞)=[a+TTP÷(1-tR)]/(P-B)保净利额(y〞)=[a+TTP÷(1-tR)]/cmR2020/1/19管理会计16第四章本量利分析2.保利分析其他公式目标单位变动成本=p-(a+TP)/x目标固定成本=(p-b)x-TP目标单价=b+(a+TP)/x目标利润=cm×MS量或=cmR×MS额销售利润率=贡献边际率×安全边际率2020/1/19管理会计17第四章本量利分析(七)有关因素变动对相关指标的影响1.简要讲一下本量利关系图⑴传统式本量利关系图y元y=pxy=a+bxy=aX件0盈利区亏损区x0x1安全边际量y0y1安全边际额2020/1/19管理会计18第四章本量利分析⑵贡献式本量利关系图x销售量0y元总成本线y=a+bx变动成本线y=bx收入线y=px保本点x0y0x1安全边际量y1安全边际额贡献边际盈利区亏损区2020/1/19管理会计19第四章本量利分析⑶利润——业务量关系图通过自学应了解这三种本量利关系图的特点。业务量x元y保本点x0贡献边际线y=cm·x利润线y=p贡献边际区利润区亏损区-aax1安全边际量2020/1/19管理会计20第四章本量利分析2.有关因素变动对相关指标的影响⑴单价单独变动影响单价上升,单位贡献边际和贡献边际率同时上升,相应的保本点和保利点降低,企业经营状况向安全方向发展;单价下降情况相反。⑵单位变动成本单独变动影响单位变动成本变动,会引起单位贡献边际和贡献边际率反方向变化,使得保本点和保利点同方向变化。2020/1/19管理会计21第四章本量利分析⑶固定成本单独变动影响固定成本增加使保本点、保利点提高,企业的经营向不安全方向发展,反之则相反。⑷目标利润单独变动影响目标利润的变动只影响保利点,不会影响保本点。⑸销售量单独变动影响保本点和保利点本身就是业务量指标,因此销售量的变动只会影响营业利润,对保本点和保利点的计算不会产生影响。2020/1/19管理会计22第四章本量利分析(八)多品种条件下本量利分析多品种条件下本量利分析的方法有加权平均法、联合单位法、分算法、主要品种法和顺序法。主要掌握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掌握每种产品的贡献边际率的基础上,按各种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综合贡献边际率,从而计算多品种保本额和保利额的一种方法。综合贡献边际率(cmR′)=∑(某种产品的贡献边际率×该产品销售比重)=∑(cmRi×Bi)2020/1/19管理会计23第四章本量利分析例:某公司生产销售甲、乙、丙、丁四种产品,其固定成本30000元,四种产品的销售量、单价及单位变动成本资料如下:项目甲产品乙产品丙产品丁产品单价900200010003000单位变动成本72018006002100销售量40802060要求:⑴计算综合保本额和四种产品各自的保本额。⑵该公司将实现多少利润?2020/1/19管理会计24第四章本量利分析销售总额=900×40+2000×80+1000×20+3000×60=396000元甲贡献边际率=(900-720)÷900=20%乙贡献边际率=(2000-1800)÷2000=10%丙贡献边际率=(1000-600)÷1000=40%丁贡献边际率=(3000-2100)÷3000=30%甲销售比重=900×40÷396000=9.09%乙销售比重=2000×80÷396000=40.41%丙销售比重=1000×20÷396000=5.05%丁销售比重=3000×60÷396000=45.45%2020/1/19管理会计25第四章本量利分析综合贡献边际率=20%×9.09%+10%×40.41%+40%×5.05%+30%×45.45%=21.514%⑴综合保本额=30000÷21.514%=139444元甲保本额=139444×9.09%=12676元乙保本额=139444×40.41%=56349元丙保本额=139444×5.05%=7042元丁保本额=139444×45.45%=63377元⑵企业利润=396000×21.514%-30000=85195-30000=55195元2020/1/19管理会计26第四章本量利分析本章小结本量利分析是管理会计中定量分析方法的重要内容。通过本章学习,要熟练掌握本量利的基本关系式,贡献边际含义,贡献边际总额、单位贡献边际和贡献边际率的计算,贡献边际率与变动成本率的关系,保本点的含义,保本量和保本额的计算,安全边际的含义,安全边际量、安全边际额与安全边际率的计算,保本作业率计算,安全边际率与保本作业率的关系,保利量和保利额的计算,有关因素变动对相关指标的影响,加权平均法的应用等内容。
本文标题:第四章本量利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598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