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古文运动
唐代散文古文运动一、古文运动的概念•唐代贞元、元和年间,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一大批作家,大力提倡并创作古文,反对骈文,掀起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文体革新活动,在今人撰写的文学史上,这次活动被称为“古文运动”。古文运动不仅是唐代散文史,也是中国散文史上的重大事件。二、古文运动兴起的背景•文体文风改革的要求;•政治变革的要求(永贞革新);•儒学复兴的要求。三、韩柳的古文理论1、文以明道。•这是古文运动的基本纲领,关系到文学的价值论和散文的文化定位。•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宫;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道也。我将以明道也。——《答陈生书》•愈之为古文,岂独其句读不类于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题欧阳生哀辞后》2、不平则鸣涉及到文学发生论和艺术起源的问题。•大凡物不得其平则呜……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思,其哭也不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乎?——《送孟东野序》•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愁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荆潭唱和诗序》3、气盛言宜•这属于作家修养和作品风格的关系问题。•“夫所谓文者,必有诸其中”,“本深而叶茂”,“心醇而气和。”——《答尉迟生书》•气,水也;言,浮物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翱书》4、陈言务去•陈言,陈旧的言辞。•反映了古文运动的文学继承观,是针对骈文家堆砌典故、食古不化这些现象而发的。5、文从字顺•这是语言观,反映了古文家他们革新文学语言的努力。要求文字妥帖流畅,合乎自然语气,适合表达不同内容。•因贵辞而矜书,粉泽以为工,遒密以为能,不亦外乎?——柳宗元《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引笔行墨,快意累累,意尽便止,亦何所师法?——柳宗元《复杜温夫书》三、韩愈的古文创作•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内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还有韩文公、韩吏部等称呼。1、闳中肆外的论议文(1)杂文:《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柳宗元的评价: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2)议论文•代表作有《原毁》、《原道》、《论佛骨表》等。•《论佛骨表》:•“伤风败俗,贻笑四方”•“佛如有灵,能作祸崇,凡有殃咎,宜加臣身。”2、情至而深的抒情文:《祭十二郎文》:•其信然耶?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耶?……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苏轼的评价:读《出师表》而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而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而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3、生动传神的记叙文•《张中丞传后叙》:文章只写轶闻琐事,但是人物意态飞动,有的地方绘声绘色,可歌可泣,是《史记》传记散文的一个发展。•《柳子厚墓志铭》:重点选取柳宗元一生的不幸遭遇,指责当时社会的冷酷无情,突出其正直品德和政绩,对朋友的无私关切与文学才能。对柳宗元坎坷一生满掬同情之泪。4、雄奇疏荡的文风•苏洵的评价: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传,鱼鼋蛟龙,万怪惶惑。•如《原道》中说: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四、柳宗元的古文创作1、山水游记:《永州八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2、寓言:•《三戒》、《蝜蝂传》。•柳宗元的寓言篇幅短小,立论精辟,善于体情察物,通过一些常见的动物或日常生活现象捉住其本质特征加以夸张想象,创造生动的形象,编织有趣的情节显得饶有兴味,而又严峻沉郁。3、传记(1)以寓言手法融入其中。•《种树郭橐驼传》:“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捕蛇者说》:“赋敛之毒,有甚是蛇”•此本借捕蛇以论苛政,故前面设为之辞,与捕蛇者应答,惊奇诡谲,令人心寒胆栗。后却明引‘苛政猛于虎’事作证,催科无法,其害往往如此。凄咽之声,不堪朗读。——过珙《古文评注》卷七(2)以真人真事实录。•《童区寄传》、《段太尉逸事状》。4、议论文•《封建论》、《天说》、《桐叶封弟辨》。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古文运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550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