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二讲国债和国债市场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与财税教研室一、国债原理二、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三、我国债务负担率及债务依存度的分析四、国债市场及其功能五、政府直接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目录案例一:欧债危机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希腊的债务危机随即愈演愈烈。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经历开始、发展、蔓延、升级四个阶段,欧债危机愈演愈烈,至2011年7月27日标普下调希腊评级至“CC”,展望为负面。标普认为欧盟的希腊债务重组计划是“廉价交换”,看似希腊债务交换和展期选项“对投资者不利”,希腊债务重组相当于“选择性违约”;2012年1月11日,惠誉”警告下调“意大利”评级,上半年“欧债危机”仍将蔓延。案例一:欧债危机中国人民银行一、国债原理(一)国债及其种类、结构和负担(二)国债制度要素①②③④国债的含义及其发展过程国债的结构国债负担和限度国债的种类一、国债原理(一)国债及其种类、结构和负担国债的含义: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国债是一个特殊的财政范畴。首先,其是一种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其次,其又是一个特殊的债务范畴,国债的担保物是政府的信誉,在一般情况下,国债比私债要可靠得多,通常被称为“金边债券”。一、国债原理(一)国债及其种类、结构和负担1.1国债的含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国债发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中国刚刚建立的1950年,当时为了保证仍在进行的革命战争的供给和恢复国民经济,发行了“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第二阶段:1954-1958年,为了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分五次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第三阶段: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从理论上矫正了所谓“既无内债,又无外债,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错误思想,积极完善国债制度,科学地确定国债规模,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地强化国债的作用。一、国债原理(一)国债及其种类、结构和负担1.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国债发行分为三个阶段种类:(1)以国家举债的形式为标准,分为国家借款和发行债券。(2)以筹措和发行的地域为标准,分为内债和外债。1、国家内债:是指在国内发行的国债,其债权人多为本国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还本付息均以本国货币支付。2、国家外债:外债是指一国常住者按照契约规定,应向非常住者偿还的各种债务本金和利息的统称(3)以债券的流动性为标准,分为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4)发行的凭证为标准,分为凭证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5)按是否可以流通,分为上市国债和不上市国债1、上市国债,也称可出售国债,是指可在证券交易场所自由买卖的国债。2、不上市国债,也称不可出售国债,是指不能自由买卖的国债。这类国债一般期限较长,利率较高,多采取记名方式发行。一、国债原理(一)国债及其种类、结构和负担2.国债的种类种类:(6)按偿还期限不同:分为定期国债和不定期国债1、定期国债:是指国家发行的严格规定有还本付息期限的国债。定期国债按还债期长短又可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短期国债通常是指发行期限在1年以内的国债,主要是为了调剂国库资金周转的临时性余缺,并具有较大的流动性中期国债是指发行期限在1年以上、10年以下的国债(包含1年但不含10年),因其偿还时间较长而可以使国家对债务资金的使用相对稳定长期国债是指发行期限在10年以上的国债(含10年),可以使政府在更长时期内支配财力,但持有者的收益将受到币值和物价的影响。2、不定期国债:是指国家发行的不规定还本付息期限的国债。这类国债的持有人可按期获得利息,但没有要求清偿债务的权利。如英国曾发行的永久性国债即属此类。一、国债原理(一)国债及其种类、结构和负担2.国债的种类种类:(7)按发行性质不同,分为自由国债和强制国债1、自由国债,又称任意国债,是指由国家发行的由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愿认购的国债。2、强制国债,是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按照规定的标准,强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购买的国债。这类国债一般是在战争时期或财政经济出现异常困难或为推行特定的政策、实现特定目标时采用。(8)按使用用途不同分为赤字国债、建设国债和特种国债1、赤字国债,是指用于弥补财政赤字的国债。在实行复式预算制度的国家,纳入经常预算的国债属赤字国债。2、建设国债,是指用于增加国家对经济领域投资的国债。在实行复式预算制度的国家,纳入资本(投资)预算的国债属建设国债。3、特种国债,是指为实施某种特殊政策在特定范围内或为特定用途而发行的国债。一、国债原理(一)国债及其种类、结构和负担2.国债的种类国债的结构国债的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性质债务的互相搭配,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发行期限的有机结合。(1)应债主体结构(2)国债持有者机构或应债资金来源结构(3)国债期限结构一、国债原理(一)国债及其种类、结构和负担3.国债的结构国债负担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1)认购人负担国债作为认购者收入使用权的让渡,这种让渡虽是暂时的,但对他的经济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国债发行必须考虑认购人的实际负担能力。(2)政府负担政府借债是有偿的,政府举债的负担首先是付息,其次是还本(3)纳税人负担不论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如何,效益高低,还债的收入来源最终还是税收。(4)代际负担由于有些国债的偿还期较长,连年以新债还旧债并不断扩大债务规模,就会形成这一代人借的债转化为下一代甚至几代人负担的问题。一、国债原理(一)国债及其种类、结构和负担4.国债负担和限度国债的限度:国债的限度:是指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额度或指国债适度规模问题。衡量国债绝对规模的指标:(1)历年累计债务的总规模,即国债余额(2)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3)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衡量国债相对规模的指标:(1)由于国债的应债来源,国债规模通常是用当年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来表示(2)从个别应债主体看,则以当年发行额占应债主体的收入水平的比重来表示(3)表示中央政府国债当年偿债能力的指标是当年付息额占当年中央财政经常收入的比重,或采用当年国债发行额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前一指标是直接表示政府偿还能力,而后一指标是表示中央支出对债务的依赖程度,称为债务依存度。一、国债原理(一)国债及其种类、结构和负担4.国债负担和限度一、国债原理(二)国债制度要素1.国债的发行、还本与付息2.国债发行价格3.国债利率国债的发行:国债的发行:指国债售出或被个人和企业认购的过程。它是国债运行的起点和基础环节,核心是确定国债发行的方式一、国债原理1.国债的发行、还本与付息(二)国债制度要素(1)发行目的:①筹措军费②平衡财政收支③筹集建设资金④为偿还到期国债而发行借换国债一、国债原理1.国债的发行、还本与付息(二)国债制度要素(2)国债发行的方式:①直接发行方式,即发行主体直接向个人或机构投资者销售国债②“随买”方式,或称“连续发行方式”。这种方式是发行主体不预先确定发行条件,而是委托销售网点和代理销售机构相机确定,且可随时调整发行条件,调节发行流量。③承购包销方式。这种方式是由发行主体与承销人(如辛迪加集团)共同协商发行条件,签订承销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由承销人向投资者分销。④公募招标方式。这种方式是通过金融市场公开投标、招标确定发行条件。投标、招标方式也就是通过市场机制确定发行条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主导发行方式。目前我国国债发行方式是一种承购包销和招标发行相结合的模式。一、国债原理1.国债的发行、还本与付息(二)国债制度要素(3)国债发行价格:①平价发行。即发行价格等于其票面金额。债券到期时,国家应依据此价格还本付息。②折价发行。即发行价格低于债券票面金额。债券到期时国家需按票面价格还本付息。它不同于贴现发行。③溢价发行。即发行价格高于债券票面金额。债券到期时,国家只按债券票面价格还本付息。一、国债原理1.国债的发行、还本与付息(二)国债制度要素国债的还本:还本方式:(1)分期逐步偿还法(2)抽签轮次偿还法(3)到期一次偿还法(4)市场购销偿还法(5)以新替旧偿还法还本资金来源:(1)设立偿债资金(2)预算列支(3)举借新债一、国债原理1.国债的发行、还本与付息(二)国债制度要素国债的付息方式:(1)按期支付法:债券应付利息,在债券存在期限内分作几次(如每一年或半年)支付,一般附有息票,债券持有者可按期剪下息票兑付息款。这种方式往往适用于期限较长或在持有期限内不准兑现的债券。(2)到期一次支付法:债券应付利息同偿还本金结合起来,在债券到期时一次支付。这种方式则多适用于期限较短或超过一定期限后随时可以兑现的债券。一、国债原理1.国债的发行、还本与付息(二)国债制度要素(一)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实证研究二、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二)国债的经济效应(三)国债的政策功能1、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含义(债务和税收等价)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思想(既税收和借债等价)是李嘉图于19世纪提出的,1974年,巴罗(Barro)发表了《政府债券是净财富吗?》,通过深奥的数学推理,复兴了李嘉图债务和税收等价这种古老思想。2、李嘉图等价原理认为,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国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债务和税收等价。3、对李嘉图等价定理的评论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反驳了李嘉图等价定理李嘉图(一)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实证研究二、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国债发行量的变化,不仅影响国民收入,而且影响居民所持有资产的变化,这就是所谓的资产效应。正因为国债有资产效应,所以国债在经济增长中具有稳定功能。(二)国债的经济效应二、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1.国债的资产效应国债融资,增加支付支出,并通过支出的乘数效应增加总需求,或通过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并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推动经济的增长。国债对总需求的影响有两种不同的情形:第一种情形是叠加在原有总需求之上,增加总需求;另一种情形是在原有总需求内部只改变总需求结构,而不增加总需求。至于究竟属于哪一种情形,主要取决于不同的应债主体即不同应债资金来源,需要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做出判断。二、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2.国债的需求效应(二)国债的经济效应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中,国债投资集中力量建成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办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没有办的事,既增加了有效供给,也基本解除长期存在的基础设施的“瓶颈”,改善了供给结构。这也就是国债的供给效应。二、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3.国债的供给效应(二)国债的经济效应1、弥补财政赤字:用国债弥政赤字,实质是将不属于国家支配的民间资金在一定时间内让渡给国家使用,是社会资金使用权的单方面转移。2、筹集建设资金3、调节经济:国债是对GDP的再分配,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是财政调节的一种重要手段。二、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三)国债的政策功能(一)国债负担率分析三、我国债务负担率及债务依存度的分析(二)国债依存度分析①国债(包括国内外债务)是弥补在财政赤字的唯一来源,赤字是一种流量而国债负担是赤字积累的余额,所谓国债负担率是指国债余额占GDP比重。②国债负担首先是要支付利息,并计入预算的经常支出,当国债规模还比较小的时期,付息负担微不足道,随着国债规模逐渐增大付息负担也随之增大,当达到占经常性支出的一定比例时,就会排挤其他经常性支出,而导致财政状况的恶化。③国债负担其次是还本负担,国债的特点是以税收作保证的政府信用债务。1.国债负担问题要点(一)国债负担率分析三、我国债务负担率及债务依存度的分析防范财政风险和债务危机时,人们总会提到赤字率、债务率,根据这两个指标来判断国家财政状况,而作为判断的参考标准就是欧盟于1992年制定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赤字率3%、债务率60%。《马斯特里赫特条约》2.我国国债发行和国债负担率情况(一)国债负担率分析三、我国债务负担率及债务依存度的分析链接:《欧洲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于1991年12月9-10日第46届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Maastricht)举行。经过两天辩论,通过并草签了《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
本文标题:财政学第十二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524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