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德育工作及依法治校工作汇报材料
1东买里乡中学德育工作汇报材料一、学校基本概况巩留县东买里乡中学始建于1965年,它的前身是“五七农业大学”。1996年被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改制”为普通中学,2006年被县人民政府定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现以汉、哈、维3种语言授课。校园占地面积124亩,其中校舍面积8162平方米,绿化、花化面积34632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152名,学历达标率为96%。在校学生1769人,共设51个教学班。全校现有教职工170名,男教职工60人,女教职工110人,教职工平均年龄31岁,专任教师165名,其中中学部教师120名,学历达标率93%,教学点教师45名,学历达标率100%。党员:56人、团员教师:28人、本科:110人、专科:48人、其他:12人、汉族教师:95人、维吾尔族教师:55人、哈语教师:11人、其他:9人学校学生人数多,生源辐射半径约15公里,全校现有学生1715人,其中中学生1310人,小学生405人,少数民族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80%。全校设教学班50个,其中初中班32个,小学班18个,住校生430人。东买里乡中学在上级各级人民政府和各部门领导的长期支持和亲切关怀下,已完成了所有基础设施建设。学校的绿化覆盖率达48.8%以上,花化面积达6.2%,主次干道和支路绿化,硬化普及率达100%,总计绿化、花化面积达47441.71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32.7平方米。2目前、学校的音、体、美、生物、自然、物理、化学器材室及活动室已按国家二类配备标准配齐;实验室、仪器室共8间,占地面积为411.8平方米。农村寄宿制项目工程已在2006年9月6日正式投入使用,其中包括教学楼一栋3067平方米,学生宿舍两栋351平方米,学生食堂一栋153平方米,暖气设施6129平方米;其次,“现代远程教育”已在我校实现,标准多媒体室、计算机室、图书室已在教学中发挥作用,这些设施的利用,极大地改善了师生的工作、学习条件,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东买里乡中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把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创新、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合作,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要务,牢牢把握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的育人理念,建立健全了德育组织机构,规范了学校的德育运作机制,学校以“厚德明志,博学笃行”为校训,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求真,求实,求活,求新”的教风。二、德育工作特色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样的一个关键阶段,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德育工作重在实效,德育的实效性在于树立“以生为本、尊重个性、全面发展”的育才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3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把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以法制安全教育为重点,以培养健全人格为归宿,把实现学生素质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把学生管理由“他律”变成“自律”,这是我校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我校德育工作的努力方向和永恒追求,更是我校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个着力点。我校坚持将德育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经验总结,我们确定了工作思路:即将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经常性宣传教育、定期阵地性教育活动、实践性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三、德育工作情况(一)健全机构,完善机制多年来我校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校长、政教处、年级组长、班主任、政治教师等为主的德育管理体制,明确了校长对师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负第一责任,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政教处、团委、学生会、关工领导小组、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精神文明领导小组、家长学校等,使家庭、学校、社会三者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个整体,从不同角度发挥着重要作用。4学校经过认真研究制定了《2003年8月-2009年7月学校德育工作六年规划》,力求把德育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在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上。特别是加强了团委和学生会的网络体系建设、规范了内部运行机制。为帮助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广泛开展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活动,学校建立了值班领导、值周教师、值周学生联合检查的值周制度,各负其责,每日检查提醒,每周总结反馈,为维护学校的良好秩序奠定了基础。学校己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开展德育工作的格局。为使学校的管理更加科学化,学校实行量化考核机制,强化“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学校把班主任工作、家访、问题学生的帮教措施及成效、班团会开展情况、家长会等工作作为教师考核的内容,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学校建立对教职工的评价制度,对教职工教育教学工作全方位开展评议。教育教学评价工作由教师民主选举产生的考核小组成员和校委会成员结合教师评议、年级组内互评、全员评教共同完成。学校每次将考核结果以书面的形式反馈给教师个人,评价不是为了给老师贴标签、排名次,只是让老师找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更好地改进工作。尤其是全员评教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对教师的评价中去,切实强化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营造着校园民主氛围。(二)加强建设,优化队伍学校调优配强了年级组长、班主任、德育队伍,优化了队伍结构。学校狠抓了学校中层干部队伍管理,加强中层干部自身学习,自觉接受民主监督,通过党员干部包班制度、领导干部年级责任制度、教研5组联系制度,以模范行为带动全体教师开展德育工作。学校定期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教育法》、《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学校在学生中开展日常性的师德检查活动,并以师德检查表的形式记录下来。全体教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渗透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工作思想,引导老师用多元、多边、发展的评价标准来衡量每一个学生,从而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学校非常重视班主任、团委、学生会队伍管理和建设,依据班主任工作条例和各项评比办法,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评比、量化,定期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研究和解决德育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遵循青年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收到良好的德育实效。德育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在学校经费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德育资金投入连年大幅度增加。现在已从2003年的上千余元增加到2007年的近万元。充足的资金保障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三)变“他律”为自律,建设高水平学生干部队伍。学校坚持“以生为本”,力图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高德育教育效能。为此,学校把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放在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位置。对于学生会和团总支干部的选拔,学校采取公开竞选、推荐,党支部、政教处、团总支审批的方式,把德才兼备的学生选出来,组成学生自我管理的中坚力量。学校党支部、政教处、团总支通过中学生团校、学生会干部培训6班、学生会例会、团干部例会等,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他们参与了值周检查、食堂管理、集会纪律维持、卫生检查等日常管理。(四)立足常规,突出德育多年来,我们始终把学生的品德素质的提高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常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的“五爱”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并通过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关注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1、注重培育民族精神。我校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教育教学计划,有机地渗透和融合到各门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校性的主题教育活动。结合新学年开学、新生入学、节庆日、“公民道德宣传日”等时机,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为重点,集中开展宣传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学校活动丰富多彩,如:“廉政文化进校园”、“纪念五四运动”、“纪念一二.九运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荣八耻演讲比赛”、“爱祖国、爱家乡”征文比赛、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及光盘、举办吸烟有害健康讲座、环境保护讲座、知识竞赛、毕业生联欢晚会等。2、狠抓学生养成教育。学校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与途径,积极构建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运行机制。一方面,我校针对如何抓好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进行了认真探索,集思广益,根据校情专门制订了《思想品德操行分评分制》,组织了一系列相关活动。每学期第一周都要组织学生开展法规纪律教育,进行行为规范7的强化训练,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八荣八耻》等强化训练;举办了日常行为规范知识考试和竞赛活动等。另一方面,要求每位教师从日常行为习惯入手,开展近距离、小目标、经常化的德育教育,从一点一滴的小处做起,低起点,严要求,使社会要求、学校规范内化成学生自己的道德行为标准。学校还十分注重发挥先进人物事迹的典型示范作用,在学生中深入开展向身边的优秀学生学习活动,注重榜样的作用,促进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的形成。3、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加强德育工作。从2004年开始,我校已连续三年举行“青春杯篮球赛”、“小手拉大手”“汶川大地震”捐款活动、“民族团结演讲赛”、“向航天英雄学习”作文比赛,这五项赛事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生活,加强了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同时“做诚信事,说诚信话,做诚信人”活动常抓不懈。在学生中,基本形成了人人知诚信、个个讲诚信的良好风气。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不计其数,如八(4)班的王强同学在10月18日上学路上拾到现金173元,在没有找到失主的情况下,全额交给了政教处。像王林这样拾金不昧的学生大有人在。4、加强网络文明教育。学校非常重视网络建设工作,成立了学校网络领导小组,旨在教育广大师生员工遵守网络道德、绿色上网等,具体负责学校的网络建设和营业性网吧查处工作。学校还制定了《校园网络管理制度》、《利用校园网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实施方案》等。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教育学生绿色上网。学生上网热,给家长、教师带来了很大烦恼,为了引导学生正确8上网,学校首先,对教职工开展了这方面的教育,让他们明确这样一个概念: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不会上网者必然跟不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堵”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必须要从思想上加强疏导才会更有成效,疏导的主要途径就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其次,提高教师的上网能力和网络道德素质,对上互联网的课程加强教育和巡视,绝不允许学生课内上网玩游戏或做与上课无关事情。第三,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自觉维护网络运行和安全,不传播无意浏览到的不良信息,不故意破坏网络设施,不在网上传播病毒,不在网上制造“垃圾信息”,不在网上行骗。第四,在校园网上建立防火墙,避免垃圾信息传播,扰乱学生思想。在加强师生网德教育的同时,学校还组织全校学生开展了告别“两室一厅一吧签名活动,向各网吧经营业主发放了宣传单、致网吧经营业主的一封信,倡导网吧文明经营。我校网络领导小组、政教处、团总支、学校生活老师承担起义务监督任务,不定期巡查网吧,对个别进网吧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同时对不良经营业主的行为通过书面形式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以引起网吧经营业主足够的重视。这样堵、疏结合,学生的自律能力明显增强。5、关爱“留守孩”“空巢孩”。每年开学初,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摸底,再以村为单位建立“留守孩”、“空巢孩”档案,着重摸准他们父母外出打工的联系方式,了解他们在家是否有临时临护人,并一一取得联系,并且将各班的“留守”学生名单分发给班级每一个科任老师
本文标题:德育工作及依法治校工作汇报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503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