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论证报告
CZJD-107100-R5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论证报告填表日期:年月日系(部)车辆工程系教学团队农机与工程机械应用技术教学团队课程名称普通农机具课程编码论证组成员姓名职称/职务工作单位专业论证报告农业工程是现代农业科学的三大分支之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改变传统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科技支撑,农业机械是农业工程实施的必要装备。农业机械作为先进农业生产工具,在农业生产力中是最具有活力的要素,同时它也历来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反映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2011年,我国耕种收三个环节的农业机械综合水平达到54.5%,创历史新高。为了提升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我国政府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由于国家加强对农业的重视力度,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也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为了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目标,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长期发展规划,以促进农业和农机行业的发展。《中国农业机械制造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农机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892.70亿元,同比增长17.61%。工信部在2011年3月发布的《农机工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提出的目标,到2015年,农机工业总值达到4000亿元,这也就意味着产业规模至少比要提高40%。《规划》提出,到2015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本课程的开设能使学生初步使学生掌握典型农业机械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技能,同时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一、课程定位准确本课程是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专项知识和技能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的核心技能是掌握现代农业机械各部件总成、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功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具备一般机器各部件总成的拆装能力;能对各种机器进行常规维护并能对常见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掌握机器的基本理论和主要使用性能指标。本课程是根据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农机技术保养、农机故障诊断与排除、农机应用技术指导和农机产品销售等工作任务来设置的。二、课程设计思路清晰本课程教学内容突出典型结构认知与机具的使用和调整。在教学内容上按照结构认知、工作原理、使用与调整、故障排除的递进顺序进行安排;根据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内容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常用农机具如铧式犁、水田耙、播种机、喷雾机、干燥机等进行教学,内容安排按照农作物的种植顺序进行:耕作、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后处理。三、课程目标明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因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教学行为,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归属,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它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调控功能。倘若确立教学目标这个环节出了毛病,必将导致教学活动的偏差或失误。本课程标准制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明确合理,与总的专业教学目标相一致。四、课程内容及参考学时安排合理本课程以农业生产工艺流程为主线,全面介绍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机械与设备。主要内容包括:农业机械应用基础知识,耕地机械、整地机械、种植及施肥机械、植物保护机械、排灌机械和干燥机械等。主要介绍了这些机械的结构、原理、性能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及使用、维护、安装、调整和故障排除等职业技能。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农业机械结构、原理、性能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及使用、维护、安装、调整和故障排除等职业技能。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知识丰富,符合专业教学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和总的课时数,对每个章节的课时安排恰当合理。五、教学评价设计完善本课程采用多元性的评价,结合学习态度、合作态度、安全文明意识、课堂任务、课后任务、期末考试和创新能力等方式,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行综合考核,既有过程考核又有结果考核,教学评价设计比较完善。填写说明:本表由系(部)存档。
本文标题: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论证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474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