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输血前检查输血前检查分为两个方面:对供血者进行检查对实际接受输血的患者(受血者)进行的检查主要内容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盐水介质试验技术酶处理试验技术抗球蛋白试验技术聚凝胺介质试验技术微柱凝集试验技术吸收放散试验凝集抑制试验第一节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一、受血者标本处理•二、受血者和供血者ABO和Rh定型•三、不规则抗体的筛选和鉴定•四、交叉配血试验•五、实验结果的规范化报告输血前检查的主要程序受血者的病史和血样本等的检查、核对及处理。ABO和Rh定型交叉配血试验标签和发血受血者病史和血样的检查、核对及处理输血申请单血标本要求受血者血样本为什么输血前检查用血清比血浆更好?有时血浆中可形成小的纤维蛋白凝块使认读困难一些通过补体激活才能反应的抗体,用血浆不能检出(血浆中抗凝剂能螯和钙并阻止补体激活)ABO正反定型不符分析基本程序重复试验重新采集献血者与受血者血液标本查询受血者既往病史及输血史和用药史等多次洗涤标本红细胞应用抗-AB、抗-A1、抗-H检测红细胞分析O型筛选细胞检测结果复检正定型血型结果的准确性,纠正漏检、误报亚型能够纠正因疾病原因造成的红细胞抗原减弱造成的血型错误排除获得性抗原(如类B抗原)和冷凝集现象对红细胞定型的干扰不规则抗体ABO正反定型的临床意义错加试剂或标本技术和操作受血者红细胞或血清ABO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试剂失效或污染细胞与血清间比例不适当溶血现象未能识别漏加试剂结果记录或判断错误血清异常红细胞致敏近期输血疾病导致抗原减弱抗体减弱不规则抗体年龄近期进行大量血浆置换治疗(1)假凝集(串钱状凝集)较多见,本身不是抗原与抗体的反应。原因:A某些肝病、肾病等所致的纤维蛋白原及球蛋白的增高。B玻片法实验长,水分蒸发。C右旋糖酐、输注某些造影剂等处理:用生理盐水洗涤多次,重新配制悬液。(2)冷凝集(自身凝集)冷凝集素正常人血清中存在,但效价不高,1:16以下,室温不反应。冷凝集素综合征是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引起的自体免疫性疾病,又叫“冷血凝集素病”或“冷凝集素病”。原因:(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毒性肺炎等(2)室温过低处理:37℃生理盐水洗涤,并在37℃做凝集实验。•高效价冷凝集素患者的血型鉴定及配输血的处理1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贫血,Hb30g/L,该患皮肤苍白,呈极度贫血貌,需输血治疗,血型鉴定为AB型,但与AB型交叉配血分歧。2ABO定型重新血型鉴定,正定型为AB型,反定型ABO均凝集,该患者无输血史,考虑可能为冷凝集素所致。逐将做血型之玻片置于37℃温箱,10min后观察可见:抗B侧凝集颗粒变小,抗A侧不变;升温至45℃,抗B侧凝集消失,抗A测不变。取出室温1min后,抗B侧复又出现凝集,初步定型为A型;用37℃盐水将患者RBC洗涤3次,做正定型为A型;将洗涤RBC1份加患者血清内的冷凝集素用自家吸收后的血清做反定型,也为A型。3血清冷凝集效价测定患者不同稀释浓度的血清与洗涤后的O型RBC做玻片凝集试验,室温时测得冷凝集效价为1:2000。4配血及输血用A型血按常规方法做盐水配血试验,主侧出现凝集次侧因该患RBC自家凝集成颗粒状,不能进行。用37℃盐水洗涤后的RBC配成0.05L/L的RBC悬液与A型血清做次侧交叉,无凝集及溶血。用前述自家吸收后的血清与A型RBC做次侧交叉,无凝集及溶血。交叉显示可以输血,考虑该患冷凝集素效价太高,要求临床保温输血,室温控制在25℃~30℃。输A型血200ml,无不良反应。后按同样方法两次继续输A型血800ml。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因本地缺免疫抑制药,患者自行出院往北京,在中日友好医院诊断为冷凝集素引起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经北京红十字中心血站鉴定冷凝集素为抗-I。•5讨论多数正凡人的血清中有低效价冷凝集素,但效价一般不超过1:16,且在20℃时凝集即可消失。本例患者由于病理变化,血清中出现高效价冷凝集素抗-I,在37℃还能与自身RBC发生明显凝集,使血型鉴定出现误判,并影响交叉配血。碰到此种情况应该留意:①血型鉴定时先用37℃盐水洗涤被检RBC2~3次,以消除冷凝集素造成的鉴定错误。②交叉配血时,次侧RBC也应该用37℃盐水洗3次,主侧血清先做自家吸收试验吸收冷凝集素,以防冷凝集素造成的配血困难。③冷凝集素效价太高时,提高室温25℃~30℃下反应是行之有效的方法。(3)类B现象:原因:被肠道杆菌感染的病人(O、A型),其红细胞获得一种“类B”抗原(变成B、AB型),但血清中含有正常的抗B。现象:凝集较疏松,游离RBC多,不受温度的影响,唾液中无B型血型物质,与AB血清不凝集,只与抗B反应病情好转,类B消失。处理:用唾液定血型吸收放散试验(吸附的抗体通过加热等从RBC上释放出来)RhD定型及其常见问题1.Rh定型RhD定型,试管法最经典,多使用微柱凝胶卡2.RhD阴性确认IgM抗-D阴性三个厂家IgG抗-D进行确认抗人球蛋白法进行确认三种IgG抗-D试剂均为阴性,报RhD阴性一种或一种以上IgG抗-D试剂为阳性,报弱D三.交叉配血(Crossmatching)目的:验证血型、发现不规则抗体输血前必做,是安全输血的根本保证。主侧:检测病人血清中有无破坏供者RBC的抗体存在。(受血者血清+供血者RBC)次侧:检测供者血清中有无破坏病人RBC的抗体存在。(供血者血清+受血者RBC)受血者血清对受血者红细胞,称为自身对照交叉配血的主次侧接收申请单和血标本核对无误(如有错误与医生/护士联系)进行交叉配血相合结果输入微机不相合打印发血单血液中心交叉配血工作流程交叉配血的要求交叉配血应在37C孵育,除了盐水介质法外,至少要有抗球蛋白试验。主侧交配绝对不可以有凝集和溶血现象,次侧交配,在允许条件下可以有凝集现象,但不可以溶血。试验方法盐水介质试验酶介质试验菠萝酶,无花果酶,木瓜酶抗球蛋白介质试验经典方法、加LISS(低离子介质溶液)的方法聚凝胺介质试验微柱凝集试验盐水介质凝集试验悬浮于盐水介质中的红细胞与相应抗体分子结合,交叉联结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主要检测IgM类抗体(ABO系统、抗E)。抗A抗B特异性IgG类抗体有时可直接凝集悬浮于盐水中的红细胞,与红细胞表面抗原位点数目和抗原决定簇位置有关。盐水介质凝集试验方法:玻片法-便于显微镜观察结果试管法-适用于不同温度、便于洗涤反应温度:4~22℃临床意义:盐水凝集试验阳性,并在37℃也有活性的抗体有意义,这些抗体通常能用其他方法证明。室温有活性,37℃无活性者临床意义不大。试验记录•4+(++++):一个大凝集块,背景透明,无游离细胞•3+(+++):数个大凝集块,背景透明,无游离细胞•2+(++):许多小凝集块,背景稍混浊,有游离细胞•1+(+):细小的凝集块,背景浑浊•W+(±):极细小凝集块,要用显微镜观察结果•0(-):无凝集,无溶血,细胞呈游离散在状态•PH:部分溶血•H:完全溶血试管法结果判定红细胞凝集强度判断标准盐水介质凝集试验◆结果分析:阳性-凝集或溶血阴性-无凝集或溶血先观察有无溶血、再观察有无凝集◆注意事项:细胞浓度2~5%(严格按说明书操作)、血清与细胞比例、反应温度、弱凝集分析◆优点:简便、快捷、直观。◆缺点:不能发现不完全抗体。酶介质凝集试验原理:红细胞表面有丰富的唾液酸,带有负电荷,使红细胞相互排斥。蛋白水解酶能消化破坏这种唾液酸,减少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以及红细胞之间的排斥力,缩短了红细胞之间的距离,使IgG分子能与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产生凝集。酶介质凝集试验●常用的酶:菠萝酶、木瓜酶、胰酶、无花果酶。●方法:Ⅰ期法-酶液直接加入血清和细胞的混合物中。Ⅱ期法-用酶处理细胞再与血清进行反应。●两种方法比较:Ⅰ期法操作方便Ⅱ期法敏感•优点:成本低,快速。缺点:(1)破坏某些抗原(如MN,Duffy)(2)酶批次不同,活性不同,难以标准化。(3)需确定最适孵育时间,处理过度则会降解IgG。(4)假阳性高。应用:现已少用,主要用于ABO新生儿溶血病检查,Rh抗体筛检。酶介质法•用于测定在体外能引起红细胞致敏的抗体。•用不完全抗体测定红细胞血型,如Rh血型。•交叉配血。3.抗人球蛋白法:又称Coombs试验。是最早用于检查不完全抗体的方法。主要用于检测IgG、IgA等抗体参与的抗原-抗体反应,也可测定补体组分C3、C4片段参与的免疫反应•第一阶段致敏阶段•第二阶段真凝集阶段直接法可检查受检者的红细胞是否已被不完全抗体致敏;间接法可用于鉴定Rh血型及血清中是否存在不完全抗体抗球蛋白试剂不纯假阳性假阴性红细胞洗涤已凝集红细胞质量不抗凝标本漏加试剂离心过度红细胞、血清及试剂质量洗涤不充分操作过程不连续离心过度红细胞过多或过少血清浓度过大孵育时间和温度不当前带现象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盐水保存不当红细胞直抗阳性优点:经典,特异(金标准),可测补体致敏,受冷凝集素影响相对少。缺点:烦琐(需两次三洗),孵育时间长,不适用于急诊和血库存的大批量工作。且易受残留血清蛋白影响。注意事项:每次试验要设有阴性和阳性对照;实验器材清洁;注意抗原抗体比例、孵育时间、温度等条件,严格按照实验方法操作;排除自身抗体干扰抗人球蛋白法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原理聚凝胺(Polybrene),一种高价离子季胺盐多聚物,溶解后能产生很多正电荷,可以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使红细胞之间距离减少,能引起正常红细胞可逆性的非特异性凝集。如果是抗体致敏的红细胞被聚凝胺凝集,则凝集不可逆。1红细胞间有一定间距2加入聚凝胺后,可以缩短红细胞之间的距离,使其非特异性凝集3加入枸橼酸钠,可以中和聚凝胺4红细胞的非特异性凝集消失聚凝胺交叉配血技术示意图1聚凝胺枸橼酸钠1红细胞上已有不完全抗体致敏2加入聚凝胺后,缩短红细胞之间的距离,让不完全抗体可以同时与两个红细胞结合使其特异性凝集3加入枸橼酸钠中和聚凝胺4由于不完全抗体的结合,红细胞的特异性凝集不消失聚凝胺交叉配血技术示意图2聚凝胺枸橼酸钠不完全抗体优点:快速,方便,适于急诊,试剂易保存,可测IgG、IgM。缺点:易受冷凝集素和肝素等多价阴离子的干扰,且作效价测定时易造成溶血;不能检测补体致敏。对无唾液酸的红细胞无作用(多凝集红细胞)。注意事项:抗原抗体比例适当;实验步骤过程中聚凝胺应去除干净。聚凝胺法微柱凝胶试验原理:微柱凝胶技术是用特定的化学物质做成微型凝胶柱,柱的上端有一个加样反应室。抗原抗体反应后离心,凝胶柱起过筛作用,红细胞凝集块不能通过凝胶的间隙而留在凝胶的上部,未凝集的红细胞通过凝胶的间隙,沉积到底部。结果判定新乡医学院第三临床检验教研室优点:快速(孵育时间可少到5min)、方便、敏感(较凝聚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敏感)、特异。结果可保存,操作技术要求较低。缺点:微柱凝胶易变性,需避光,和防止干裂。成本较高。•注意事项: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操作;患者自身抗体干扰;注意加样顺序;配制细胞浓度准确。凝胶微柱法输血检查试验,是一项具有高度科学性和需要高度责任心的工作,需要熟悉和能灵活应用血型血清学试验的原理和技术。对所得的试验结果要能给予全面、细致的观察和分析推导,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的心,时刻记着自己承担着患者安危的重担,只有这样,才能使输血前检查工作成为患者安全输血的保障
本文标题:红细胞血型检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189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