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06耐药及危重绒癌病例的研究
耐药及危重绒癌病例的研究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妇科肿瘤组研究背景•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治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晚期及耐药绒癌的死亡率仍高达40-50%临床研究•血管性介入治疗的研究•新型化疗方案的研究•呼吸衰竭患者的处理•脑转移患者的处理•肝转移患者的处理血管性介入治疗的研究•超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癌灶大出血的动脉栓塞超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治疗耐药及晚期病例200余例•缓解率达80-90%,逾5年者占70%•是迄今国内外病例最多、随诊时间最长的研究资料动脉栓塞止血1990-2001年共29例,成功率90%•原发灶子宫出血19例3例于栓塞后再次出血而切除子宫•膀胱转移瘤出血4例•肝转移瘤出血3例,•阴道转移瘤出血3例新型化疗方案的应用•5FU+KSM+AT1258+VCR•5FU+KSM+VP16+VCR•EMA/CO发挥综合治疗优势,重视掌握和合理安排各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提高疗效呼衰患者的治疗•住院绒癌患者80%以上右肺转移,其中1/3易合并呼衰•既往呼衰是直接死亡原因的第二位近年来,对10例患者采用呼吸机正压给氧、积极支持疗法和合适的化疗方案,均获得成功脑转移患者的治疗•绒癌脑转移的发生率为25%•迄今国内外治愈率为50%•脑疝患者无幸存者对于3位脑疝患者采取积极支持治疗的同时,急诊开颅减压并切除转移瘤,结合全身化疗,获得成功肝转移患者的治疗医院例数CRCharingCross4627%Bajru1926.9%PUMCH1637.5%1986-19983023.3%1965-19851401949-1960实验研究部分5-FU包被微球蛋白超选择性动脉栓塞的实验研究进行了5-FU包被微球蛋白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的动物实验,为提高耐药病灶的局部血药浓度,改善治疗效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该研究获得1994年北京协和医院青年科研基金赞助。MMP和TIMP预测葡萄胎恶变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研究表明MMP-9/TIMP-1与葡萄胎恶变有关,MMP-9与TIMP-1表达量之比值可作为葡萄胎恶变的一项预测指标。该研究获1997年北京协和医院青年基金资助。MMP/TIMP,及EGFR在滋养细胞肿瘤发生发展预后的研究该研究从理论上进一步揭示该肿瘤发生发展及转归的生物学行为,该课题获1998年度卫生部科研基金资助。细胞因子基因转染逆转绒癌多药耐药基因治疗的研究该研究已初步揭示绒癌JEG-3耐药细胞系耐药性的产生与MDR1的表达有关,人IL-2基因转染可通过调节MDR-1的表达而逆转绒癌耐药细胞系的耐药性。该课题获1999年度卫生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专项科研基金资助。绒癌耐药细胞株多种耐药基因逆转的研究•检测绒癌耐药细胞株不同耐药基因(MDR-1,MRP,LRP,DHFR,GST-π)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讨耐药的发生机制。•将不同细胞因子基因(IL-2、TNF-)转入绒癌耐药细胞株逆转其耐药基因表达,为绒癌耐药的治疗开辟一条新途径。•该研究获得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MDR1-mRNA血细胞胞浆转染以增强其对化疗耐受性的研究•本研究采用了将人mdr1mRNA导入人单个核血细胞的方法,观察了P-gp在转染后单个核血细胞中的表达和功能情况,并初步探讨此方法中影响P-gp表达和功能的因素。•结果表明,mdr1mRNA转染人单个核血细胞可明显提高其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该研究获北京协和医院科研基金资助。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单克隆抗体放免显像的研究•该研究将为耐药病灶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提供证据,从而更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该研究获得国家教委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基金资助。高危滋养细胞肿瘤患者诊治的规范化与新技术应用的研究该项目将重点对高危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化疗规范化及治疗新技术进行临床研究,并对耐药的发生机制与耐药逆转的基因治疗进行实验探索。该课题获得卫生部2000年科技专项基金资助。获奖情况•1990年首届陈嘉庚医学奖•1993年全国医药卫生成果展金奖•国庆50周年6项医药参展成果之一•“耐药及危重绒癌病例治疗的研究”获2000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绒癌耐药细胞株的建立及其耐药基因逆转的研究”获北京协和医院2000年科研成果一等奖。•“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物预测葡萄胎恶变的研究”获北京协和医院1999年科研成果三等奖。•“绒癌晚期多脏器转移危重病例的治疗”获北京协和医院1998年医疗成果三等奖。•“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耐药病例的治疗”获1995年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三等奖。
本文标题:06耐药及危重绒癌病例的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186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