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考试必备)高一生物“每周一练”系列试题(30)
七彩教育网版教学资源七彩教育网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整理日期整理人2011年2月24日星期四小セ高一生物“每周一练”系列试题(30)1.现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下图所示。问:在氧浓度为a时()A.酵母菌只进行发酵B.67%的葡萄糖用于发酵C.33%的葡萄糖用于发酵D.酵母菌停止发酵2.高等植物细胞中与葡萄糖生成和彻底分解有关的细胞构造依次是()A.叶绿体和线粒体B.叶绿体和细胞质C.叶绿体、内质网和线粒体D.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3.如果人体在一段时间内不进行体力与脑力活动,并且体重不变,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主要转变成()A.电能B.热能C.机械能D.渗透能4.将水果放在密封地窖中,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地窖影响水果代谢的原因是()A.温度恒定,水果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强B.温度适宜,水分容易保持C.黑暗无光,不易引起早熟D.CO2浓度增加,抑制呼吸作用5.高等植物的呼吸作用只发生在()A.活细胞B.含有叶绿体的细胞C.不含叶绿体的细胞D.气孔周围的细胞6.下图A、B、C、D(纵坐标代表生长过程,横坐标代表有机物的含量)表示大豆种子从萌发开始到植株死亡的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正确的是()七彩教育网版教学资源七彩教育网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7.下图中曲线a表示水稻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所释放的CO2总量的变化,曲线b表示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的变化,则表示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的变化是下图中的()8.有研究者将下列四种等量的细胞分别研碎,然后分别置于四个离心试管内高速旋转离心,结果研碎的液体都分为四层,如右图,其中③层有较多的有氧呼吸酶。则在下列各种材料的离心试管中,③层最厚的细胞是()A.皮肤细胞B.口腔上皮细胞C.心肌细胞D.软骨细胞9.关于有氧呼吸的特点,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需要多种酶的参与B.产物中有水C.分解有机物不彻底D.生成大量的ATP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应在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夜间适当降低温度B.用18O标记氧供给有氧呼吸,发现在产生的水中含18OC.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共有的现象是都发生能量转化D.激素、维生素和酶都是由人体细胞产生的11.在温度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植物进行黑暗处理12h,然后光照12h。测定植物氧的释放和吸收速度的结果如下。24小时内,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和植物呼吸消耗的氧气的总体积分别约为()A.2400cm3和50cm3B.6000cm3和1200cm3C.2400cm3和1200cm3D.3000cm3和1200cm312.现有含水量①10%②12%③14%③16%的小麦,分别贮存于条件相同的四个粮仓中。在贮存过程中,有机物损耗最少的是()A.①B.②C.③D.④七彩教育网版教学资源七彩教育网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13.据研究,以极量强度蹬自行车6S,骨骼肌中ATP由原来的24.4mol·kg-下降至22.8mol·kg-,此时肌肉中ATP主要来源是()A.有氧呼吸B.无氧呼吸C.磷酸肌酸D.以上都有14.用某种大小相似的绿色植物叶片,分组进行实验:已知叶片实验前的重量,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小时,测其重量变化;立刻再光照1小时(光强度相同),再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结果:组别一二三四温度27℃28℃29℃30℃暗处理后的重量变化(mg)*-1-2-3-4光照后的重量变化(mg)*+3+3+3+2*指与暗处理前的重量进行比较,“—”表示减少的重量值,“+”表示增加的重量值请回答问题:暗处理时,随温度升高,叶片重量,其原因是;光照时,叶片的重量变化没有类似或相反的规律,试分析原因。15.真核细胞内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为丙酮酸的分解,其反应式为:2分子丙酮酸+6分子水---6分子二氧化碳+20[H],为探究该反应发生的场所,甲、乙二人分别做了如下实验。甲:方法:步骤一:取新鲜肝脏用某试剂处理,分散成为单个细胞.步骤二:用含14C标记的C6H1206及完全营养液培养肝细胞一段时间.步骤三:离心得到细胞质基质及线粒体基质,分装在标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步骤四:取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两滴,分别滴人两支试管内.现象:1,2两支试管变浑浊.结论:丙酮酸的分解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又发生在线粒体中.乙:方法:第一步同甲步骤一,第二步同甲步骤三,第三步待续.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方法步骤一中的处理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指出甲实验方法的两处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现给你如下试剂:14C标记的丙酮酸及完全营养液(不含糖),清水,吸管若干,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请继续乙的实验,探究丙酮酸水解发生的场所.七彩教育网版教学资源七彩教育网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①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彩教育网版教学资源七彩教育网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在a时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6mol酒精,根据反应式可得,需消耗3mol葡萄糖,同时产生6molCO2。因产生CO2总量为15mol,所以有氧呼吸产生CO2为(15-6)=9mol,可以推断,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1.5mol,用于酒精发酵的葡萄糖为3/(3+1.5)×100%≈67%。2.答案:D解析: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其主要产物为葡萄糖,葡萄糖通过有氧呼吸彻底分解共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进行,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进行。3.答案:B解析: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转移到ATP中,在有氧呼吸中仅有40%左右的能量用于维持生命活动,剩下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了。4.答案:D解析:密封地窖透性差,内储水果通过呼吸作用使CO2逐渐增加,O2逐渐减少,致使呼吸作用受到抑制,代谢率降低,保存时间长。5.答案:A解析: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停止就意味着细胞的死亡。而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只发生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6.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的两个知识点:一是对生命周期的理解,而是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及形成植物体后的物质变化。生命周期是由生至死的过程,种子萌发时,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有机物减少;等萌发形成幼苗,出现光合作用后,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逐渐增多,多于消耗的有机物,细胞干重逐渐增加,等植物体衰老后,同化作用小于异化作用,消耗大于合成,所以干重开始减少,答案为D。7.答案:B解析:关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曲线判定。根据有氧呼吸和水稻无氧呼吸(酒精发酵)的总反应式可知,两者都有CO2产生。所以,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所释放的CO2总量)-b(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在O2浓度为0~2的范围内,无氧呼吸的释放的CO2量不断减少,最后趋于稳定。8.答案:C解析:心肌细胞因为代谢活动比A、B、D所代表的细胞更旺盛,所以其内的线粒体含量相对也多,试管中含有氧呼吸酶的第③层相对也最厚。9.答案:C解析:有氧呼吸能把有机物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10.答案:D七彩教育网版教学资源七彩教育网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解析:本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呼吸作用的总反应式,能量代谢,激素、酶等蛋白质类的物质的合成等内容;本题考查的能力主要为:理解、判断能力。本题前三个选项中的说法均是正确的,选项四涉及到维生素的有关知识,现阐述如下:维生素属于有机化合物,包括醇类、酚类、醌类等,在天然食物中含量极少,这些含量极微少的物质对人体生长和健康是必需的,这些物质或其原料必须从食物中直接摄取。例如:维生素C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D则可以以皮肤中的胆固醇类物质为原料,通过紫外线的照射激活后转化而成。故选项D的说法是错误的。11.答案:D解析:能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是综合能力测试的又一目标之一。新陈代谢知识涉及的是生物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其研究成果常以图表的形式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考察这类目标的试题,要求考生能看懂题干中图表所包含的信息,并能从中找出规律。本题在考察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同时,重点考察读图的能力。首先同学们要明确,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黑暗条件下的前12小时,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强度是50cm3/h,后12小时,即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呼吸强度不变。但光合强度是(200+50)cm3/h,所以,24小时内,植物呼吸消耗的氧气量是50×24=1200cm3;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是250×12=3000cm3,答案为D。本题易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在计算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时,容易忽视的是光合作用产生的已经被呼吸作用消耗掉的氧气量,从而误选C。12.答案:A解析:种子含水量越多呼吸作用越旺盛。13.答案:C解析:在极短时间内高强度运动需大量能量ATP,有氧呼吸供能不足,而无氧呼吸供能更少。14.答案:下降在暗处,叶片只进行呼吸作用,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增强,分解有机物增多,叶片重量下降。光照时,温度升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增强,但不成一定比例,而叶片重量变化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和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之差组成。解析:此题一定要注意重量的变化是指与实验前已知的重量进行比较,初始暗处理时,植物叶片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使重量下降。光照下,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两种反应所需的酶是不一样的。15.答案:(1)胰蛋白酶(2)①没有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②取材没有遵循等量的原则及可重复性原则③鉴定产物CO2可以自由通过线粒体双层膜,该实验不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最终得出错误结论(答两点即可)(3)步骤三:取等量且少量的试管1及试管2中的溶液分别置于编号为A、B的两支试管内,向A、B两支试管内均加入等量的丙酮酸和完全营养液的混合液步骤四:一段时间后,分别加入两滴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①现象:A试管出现混浊,B试管无现象结论:丙酮酸分解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②现象:A试管无现象,B试管出现混浊结论;丙酮酸分解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七彩教育网
本文标题:(考试必备)高一生物“每周一练”系列试题(3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149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