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04年GCT考试全国统考试题语文试卷及解析
2004年GCT考试全国语文统考试题(50题,每题2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觊.(jì)觎胴.(tōng)体恫.(dòng)吓纨绔.(kù)子弟B.忤.(chǔ)逆扒.(pá)窃伉.(kàng)俪垂涎.(xián)三尺C.不啻.(chǐ)谄.(chǎn)媚隽.(juàn)永稗.(bài)官野史D.刹.(chà)那篡.(cuàn)改狙.(zǔ)击岿.(kuì)然不动解析:本题考查语音知识,考核重点是难字和多音多义字的读音。正确选项C。A项中“胴体”的“胴”应读dòng。B项中的“忤逆”与“忤”wǔ。D项中“狙击”的“狙”应读jū。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此事的处理要恰如其分,当心过犹不及B.物质条件好了,但仍要厉行节约,反对奢糜。C.老王仍在犹疑,不肯将计划合盘托出。D.他城府很深,有话从不直截了当地说解析:本题考查字形,特点是在具体语境中考查对错别字的辨识能力。正确选项为B。A项中“过尤不及”应为“过犹不及”,意思是事情做过了头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犹”是犹如的意思。C项中“合盘托出”应为“和盘托出”,“和”是连带的意思。D项中“直接了当”应为“直截了当”,注意也不能够写做“直捷了当”3.下列加点字的释义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一文不名.(占有)贪得无厌.(厌烦)奇货可居.(囤积)B.文.(掩饰)过饰非一衣带.(连带)水通宵达旦.(清晨)C.原形毕.(最终)露不速.(邀请)之客贪赃枉.(歪曲)法D.令人发.(头发)指负.(依仗)隅顽抗怨天尤(..归咎)人解析:本题考查对词义的理解,要求判断成语中字义正误。正确选项为D。A项中“贪得无厌”意为贪心极大,总不知足;其中“厌”的满足的意思。B项中“一衣带水”意思是像一条衣带那么窄的水面;现在用来形容两地仅一水之隔,来往方便。其中“带”指衣带。C项中“原形毕露”意思是本来的形状完全暴露指伪装被剥掉,露出真面目,其中“毕”为“全部”之意。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的新形式下,对高校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这些经验值得广大管理干部,特别是各企业主要领导的重视。C.在客观事实面前,谁也无法否认他的确完成了常人难以完成的工作。D.老王看到了领导的批示,才使他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正确选项为C。A项的错误是,错用介宾构造成主语缺失,前半句“在……下”是介宾结构,不能做主语,可以去掉,让“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的新形式下”作为主语部分,B项的错误是虚拟词误用,这个句子结构较复杂,可以先紧缩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就会发现多了一个”的”字.D项的错误在于结构杂,两句都缺少成分。可改为以老王做主语:“老王看到了领导的批示,才使他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或改:“领导的批示,使老王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5.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是:A.去年夏季,安徽和湖北的大部分地区都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B.据电台报到,治理整顿以来,三分之一不合格娱乐场所被关闭。C.他是刚到这里来工作的大学生,很多人还不了解。D.两个公司的员工都来了,这两个公司的领导也来了。解析:本题考查的也是辨析病句的能力,考查重点是辨析由于表意不明确容易使人产生误会的句子。正确选项为D。A项中“安徽和湖北的大部分地区”句意不明确,既可以理解为“安徽省全部和湖北的大部分地区”,也可以理解为“安徽的大部分地区和湖北的大部分地区”。B项“三分之一不合格娱乐场所被关闭”一句,既可以理解为“不合格娱乐场所中三分之一不合格而被关闭”,也可以理解为“娱乐场所中有三分之一不合格而被关闭”。C项中“很多人还不了解”,既可以理解为“很多人还不了解他这个大学生”,也可以理解为“他还不了解很多人”。D项没有歧义,如果只看到前一句,“两个”是用来修饰“公司”,也可以修饰“员工”,但从后一句的定语,“这两个公司”看,“两个”是用来修饰“公司”的,不是修饰“员工”,这个句子的歧义就消失了。6.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长征的伟大意义。B.蜡烛一生虽然短暂,却把毕生心血化为光明来照亮别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赞颂大公无私的牺牲精神。C.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净里,何处得秋霜。——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愁多易老。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对敌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正确选项为D。D项运用的不是夸张,而是对偶的修辞手法,把对敌人和对人民的态度做了鲜明的对比。7.下列的诗词名句,如果依照宴会送行、握手道别、别后思念、再度相见的次序排列,正确的排序是:①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③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④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④①③②D.②①④③解析:本题考查诗词鉴赏能力,重点是对古代诗词名句所描写的情感进行分析。正确选项为A。②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一名《渭城曲》,又称《阳关三叠》,是千古传唱的送别诗,从“劝君饮酒”的细节可以看出写的是饯别宴会。①是北宋词人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中名句,从“执手”的细节可以确定写的是握手道别之时。③是北宋词人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一词中的名句,从“别后”、“魂梦与君同”的描写中可知写的是别后的思念。④是唐代诗人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中的两句,写的是与亲人久别相见,文姓氏以为是初次见面的人,听到名字后,方才醒悟,回忆起10年前的容貌。本题难度不大,四首诗词均出自中学课本,是考生熟悉的内容。即使遗忘了,诗词语句通俗易懂,稍加分析即可做出准确判断。8.给青年歌德带来世界性声誉的作品是他的书信体小说______.A.《浮土德》B.《少年维特之烦恼》C.《新爱洛伊丝》D.《诗与真》解析:本题考查外国文学常识。正确选项渭B。歌德是德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最伟大的诗人、作家和思想家。本题难度不大,但要注意题干中的两个关键词。“青年”和“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歌德25岁就写的书信体小说,小说出版后在欧洲掀起了“维特热”,为青年歌德带来了世界性声誉。《浮土德》是歌德的代表作,但他是歌德倾毕生心血与晚年才完成的史诗性的巨著。这一选项的干扰性很强,没有仔细看题目的考生容易选错。《诗与真》是歌德晚年撰写的长篇自传体小说,《新爱洛伊丝》也是书信体小说,但它是法国作家卢梭的作品。9.下列史书中,属于编年体的是:A.《史记》B.《通典》C.《资治通鉴》D.《通鉴纪事未来》解析:本题考查文体知识。正确选项为C。编年体是以年代顺序记载来势事实的史书体裁。《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和政治家司马光。D项《通鉴纪事未来》是南宋的袁枢根据《资治通鉴》所记载的重要史实,以事件为中心编纂的纪事本末体史书。A《史记》是司马迁所著的纪传体史书。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是三足鼎立的古代史书体裁。B.项《通典》是我国第一部典章制度专史,开创了典章制度专史的编撰方法。10.下列国家中,其法律制度属于大陆法系的是:A.加拿大B.印度C.法国D.澳大利亚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知识。正确选项为C。法系、是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形式上的某些特点,对各国法律体系做的分类。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要法系,大陆法系的代表有德国,法国等;英美法系当然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本题可以从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与英美的关系上推断出三国属于同一法系。11.“合理使用”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法律允许他人自由地使用享用有著作权的作品而不必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也不必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下列行为属于“合理使用”的是:A.报纸转载其他报刊上刊登的文章B.甲为撰写博士论文,复印乙已发表的文章作为参考文献C.某辅导班因市场上没有某教材,为学生复印该教材30份D.某人在自己的论文中引用他人著作中的内容,没有注明出处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知识中著作权使用问题。正确选项B。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科研人员使用,只要不出版发行即属合理使用。可以在四个选项的对照中,凭借法律常识排除A,C,D三项。12.《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的第一顺序继承人中不包括:A.配偶B.子女C.父母D.兄弟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知识中有关继承权的问题。正确选项D.《继承法》规定的继承顺序是,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亦可根据生活常识判断,一般来说,配偶、子女、父母当然要优先于兄弟姐妹。13.在下列税种中,属于资源税种的是:A.营业税B.所得税C.房产税D.城镇土地使用税解析:本题考查税法的基础知识。正确选项为D。可以从对题干中“资源”一词的理解入手,营业税、所得税、房产税都和“资源”无关。我国税制按课税对象一般分为流转税、资源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五大类。现行的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中均属于资源课税的范畴。14.管理者在做以下工作时,一般需遵循的正确程序是:①分析评价各方案②确定决策目标③选择满意的方案并实施④认识和分析问题⑤拟订备选方案A.①②④⑤③B.④②⑤①③C.⑤④②①③D.⑤④①②③解析:本题是从语文角度考查管理学常识。正确选项为B。题目要求选出正确的管理程序,实际上是考查语序的排列要符合事理逻辑顺序,显然,正确的程序是:认识和分析问题——确定决策目标——拟定被选方案——分析评价各方案——选择满意的方案病施事。15.散光是一种常见的视力缺陷,发生散光后,光无法聚焦,其形成原因是:A.角膜或晶状体弯曲度不均匀B.眼球前后径过短C.角膜弯曲度变小D.视网膜与晶状体间的距离过长解析:本题考查生理学常识。正确选项为A。散光学是角膜和晶状体弯曲度不均匀,光不能聚焦所致。B,C两项都是远视的情况。D项是近视。二.填空题16.下列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词句。①记者的不断追问,使他陷入十分尴尬的___________.②自出生出来,他第一次在北京_________了一个愉快的春节。③画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__________着几个衣衫褴褛的人。A.地步度过装点B.地步渡过点缀C.境地度过点缀C.境地渡过装点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辨析,考查重点是结合具体语境准确选用近义词语的能力。正确选项是C。第一组词语中“地步”指所达到的程度;“境地”指所处的景况或所遇到的情况,多用于消极方面。根据①句的语境,用“境地”比用“地步”更恰当、贴切。第二组词语考查的重点是“度”和“渡”的不同。“度”的基本意思是时间上经过;“渡”的基本意思是由此岸到彼岸。②说的是国春节,很明显要用表示时间上经过的“度过”。第三组词语中“点缀”和“装点”有相同的用法,但“点缀”侧重则在“点”,是略加衬饰;“装点”侧重在“装”,是装饰。③说的是“熙熙攘攘”中的“几个”,选用“点缀”更加贴切。17.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关联词语。我们到了脑筋疲倦的时候,往往随意地将课本以外的书籍取来阅看,________这书籍就成了常和我们亲近的一种消遣品。__________我们______以它当作消遣品,没有什么大关系,也就没有严格的选择。A.因此因为虽然B.但是因而既然C.但是因而虽然D.因此因为既然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正确选项为D。关联词语的选择主要靠语感审读加逻辑分析,从整个文段来看,第一个横线上应填入表示因果关系的词语“因此”,而不是转折性的词语“但是”,所以只有A,D两项可以。第三个横线后“以它做消遣品”是已经肯定的前提,所以应选“既然”,而不能用表示让步关系的“虽然”,从而排除A项。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合。在_____关于在中小学生实行统一收费的若干规定______的听证会上___各方代表争论的焦点是__一费制__能否真正彻底解决中小学生乱收费问题
本文标题:2004年GCT考试全国统考试题语文试卷及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071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