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02年江苏扬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扬州市2002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扬州市2002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17分)1、下列加点字与所举例子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差.使(chāi)A.差.错B.质量差.C.出差.D.参差.2、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字是错别字,请在横线上订正。(4分)(1)由.然而生(2)万事具.备(3)迫不急.待(4)相题.并论3、名言佳句填空(任选三句,每句中错、漏、添一字,该句不给分)(3分)(1),润物细无声。(2)夜谏卧听风吹雨,。(3)人无远虑,。(4)谁言寸草心,。(5)人生自古谁无死,。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错、漏、添两字,该小题不给分)。(2分)(1)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藤野先生》)(2)后值倾覆,,,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桃花源记》中,作者虚构了一个人人平等、幸福自由的“世外桃源”,这与东晋末年的黑暗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否定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B.《“友邦惊诧”论》一文中,作者抓住敌论要害,先驳论点。后驳论据,批驳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种种廖论,揭露了英、法、美等所谓“友邦”妄图瓜分中国的狼子野心。C.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竞选州长》一文中,以自己在竞选纽约州州长过程中遭受的种种诬陷、攻击,揭露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虚伪性和欺骗性。D.《石壕吏》最后一句“独与老翁别”,暗示老妇已被抓走,表明连年战乱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多么深重,也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6、下列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修改(删、改、添、调,不得改变原意)。(4分)(1)中考在即,每一个考生都做好了复习迎考。(2)经过前一阶段的综合整治,市区的垃圾问题得到了改观。二、阅读理解(23分)扬州市2002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矣。7、下列架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浮光.跃金B.至若春和景.明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四时之景.不同(《醉翁亭记》)C.去.国怀乡D.连月不开.委而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大门中断楚江开.(《望大门山》)8、下列加点的“于”与“多会于此”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B.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D.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翻译:10、联系《岳阳楼记》全文,说说上文第2、3两段中迁客骚人登楼“览物之情”为什么不同?(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4题。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试干了泪。怕他看见,他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扬州市2002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第3页共10页没人。”等他的身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11、文中详写“父亲”买橘往返的艰难过程的作用是。(2分)12、“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句中的“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13、文中“我”的两次流泪有什么不同?试作简要分析。(2分)14、“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面没人。’”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从“回头”中感受到了什么?(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扬州“八怪”是指康乾年间活跃在扬州的一大批艺术家,他们往往..书画俱佳,甚至是诗、书、画三绝,不少人还善于治印。所谓“八怪”,一般指金农、黄慎、郑燮、李、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八人。也有将华、高凤翰、陈撰、闵贞、李、边寿民等列入的。“八”不一定是实数。这批画家大多出身于封建社会下层,他们都比较接近社会现实和普通老百姓,以扬州为活动中心。当时画坛因循守旧,固步自封,造成了一种重模仿、轻创造的风气。“八怪”们不满这种画风,在扬州这块富有生气土地上,打破束缚,各抒已见,形成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独特风格。A他们的画风和正统派的画风相对立,B受到种种排挤与非议,被称为“怪”。但是后来“八怪”的名声却越来越大。他们画有山水、花卉、人物、飞禽、楼阁、骏马、翠竹、奇石、佛象、鬼怪等等,题材非常广泛。“八怪”的画借物咏志,C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D有着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相当高的地位,在世界绘画史上也留下了重要的篇章。“八怪”的作品对后世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我国近代的名画家任伯年、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等都曾受他们的影响。在国外,“八怪”作品遍及世界各大博物馆,有些国家还建立了“八怪”的研究组织。15、文中加点的“往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16、把文中方格处需要填写关联词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A、B、C、D、17、下列对上文有关内容说明正确的一项是:()(2分)A、“扬州八怪”就是指康乾年间活跃在扬州的金农、黄慎、郑燮、李等八位艺术家。B、“扬州八怪”全都出身于封建社会下层,所以他们都比较接近社会现实和普通老百姓。C、“扬州八怪”的画风和正统派的画风相对立,受到种种排挤与非议,被称为“怪”。扬州市2002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第4页共10页D、“扬州八怪”的研究组织遍及世界各个国家,世界各大博物馆都收藏了他们的作品。三、作文(60分)对80年代出生的人,有人总是担心:“这代人不能吃苦,缺乏意志,不会合作……怎么得了。”但也有人说:“这代人见多识广,肯动脑,有闯劲……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对此,我们80年代出生的青少年有什么看法?请以“我们这代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可从某一方面反映我们这代人的特点,也可从不同角度围绕一个主题反映我们这代人的特点;可记叙身边的事情,可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抒发自己的情怀……②或反映自身缺陷,引起我们这代人正视;或显示自身特点,展示我们这代人风貌……③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第二部分(满分50分)四、语言理解与运用(20分)18、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办事不与人商量,喜欢自出心裁....,不考虑后果,常常妨害大家的利益。B、吴垠在当选班长那天的班会上,振振有词....地发表就职演说,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C、学校篮球队在区内取胜后,又在市里夺冠,现在已经偃旗息鼓....,回到了学校。D、我们严正警告吕秀莲,莫以为挟洋就可以妄自尊大,就能够肆无忌惮....地分列祖国。19、根据下面的内容,依照加点的语句,在横线上各接写一句话。(4分)入团那天,春光融融,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校园里绽满鲜花,团旗映着我们的面颊。那一刻,我的心里,蓝天如同浩瀚的海洋;白云;鲜花犹如我们灿烂的未来;。20、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按要求写一句话。(4分)卢梭并不因为披露自己的忏悔而威信扫地,相反,他逝世后,巴黎举行了隆重的仪式,他的遗体被葬到伟人公墓。“包公”请刑,并未因此遭天下人耻笑,反使天下人觉得他执法如山,更受到人们的信任和爱戴。①为这段话续写一个中心句:②若接着举反面例子,请写一个过渡句:21、下面是某班同学向社会提出倡议的一段文字,划线部分有毛病,请在下面横线上修改。(5分)目前正是植树造林的大好季节,一年之计在于春①,为此,我们提出如下要求②:社会各界和广大公民要积极响应植树造林、造福子孙的号召,踊跃投身到绿化家乡、美化环境中去③;人人从植一棵树、种一株苗做起,自觉实行公民应尽的义务④;要勇做扬州市2002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第5页共10页绿色卫士,敢于制止破坏绿化的行为,敢于同破坏社会治安的行为作斗争⑤。让我们用汗水浇灌绿树,共建美好家园。①②③④⑤22、请根据右边图表中的有关数据,用文字说明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0年来的变化情况和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情况。(限40个字以内,4分)五、阅读理解。(30分)(一)清朝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指挥大军赴新疆作战时,在东起潼关西到新疆的数千里路上,他让士兵们沿途遍植杨柳。至今,在平凉、阿克苏等地,还能看到几个人合抱的柳树。人们为铭记左公光复疆土,戍边植树的功绩,便将这些杨柳称为“左公柳”。“左公柳”诞生于一百多年前。那时候前辈们在征战中不忘植树,保护生态环境,功莫大焉。有一位科学家曾经用多种公式对古树的价值作过测算;一棵五十年的老树,一年对人类的贡献相当于十几万美元的价值,其中包括产生氧气,防止大气污染、涵养水分、防止土壤侵蚀等等。“左公柳”生长一百多年,从原来幼嫩的苗木成长为参天大树,可见当年植树质量之高。可是我们有少数单位与个人为了尽快完成上级分配的植树任务,栽树敷衍了事,今日栽下去,日后“植”之不理,不浇水,不施肥,让其自生自灭。结果往往是“年年栽树年年荒,年年栽在老地方”。对照“左公柳”,这些植树不负责任的人应该自省。①“左公柳”改善了生态环境,造福边疆人民,边疆人民也对“左公柳”倍加珍惜。②为保护这些古树,哈密人民把每株“左公柳”都认真编号,朝夕善待。③如今,“左公柳”的精神在发扬光大,驻新疆的人民子弟兵响应江泽民主席“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的号召,在戈壁大漠上挖土填石,建造绿色屏障。④在“梨城”库尔勒,子弟兵们从二十多公里外的地方运来泥土,栽花种草,迎来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美丽景象。“左公柳”,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植树造林,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义务。植物造林是百年大计,愿我们一代代人埋头苦干,奋斗不息,真正做到年年植树,年年添绿。(选自2002.3.25《人民日报》,扬州市2002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第6页共10页有删改)23、“昔日寸草不一,风沙狂虐;今日绿树成荫,风沙‘停步’。”这句话应插在第四段前。(2分)24、第3段中所说的少数单位与个人“栽树敷衍了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25、下列对上文有关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本文通过赞颂前人和如今子弟兵植树的功绩,号召人们发扬“左公柳”精神,大力植树。B、第二段用科学家对古树价值测算结论作论据,有力地说明了植树对环境的保护作用之大。C、第3、4两段都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从而有力的突出了“左公柳”的精神实质。D、植树保护环境,利国利民,植树需要务实苦干,这就是“左公柳”给我们的启迪。(二)①巍峨的大山,穿着威严的华装,显示它至高无上的存在和生命的永恒。跳跃的山溪,一路嬉
本文标题:2002年江苏扬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059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