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1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
安徽省人民政府文件皖政[2015j16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安徽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安徽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加快建立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现就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制定如下方案:一、基本思路(一)坚持公益方向,落实政府责任。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要求,强化政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责任,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质,确保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资金保障可持续。(二)坚持整体联动,统筹协调推进。实行三医联动、内外联动、上下联动、区域联动,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药品供应、公共卫生、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三)坚持重点突破,创新体制机制。围绕医改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引入市场机制,重点在公立医院改革、医保管理体制、分级诊疗制度、医药价格形成机制、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等方面试点先行,探索创新,激发活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事业。二、主要目标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科学合理,以药补医全面取消,医药价格全面理顺,合理用药用材机制较为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健全,中西医协调发展,多元办医格局基本形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以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药品、耗材、设备回归合理价值;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管办分开的医保运行机制探索取得突破,科学有效的医保支付制度基本建立,相互衔接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更加健全。努力做到患者负担不增逐减,医务人员收入不减逐增,医院总收入合理有限增加,财政投入合理有效增加,医疗服务体系能力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就医满意度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逐步提高。2017年基本完成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重点工作和任务。2020年基本建成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三、重点工作任务(一)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1.建立科学合理的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制度。(1)2015年4月1日起,全省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2)下放定价权,市、县属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下放到市级管理。(3)合理降低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部分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到2堕王生全省公立医院药品、耗材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重控制在40%以L—________—————一—————、-—一————k下,其中县级公立医院和城市二级医院控制在35%左右,城市三__/—’————--、~甲医院控制在45%左右。(4)提高诊疗、手术、护理、床位和中医服务等项目价格,拉开不同等级医院、不同技术水平医疗服务差价,建立充分体现医疗技术服务价值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保障公立医院良性发展,基本医保持续健康运行,群众就医负担不增加。(省物价局、省卫生计生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医改办等负责。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2.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1)各级政府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由政府负责同志担任主任,各有关部门参加,主要负责公立医院编制和人员规模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监管、法定代表人聘任等重大事项。耋量么趣&金室设在同级卫生计生部门。咸立——————一—~、、~—————t'省属公立医院管理中心,负责省属公立医院运行监管。(2)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法人治理结构o(3)构建以战略规划、全面预算、绩效考核、质量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审计监督为核心的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制度。(省编办、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负责)(4)实行院长负责制,明确院长任职资格条件,推行院长职业化、专业化,落实公立医院经营管理自主权。(5)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医保支付、财政补助、工资总额挂钩。(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编办、省医改办等负责)j.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l)实施编制、岗位总量控制和备案管理,(省编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计生委等负责)落实医院用人自主权,由医院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公开招聘。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合同管理,同岗同待遇,形成双向选择、合理流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激励有效、保障公平的灵活用人机制。(省卫生计生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编办等负责)(2)医院工资总额与服务质量、数量挂钩,与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收入和大型设备检查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重挂钩,与控制基本医保费用增长挂钩,与控制医院资产负债率挂钩,医院人均收入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有较大幅度提高,力争到2017年~-¨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比倒垫到40%。(省卫生计生委、省人———————一~、、~J___----.‘‘’—_一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等负责)(3)实行绩效工资制,健全绩效考核体系,拉开收入差距,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4)合理确定医院院长绩效工资水平,薪酬由基本年薪、绩效年薪、任期激励收入三部分构成,根据考核结果由财政据实安排。(省卫生计生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等负责)4.推进医务人员保障社会化管理。按照国发[2015]2号和国办发[2015]3号文件精神推进全省各级公立医院(含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保险制度改革o(l)对改革前已退休人员,保持现有待遇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2)对改革后参加工作的人员,通过建立新机制,实现待遇的合理衔接o(3)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通过采取过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等负责)5.完善政府投入和资产管理制度。(l)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补贴、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和紧急救治、支边支农等公共服务予以保障。逐步提高财政补助水平,投入情况纳入年度考核。(2)长期债务纳入同级政府性债务统一管理,逐步化解。(3)政府职能部门履行资产监管职责,加强医院资产监管,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省财政厅、省卫生计生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发展改革委等负责)(二)建立分级诊疗制度。6.建立分级诊疔激励约束机制。(1)综合运用价格、医保支付、绩效考核等激励约束措施,并辅以必要的行政规范,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力争到2017年基本形成分级诊疗制度。(2)制定常见病种入院、出院标准、转诊办法和医保支付办法,拉开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医保住院起付线与报销比例。(3)优先诊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的患者,提高报销比例,未经基层首诊直接到二级以上医院就诊的非急诊患者,降低报销比例o(4)强化功能布局与分工协作,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承担首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分流公立医院普通门诊。(5)-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在县域内基本解决,2015年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省卫生计生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等负责)7.建立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以协同服务为核心,以医疗技术为支撑,以利益共享为纽带,以支付方式为杠杆,建立多种形式的医联体。(l)城市以三级医院为龙头,与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城市医联体,省属公立医院根据省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牵头组建城市医联体,重点支持皖北地区。(2)县域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与乡镇卫生院建立县域医联体,按照县管乡用、适时轮换的原则,鼓励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副圭任医师以上或本科以上且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人员由县级公立医院统一管理,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服务能力,强化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3)在医联体内建立分工协作机制,通过技术骨干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轮岗、远程诊疗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优化整合、合理流动、下沉基层,引导患者在基层首诊、康复治疗。(省卫生计生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医改办等负责)8.推广全科服务。(l)在每个乡镇和城市社区,依托有资质的全科医生或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组建若干个全科医生服务团队,采取签约服务模式,为辖区内所有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初级诊断和双向转诊等全科服务,签约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个人共同分担。(2)落实包保责任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团队化服务和家庭医生负责制。2015年,每个县(市、区)都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取得经验后全面推开。(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医改办等负责)(三)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9.科学制定全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l)按照《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的目标和原则,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合理确定省、市、县公立医院数量、规模和功能定位,优化调整仓立医院布局结构,构建布局科学、规模适度、层级合理、功能完善、协同有序、运行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优先加强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支持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县级原则上设一个县办综合性医院和一个中医院。市级和省级按人口规模合理设置市办和省办综合性医院。(3)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4张的,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逐步增加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人员,到2020年医院医护比达到1:1.25,市级及以上医院床护比不低于1:0.6。(省卫生计生委、省发展改革委等负责)(4)加大对皖北、大别山区等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地区的支持力度,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等负责)IO.进一步放开社会资本办医市场。(l)在医疗卫生资源规划中为社会资本办医留出足够空间,优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力争到2020年社会办医床位数占全省比例超过25%。(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计生委等负责)(2)建立公开、透明、平等、规范的社会办医准入制度,采取预审批、联合审批等办法简化审批手续,500张床位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下放至县级卫生计生部门审批。(3)鼓励社会力墨与公立医院共同举办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支持发展专业性医疗管理集团。支持以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公私合营等多种形式兴办医疗机构。(省卫生计生委等负责)(4)在市场准入、医保定点、能力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科研立项等方面,非公立医疗机构(含个体诊所)与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5)非公立医疗机构所需专业人才纳入当地人才引进总体规划,享有当地政府规定的引进人才的同等优惠政策。(省卫生计生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负责)11.完善社会办医优惠政策。(l)非营利性民营医疗机构可加速提取固定资产折旧。(省财政厅等负责)(2)政府对非营利性民营医疗机构进行综合绩效考评,并根据考评结果给予奖补。(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等负责)(3)允许社会资本举办的各类医疗机构通过有偿方式取得的土地、投资形成的房产、设备等固定资产抵押贷款。(安徽银监局、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等负责)放宽对营利性医院的数量、规模、布局以及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的限制。鼓励社会办医的具体优惠政策由各市、县(市、区)依据有关法规制定o(省卫生计生委等负责)(4)对同一地区、医院级别相同的同类病种,非公立医疗机构和公立医院执行同等医保付费标准,医保基金按季度提前预拨。(省卫生计生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等负责)(5)探索呆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逐步将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o(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等负责)12.完善多点执业制度。(l)全面推行医师多点执业,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
本文标题:1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026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