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2008年高考宝安区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
2008年高考宝安区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历史2007.09本试卷共六页,3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满分75分。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韩非子》载,商代“殷之法,弃灰(垃圾)于公道者断其手”。说明商朝A.社会矛盾尖锐B.乱丢垃圾的问题十分严重C.高度重视公道的维护D.重视环境卫生2.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材料最能说明A.指南针用于风水观测B.广州出现了专职气候观测师C.北宋时就发明了指南针D.航海使用多种观测技术3.以描写古人智谋和浩大战争场面为突出特色的(我国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是A.《水浒传》B.《三国演义》C.《西游记》D.《红楼梦》4.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到:……宝玉的荔枝色哆罗呢箭袖……,宝玉的俄罗斯国出品的雀金裘氅衣……凤姐的大红洋绉裙……冯紫英拿来推销的鲛绡帐……抄家时没收的洋灰皮、洋呢、哔叽、姑绒、天鹅绒等呢料……上述材料反映了清朝中期A.外国商品普遍进入市民家庭B.官宦人家使用外国奢侈商品C.进入中国的商品主要是纺织品D.外国商品丰富了中国民众的生活5.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清朝乾隆时期,水患频繁B.与水争地C.清朝腐败,疏于治水,水患频繁D.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尖锐6.1866年,左宗棠奏准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局内设有船政学堂。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训》、《孝经》,兼习策论。以上学习内容充分反映了船政学堂A.西学为体,中学为用B.教学以近代西方科学技术为主C.不重视传统经典的修习D.摆脱了传统文化的影响7.清末的北京街头,到处是对谭派京剧唱腔的众口模仿:“家国兴亡谁管得,满城争说‘叫天儿’”(狄楚青《庚子即事》)。本质上反映了A.谭鑫培(谭叫天)京剧艺术水平高B.京剧艺术取得艺术上的统治地位C.北京人喜爱京剧艺术D.清末北京民众昏昧8.“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阳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引起上述社会风貌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9.孙中山在回忆19世纪末广州起义时说:“当初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勿感敢与吾人交游也。”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是当时的主流B.广州起义损害了人民利益C.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D.清政府尚未完全腐朽10.最能全面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B.废除二十一条C.勿作五分钟爱国心D.打倒卖国贼曹、章、陆11.右边图示教材最有可能出现在我国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B.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C.“十年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12.下列表述,与史实不符合的是A.1954年,李建国的父亲参加了人大代表选举B.1958年,李建国放学后,上山砍柴参加大炼炼钢C.1977年,李建国参加高考,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D.1979年,李建国的舅舅回国,来到深圳经济特区创办了一家服装加工厂13.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会议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三大C.十四大D.十四届三中全会14.汉高祖轻徭薄赋、休养生息,苏俄推行“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邓小平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三者共同的经济根源是A.农民渴望增加收入B.小农为主体的生产方式C.政府希望增加农民富裕D.封建生产方式15.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农业科技有了重大发展,其中,创新水稻育种理论,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农业科学家是A.李四光B.钱学森C.邓稼先D.袁隆平16.在举行公民集会的哪天,所有的男性公民纷纷涌向一个公共场所,在那里选举与罢免公职人员,并决定是否判处某个公民的死刑。这样的场所应是A.罗马的元老院B.雅典的广场C.美国的国会山D.英国的法院17.古希腊的圣贤先哲从客观实际出发,俯察人生,对人的价值提出了许多闪耀着人文主义光芒的阐述。其中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是A.“自由是天赐的”B.“人是万物的尺度”C.“认识你自己”D.“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18.15~16世纪的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发展的积极作用,不包括A.引起“商业革命”`B.加速资本原始积累C.指南针传入欧洲D.打破大洲间的相对孤立19.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搭配错误的是A.彼特拉克——以“人学"对抗“神学”B.拉伯雷——提出三权分立学说C.卢梭——倡导“人民主权”说D.狄德罗——宣扬科学与理性20.促使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工厂制度—大企业演变的根本动力是A.工业革命B.资产阶级革命C.世界市场扩大D.殖民扩张21.就经济全球化的漫长过程来看,“电气时代”所产生的作用是A.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时代B.使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C.电话、无线电报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D.帝国主义把世界瓜分殆尽22.有俄罗斯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A.实行自由放任政策B.大力拓展世界市场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积极发展知识经济23.下列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使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B.有利于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C.有利于国际资本的流动D.客观上扩大了世界购买力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不包括A.实行国有化B.制定指令性经济计划C.扩大政府开支D.政府直接采购25.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互联网的诞生B.城市化进程加快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D.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75分。26.(13分)阅读材料:《野老歌》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注:作者张籍(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野老歌》反映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13分)要求史论结合,论据用自己语言阐述,亦可摘抄原文;不同论点,论据可重复。27.(16分)阅读材料:【材料一】在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到来时,德国小资产阶级强烈希望得到国家的保护,推行保护关税政策,保证就业,保持社会地位的稳定性。(注:德国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王国”,小资产阶级占全部人口的40%以上。包括小企业主、小商人、农民(中、小农)、中下层官吏、职员以及大多数知识分子)1930年,德国魏玛政府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增加群众捐税75000万马克,同年6月,政府又征收人头税……同年12月,又征收其他群众捐税,使人民群众增加了8亿马克的负担……1932年德国纳粹党魁希特勒在《致民族呼吁书》中说:“……共和制和历届政府毁灭了德国的一切。它们本身最终被取消的时候来到了!”【材料二】在俄国十月革命和德国十一月革命影响下,“社会主义”在德国工人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中有很大影响。纳粹党1919年初建立时取名“德国工人党”,1920年改名“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希特勒对“民族社会主义”作了这样的解释:“民族社会主义是维护私有财产的。个人为社会牺牲,这是民族主义;社会为个人服务,这是社会主义。这两点结合起来,便是民族社会主义。”纳粹党负责宣传的戈培尔写道:“选民的绝大多数始终是愚蠢、粗鲁、盲目的。他们很容易被蛊惑者和政客所蒙骗。”纳粹党提出的一份备忘录强调“民族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最高原则是社会主义”,“要求提供充分的工作岗位;使在劳动岗位的劳动者能过富裕的生活;保障工作和赢利(基本上让无产者得到产业)”;“保护中等阶层”,“限制垄断资本家的利润来源”。希特勒认为,要使德国强大,还要消灭犹太人等劣等民族,用“刀和剑”建立一个大帝国……1928年,希特勒在修改《25点纲领》中的“反资本主义”部分时对垄断资本家私下说,“党坚持私有财产的原则”。希特勒多次向大资本家保证,绝不触犯私有财产和企业家的主权。据估计,1930—1932年间德国垄断资本对纳粹党的资助达7000万—9000万马克。【材料三】1930年9月13日进行国会选举,希特勒首先把党内数千名训练有素的演说家派往农村和中小城市,去争取对现状不满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他们所到之处立即举行各种群众集会、演讲会、青年集会、火炬游行等活动,到处散发传单,张贴广告。据记载,在1930年9月的竞选活动中,纳粹党举行了3.4万次竞选大会,有2000—3000名在纳粹党演说学校培养的演说家,其中有1000名专门为竞选训练的宣传家登台表演。1932年7月31日国会举行选举,希特勒纳粹党获得选票达1370万张,占全部选票的37.3%,国会席位增至230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1)依据材料一,概括德国内部解决危机的主张。(3分)(2)依据材料二,评价纳粹的民族社会主义思想。(6分)注:要求史论结合(3)依据上述材料,分析纳粹党赢得选举的原因,据此谈谈你对当时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选举的认识。(7分)28.(10分)阅读材料:日本银行的《经济统计月报》显示,在1984年到1989年间,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年平均增长率为19.9,远远超出了同一时期贷款年平均增长率的9.2%;同时对房地产融资余额也从1984年的17万亿日元增加到1989年的43万亿日元。在1985年到1989年间,日本企业的资金需求为61.7万亿日元,而同期却筹措了233.1万亿日元,其中有171.4万亿日元用于非生产性支出。也就是说日本企业筹措到了实际生产需求的近4倍资金,其中有近75%被用于股票或土地投资等。随着日本出口迅猛增长,日美经济摩擦加剧,1985年9月共同签署了“广场协议”,日本承诺日元升值和改变经济结构。由于日元持续升值,成本增加,出口锐减,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当时,“股价神话”和“土地神话”——什么都可以跌,只有股价和地价不会跌——被投资者普遍认为是真理。日经平均指数从1985年年底的13000点暴涨到1989年12月29日的历史最高点38915点,随后快速下滑,到1992年8月中旬,股指已降至14309点,接近泡沫开始时的13000点。与此同时,地价进入了痛苦的缓慢下跌通道。金融、土地投机泡沫崩溃,日本进入了长达十余年的萧条期:日经平均指数降至8000点;地价跌为最高值的20%左右;在1992年到2001年期间,各银行的不良债权损失总额高达90万亿日元,约占泡沫期贷款增量的80%。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今天的中国面临着与当年日本极为相似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吸取那些教训,从而避免重蹈覆辙?(10分)29.(12分)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1)概括材料
本文标题:2008年高考宝安区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857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