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2007-2008年度学校创建精神文明单位(标兵)工作总结
-1-2007-2008年度学校创建精神文明单位(标兵)工作总结常州市雕庄中学学校坚持走自主办学,主动发展,夯实基础,自强内涵之路,围绕学校新一轮三年发展的目标,办学思路进一步清晰,办学理念进一步明确。学校坚持德育为先,教学为主,科研兴校,发展特色,抓好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各方面工作又有较大的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目标引领,孜孜追求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不仅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还必须有明确的管理目标。制定学校管理的目标,是办好学校的必要条件。它不仅能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而且能团结和鼓舞学校全体成员同心同德为办好学校而努力。我校在通过江苏省示范初中验收的基础上,讨论制定了“巩固和发展创建成果,推进学校主动发展2004-2006三年发展规划”,提出五个“更”的新的办学目标,明确了三个“面向”、三个“坚持”的办学理念。2007年,通过市教育督导三年回访评估验收,被评为优秀等级,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讨论制定了“自强内涵,主动发展2008-2011三年发展规划”,提出了争创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工作目标,学校的办学思路更加清晰,目标体系更加完善,内涵更加明确。根据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制定每学期的学校工作计划,分解目标和任务,每学期做好学校总结和专项总结,检查落实情况,评议目标达成度。我校制定的学校发展的目标体系,是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原有基础上,按照社会和教育形势的发展,根据现实可能的条件,提出的不断提高,不断深化的分阶段推进,逐层提高,滚动发展,螺旋式上升的新目标、新要求和新任务。这种不断更新和提升的学校奋斗目标是为实施学校管理职能树起的新的方向标,具有导向作用、标准作用和激励作用,它可以团结和凝聚教师的力量,引导和激励全校师生不断朝着学校发展的明确方向,朝着新的奋斗目标而努力进取。2、狠抓“三风”,凝心聚力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是一所好学校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我-2-校持之以恒抓好“三风”建设,经过全校师生长期努力,形成了具有本校特点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求真、求实、求新、求精;尽责、尽力、尽心、尽情;学德、学识、学勤、学能。学校“三风”的内涵深刻,特点鲜明,四“求”、四“尽”、四“学”言简易记,要求有层次,逐层提升。勤奋、踏实、求真、求实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实现基本现代化学校,创建省示范初中,建设现代学校、优质学校、精品学校就是对求新、求精的追求。尽责尽力、扎实工作是教师工作的本职要求,尽心尽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满腔热情地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对教师工作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要先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品质,才能更好地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现代化祖国的本领。学生在学德、学识的过程中,要做到勤奋刻苦,提高本领和能力,以“勤”和“能”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德识”水平,学风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既是目标和任务,又是要求和手段,每个学生都要以此为追求的目标,养成良好的学风。我校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以扎实推进“三风”建设。首先抓好宣传教育,阐释“三风”的内涵和要求,使全校师生形成思想共识,明确“三风”的要求,以落实到行动上。其次,加强学校管理,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抓好检查考核,规范师生行为。再次,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抓好师德师风教育,开展创建市文明标兵单位活动,组织开展文明班级、卫生流动红旗竞赛,加强教育科研,抓好教研活动,使各项规章制度、“三风”要求等得到有效落实。以“三风”为要求,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学校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近年来,学校面貌又有新的变化,办学条件又有明显改善,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教师在工作中充满了热心和爱心,尽责尽力,关爱学生。学生们讲文明,懂礼貌,遵守纪律,努力学习,受到了家长、社会和上级部门的肯定。3、德育为先,注重实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注重德育的基础性,抓好学生基础文明的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追求一种客观的实实在在的-3-效果,是我们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点。健全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保障。学校成立了由校长负责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校长、教导主任、团书记、班主任、家长委员会、社区辅导员组成的德育工作队伍,并聘请街道司法办的路菁主任担任校法制副校长。学校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学习,商讨学校德育工作,每学期制定好德育工作计划,安排好德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期末做好德育工作总结。根据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要求制定好各班和团队的学期计划,安排落实好德育活动,并做好总结交流工作,加强班主任工作考核,每学期结合考核,评选优秀班主任。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摇篮,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接班人的场所。我们以创建市文明单位标兵、市学习型单位为要求,认真组织师生学习政治理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宣传栏、班会、广播、政治课、校本课程以及每学期一次的主题班会评比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法规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教师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以“八荣八耻”为标准,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重视抓好学生生命安全教育,诚实守信教育,以及明辨是非、文明上网的教育。德育要成效,必须寓德育于活动之中。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每学期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组织开展生命教育健康成长,禁毒教育“六个一”,迎奥运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系列教育活动。以此为主题,组织观看电影电视片,举办报告会、讲座和图片展览,开展主题班会、黑板报评比,举行征文、演讲比赛等,每学期由法制副校长作一次法制宣传或禁毒教育的报告,每年暑假请消防东南中队官兵为初一新生进行军训,每学期坚持开展校园十二项常规管理检查评比活动,组织开展文明班级、卫生流动红旗竞赛活动,每学期都要组织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到校外德育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等,以活动吸引学生,在活动中教育学生,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情操。-4-整合育人与教学的关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学校育人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已全面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进一步明确了课程功能的根本转变,进一步肯定了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的作用。新课程的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能力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增强教学的德育功能的意识,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德育内容,努力寻找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结合点,寓德育于智育教学中,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如政治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学习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内容,向学生展示百年中华民族的屈辱和斗争史,让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国家兴亡之因,从而坚定政治信念。又如英语学科,老师在上课前与学生共同摄制校园景色,学生到商店购买衣服的片断,以及常州新建的城市景观和交通路线等,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既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近几年来常州城市的巨大变化。如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与人合作的品质的培养。而新开设的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更突出其德育教育的功能。办好家长学校,加强社区联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立体德育网络,充分发挥社区德育的作用。开好家长会,组织家长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宣传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和知识。要求班主任坚持家访制度,利用校信通和校园网平台,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以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我们与雕庄街道社区、消防东南中队、雕庄派出所紧密联系,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组织参加全市“捐出一张废纸,奉献一片爱心”活动,积极参与雕庄街道全国卫生城市的创建活动。与消防东南中队签订军民共建、文化育人协议书,开展军地合作联谊活动。与雕庄派出所联合,建好学校警务室,做好校门口的综合治理工作,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德育功能。校园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它不只是崭新的校舍,优越的办学-5-条件,它反映出的是学校的一种内涵,它是全校师生的凝聚力,是学校发展的推动力。我们首先重视抓好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这是核心。不断创新的目标,具有导向、标准、激励作用,可以团结和凝聚师生的力量。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学校传统文化影响的积淀和传承是一种精神氛围,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抓好校园人文文化建设,这是关键。以人为本,尊重和关爱,严格要求和全面关心相结合,领导与教师、老师与学生,平等民主,教师要充满爱心,学生尊重老师的劳动,建立宽松和谐的校园人文文化,是一种良好的育人氛围。第三抓好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这是基础。重视维护和保持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按照绿色学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校园环境建设的合理性、优美性和品位性,重视做好环境布置工作,充分体现其教育性。2008年,通过市绿色学校的工作验收。第四,重视抓好校园活动文化的建设,这是保障。活动是校园文化的载体。体育、文艺、德育活动、主题班会、团队活动、学科兴趣活动,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等,精彩纷呈,可以使学校文化更加丰富多彩。4、精心组织,推进“课改”我校以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为契机,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切实转变教学观念,精心组织课改实验。继续深入抓好学科教学常规的贯彻落实工作,严格教学管理,组织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规划落实课题研究工作,学科教学质量保持了持续稳定的提高。学校继续重视抓好校本培训工作,每学年制订培训计划。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参加市、区全面培训的基础上,这几年我们注重做好总结回顾工作,组织教师参加省级各学科课改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参加市学科名师工作室和课程改革专题沙龙活动。学校组织新老教师师徒结对培训,以老带新,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教学的水平。我们认真组织老师学习讨论市教研室编著的“理性在行动中生成”一书,对我市我校实施课程改革工作作回顾总结。使教师进一步明确了课改的目的和要求:即课程改革呼唤现代学校,课程改革亟需教师自觉,课程改革为了学生的发展。知道了我们在课改中做了哪些事情:接受了新课程的培训,创新了教育管理制度,积极开展了对新课程的研究和实施,加强了课程资源的建设。也了解了课程改革所-6-取得的成绩:即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教学行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课程的管理与开发取得进展,教学评价方式发生了积极性的转变。同时也知道了课改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不高,课程资源的开发滞后于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明显增加,评价与考试的改革没有实质性改变。课程改革的总结和展望为教师进一步深化课改实验指明了方向和要求,使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深化,对课程改革的行动有明显的引领作用。认真组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每学期制定校本教研计划。我们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贯彻市教研室在《学科教学常规》基础上新修订的《新课程学科教学建议》,认真抓好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反思等教学常规的检查落实工作。依据《建议》制定了《落实学科教学常规考核检查工作意见》,以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并将检查考核情况,记录教师教学业务档案。贯彻学科教学常规,课堂教学是重点,我们每学期组织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组织开展课堂教学开放日、开放周活动,讨论制定了《教师听课制度工作意见》,认真抓好开课、听课、评课活动。课堂教学要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优化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整合,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重视加强教研组建设,建立校本教研三个“一”制度,要求各学科组每学期研究解决一个本组教学实际问题,参与开讲一门校本课程,每个老师指导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小组
本文标题:2007-2008年度学校创建精神文明单位(标兵)工作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779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