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06-2007学年度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试题
第1页共9页2006-2007学年度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5分,共33分)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名录的方式确定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是因为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各国政府正在大规模破坏文化遗产③各种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④各种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⑤各国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这是因为①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②民族文化在民族的发展中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③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文化部长孙家正指出:“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世界因不同而精彩”强调的是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文化交流D、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途4、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印刷媒体的推广应用C、广播的出现D、网络技术的推广5、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现在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的主要原因是A、大众传媒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B、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都是第2页共9页真实的C、大众传媒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D、大众传媒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6、“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形象地说明了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B、世界必须形成统一的文化C、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D、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7、美国前总统里根曾经直言不讳地说:“政府要大力推动美国电影走向世界,因为好莱坞的电影走到哪里就把美国的价值观念和商业利益带到哪里。这表明A、文化产品贸易就是为了进行文化传播B、文化产品贸易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C、只有文化产品贸易才能进行文化的传播,其他贸易形式不具有D、我们必须拒绝美国电影8、近代中国接受西方新的人文思想、艺术等,主要是经过日本传入的。当时留日学生之众,不亚于今天的留美潮。这说明A、文化交流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今天的日本文化已经落后美国文化D、日本的文化属于西方文化9、要实现世界文化繁荣,则必须: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②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③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④用欧美文化来同化落后民族的文化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0、下列都属于传统文化的特点的是①具有民族的特色②一旦形成永远不变③具有强大的继承性④在本民族有广泛的认同性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1、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A、传统习俗B、传统建筑C、传统文艺D、传统思想12、2005年4-5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率团访问大陆,受到大第3页共9页陆民众的热烈欢迎。大陆民众最感动的是一句“我们都是中国人”。因为A、讲这一句话就能实现中国统一B、国民党、亲民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台湾所有的政党都是承认一个中国的D、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有着对祖国统一的认同感13、对文化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社会制度的更替B、思想运动C、科学技术的进步D、教育方式的变革14、海外华人虽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很大,但海外的华人对春节都非常重视,过得热烈,因为A、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庆祝春节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春节只是中国人的节日C、传统习俗是民族精神的火炬D、传统习俗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国家的发展道路影响深刻15、中国传统文化重德治轻法治。而中国共产党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作为治国方略。这是因为A、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求得新发展B、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D、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16、下列对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A、文化要发展就不能继承,传统文化对发展是一种束缚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C、要讲继承就不能讲发展,讲发展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D、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就只有发展没有继承17、邓小平提出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都是A、对我国传统的大同世界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的回归B、对我国传统思想的摒第4页共9页弃C、对我国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D、对西方人文思想的借鉴18、宋代理学家朱熹在他的诗中写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说明的道理是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C、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途径D、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手段19、“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句歌词说明了我国①各民族的独特文化都得到了尊重②当前已不存在民族问题③各民族在传统文化中无任何差别④我国的传统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A、①④B、②③C、①②D、②④20、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的活动,它的特定文化功能有①选择文化的功能②传播文化的功能③创造文化的功能④培养“四有”公民的功能A、①②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1、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A、报刊、广播、电视、网络B、旅游、商贸、生产、消费C、广告、电影、图书、社交D、出版、饮食、娱乐、戏剧22、下列活动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播的是:①汉代张赛出使西域②唐朝玄奘西行③明代郑和下西洋④丝绸之路的开通⑤胡锦涛主席访问非洲⑥中国在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二、不定项选择题。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少选、多选,该题不给分。(每小题3分,共21分)23、许多欧美人非常喜爱中华文化,许多中国人也非常欣赏欧美文化。这是因为A、各民族的文化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差异B、各民族的文化没有共性和普遍规律C、世界文化因多样性而精彩D、欧美人喜欢看到中国文化的落后,中国人欣赏欧美文化的发达24、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被称为第5页共9页A、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B、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C、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人道主义D、排外主义和极端主义25、文化大师张岱年指出:“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础,即对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可见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继承性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滞后性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26、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27、由于不少地方的的文化没有受到重视,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状态,剪纸、木偶皮影等几近“濒危”。现文化部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这是因为A、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火炬B、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28、2005年《新华每日电讯》报道,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人们不妨再拿起纸、笔,让爱和思念不是通过转瞬即逝的电波,而是跃然纸上,也许这更能触动人们的内心,体验“家书抵万金”的感觉。这表明A.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得以传承B.科技进步不应该成为抛弃传统文化的理由C.传统文化对维系人间情感起着重要作用D.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不可调和29、由于不少地方的的文化没有受到重视,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状态,剪纸、木偶皮影等几近“濒危”。现文化部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这是因为A、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火炬B、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班级第6页共9页第Ⅱ卷(主观题共46分)三、简答题(10分)30、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针对文化的多样性指出: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观点说明的是什么道理?四、辨析题(每题11分,共22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31、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32、常言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聪明才智。密封线第7页共9页五、论述题(14分)33、材料一: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5节、庆丰、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材料二:在不知不觉中,西方的“愚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请回答:(1)材料中提到的“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愚人节”“圣诞节”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方面的内容?(2)作为传统文化,这些节日有什么共同特性?在当前发挥着怎么样的作用?(3)对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是应该一概保留,还是全部抛弃?第8页共9页南海中学分校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验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3分)1.C2.D3.A4.B5.D6.A7.B8.B9.D10.C11.C12.D13.A14.A15.D16.B17.C18.B19.A20.C21.A22.D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23.C24.A25.AC26.D27.AC28.ABC29AC三、简答题。(10分)30、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针对文化的多样性指出: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观点说明的是什么道理?答:(1)对待文化的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间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3分)(2)“各美其美”说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2分)(3)“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2分)(4)“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各民族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3分)四、辨析题。(每题11分,共22分)31、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答:(1)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2分)(2)继承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精华要肯定,要发扬。继承,并不是全盘接受。文化的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当然也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4分)(3)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不是在继承之后才发展,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过程。(4分)(4)题目观点把继承和发展分为先后,是不科学的。(1分)32、(1)文化创新与创作者的灵感和聪明才智是分不开的。但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在于社会实践。(2分)(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
本文标题:2006-2007学年度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752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