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2010年高二“每周一练”系列(23)试题生物试题
高二生物“每周一练”系列试题(23)1.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当①受到刺激时,该处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来源:学&科&网]D.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不能产生反应2.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错误叙述是()A.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生长的正常孩子,其神经突起及突触数量将会增多B.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电流在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C.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传出神经元的轴突上某一点受到刺激,兴奋会向轴突两端进行传导[来源:Zxxk.Com]3.中枢神经系统中严重损伤后可以立即引起心跳和呼吸停止的部位是()A.大脑B.小脑C.脑干D.脊髓腰段[来源:学科网]4.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狗在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这一反射活动中,唾液腺和支配它活动的神经末梢一起构成效应器B.兴奋传导时,往往是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或胞体C.在人体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元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与膜外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来源:学科网ZXXK]D.参与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内有感觉、运动两类神经元5.神经冲动在生物体内的传递途径是()A.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轴突B.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C.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细胞体6.下图的反射弧中,在S点处给予一定强度的电流刺激,结果是()A.兴奋只向效应器方向传递B.可使效应器发生反应C.可使感受器产生兴奋D.可使大脑产生感觉7.人体的神经系统功能是()A.感受声音,形成听觉B.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C.接受外部信息,进行综合思维D.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整体,并与外界环=境相适应8.下面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有()A.突触前膜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B.人类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内的代表区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C.人类神经调节不同于动物的特点是只有人类才具有条件反射D.神经系统控制激素的分泌,而激素又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9.2008年8月11日,西班牙女自行车选手,27岁的玛丽亚·莫里诺使用禁药曝光。在奥运村里的一次赛前检查中,她被发现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成为北京奥运会期间兴奋剂检查中第一个落网的违规者。兴奋剂是国际体育界对所有违禁药物的总称,包含种类很多,常用的兴奋剂有合成类固醇、促红细胞生成素等,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可能还会诞生基因兴奋剂。下列有关兴奋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服用兴奋剂的运动员往往表现为精神亢奋,这说明该过程受神经系统的控制B.类固醇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持久兴奋,它在体内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来源:学#科#网Z#X#X#K]C.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可增加血液中红细胞含量,提高运输氧气的能力,运动员长期注射EPO会使机体血液中血浆比例减少,从而影响内环境的稳定D.基因兴奋剂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基因重组10.感受器的生理功能是()A.对刺激的性质做出判断[来源:学科网ZXXK]B.接受刺激并转化为内传的神经冲动C.只对适宜刺激产生感觉D.将不同的刺激转化为相同的适宜刺激11.甲、乙两只狗受到灯光刺激后,虽然都没有看到或吃到食物,但甲狗有唾液流出,乙狗没有,这一实验说明()A.灯光对甲狗来说是无关刺激[来源:学科网ZXXK]B.灯光对乙狗来说是非条件刺激C.灯光对甲狗来说是条件刺激D.灯光对乙狗来说是条件刺激12.下列各项不属于反射的是()A.某些昆虫的幼虫食虫鸟见到不敢食B.熟睡的人被蚊虫叮咬会动一动C.精彩的哑剧表演引来人们的热烈掌声D.离体腓肠肌与一段坐骨神经相连,用电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13.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什么传递的()A.突触B.突触小体C.突触前膜D.突触后膜14.下图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神经元①、②、③都是兴奋性神经元,且这些神经元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肌细胞的兴奋。和神经细胞一样,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也能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请回答:[来源:学科网ZXXK](1)给神经元①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这是因为刺激使神经元①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___进入___,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___结合,导致神经元②产生兴奋。(2)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___(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___。(3)若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C处___(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___。15.如图所示,铁钉刺入某人的脚底,随即她产生了一系列的反应。请回答问题.(1)当铁钉刺入皮肤时,痛觉感受器可产生传向中枢的。此人还未感觉到刺痛之前就有了抬脚缩腿反应,调节该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部位(①;②;③)。(2)图中此人反应是一系列神经调节的结果,参与此过程调节的神经中枢有多个,包括及丘脑。(3)途中此人肾上腺分泌增加,同时下丘脑的分泌量也增加,使垂体的分泌增多,从而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协同调节血糖、血压以应对该紧急情况。(4)此人脚底受伤后出现了红肿,医生担心她感染破伤风杆菌,立刻给她注射进行应急免疫治疗。该方法属(A.非特异性免疫B.特异性免疫)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A、B、C、D、E所示神经系统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环节构成完整的反射弧。②所示结构是两个神经元之间形成的突触结构,因在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导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和细胞体,是单方向的。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细胞膜的电位变化是膜外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所以B选项是错误的。[来源:学&科&网Z&X&X&K]2.答案:C解析: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递质传递信息的,因为只有轴突末梢能释放递质到突触间隙,再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当一个人在接受新鲜事物时,认识新事物的过程就是建立新的突触联系的过程,所以接触的新事物越多建立的突触联系就越多。3.答案:C解析:脑干是呼吸中枢存在的部位,当受损伤后,脑干中调节呼吸的中枢就会失去功能,所以呼吸就会停止。[来源:Z+xx+k.Com]4.答案:B解析:在神经系统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只有感觉和运动两类神经元,无中间神经元。5.答案:C解析: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但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也就是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来源:学|科|网Z|X|X|K]6.答案:B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靠突触释放递质完成的。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结构中,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再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神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的;而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因此在S处给予刺激,产生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上的传导只能引起效应器的反应。7.答案:D[来源:学,科,网Z,X,X,K]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神经系统功能,A只是一种反射,B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的功能,C是高级中枢的功能,只有D项才全面概括了神经系统的功能。此题表面上看是考查记忆神经系统的功能,实则要求同学正确区分整体功能与局部功能间的关系,A、C选项只是神经系统整体功能的一个具体反应。8.答案:C解析:人类神经调节不同于动物的特点是只有人类才具有语言中枢,可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而不是条件反射。9.答案:B解析:B选项是错误的,神经递质是由突触释放的化学物质,而类固醇属于脂质,不是神经递质,类固醇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10.答案:B解析:感受器主要由特化的神经末梢构成,其主要作用是接受适宜的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沿传入神经传播,从而引起反射活动或在大脑皮层形成相应的感觉。11.答案:C解析: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可知,甲狗形成了对灯光产生反应的条件反射,乙狗没有。条件反射是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因此灯光对甲狗来说是条件刺激。12.答案:D解析:考查反射的概念及应用。反射是动物或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刺激发生的反应,一定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B选项属于非条件反射,A、C项属于条件反射。D项没有经过神经中枢,只是一般的反应,不属于反射活动。13.答案:A解析:考查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实际是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14.答案:⑴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特异性受体⑵不能由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3)能兴奋从A处传到神经元③,再传到神经元①,故在C处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解析:(1)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刺激使神经元①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神经元②产生兴奋。(2)由题意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故在A处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来源:学科网ZXXK](3)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可以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因此,兴奋从A处传到神经元③,再传到神经元①,故在C处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15.答案:(1)兴奋①(2)脊髓、脑干、小脑、大脑皮层(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4)破伤风抗毒血清(抗破伤风杆菌抗体、破伤风抗毒素)B解析: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感受器的功能为产生和传导兴奋,将兴奋先传至脊髓的低级中枢,产生缩腿反应的同时将兴奋通过传导束传至脑干小脑直至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而且此过程还需要体液调节的配合,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的途径,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共同完成,对于感染破伤风杆菌的应急治疗,应该直接用患者的血清,血清中含有相应抗体(抗毒素),能快速消灭抗原。[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本文标题:2010年高二“每周一练”系列(23)试题生物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727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