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10年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0年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4”硕博连读研究生)一、培养目标根据本学科特点,博士生按学术型博士(PHD)与应用型博士(ProfessionalDoctorate)分类培养,以适应社会对高层次研究人才类型多样化的的需求。其中学术型博士生侧重其科学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博士生则侧重其解决工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及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愿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终生。2、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最新成就和前沿动态。3、理论联系实际,有熟练的实验、计算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4、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成果。5、身心健康。二、适用学科、专业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0808。研究方向1.高电压与绝缘技术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3.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4.电工理论与新技术5.脉冲功率与等离子技术6.汽车电子工程7.电力建设与运营三、培养模式1、实行博士生导师全面负责制,必要时可设副导师。导师负责关心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指导工作。2、鼓励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该小组可接纳企业中有指导能力的专家参加),负责博士研究生培养和考核。3、对于跨一级学科或交叉学科的博士论文选题,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1名副导师。聘请副导师需在选题报告之前由导师提出申请,经校研究生院学位办批准后生效。4、“1+4”硕博连读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选修必要的课程,查阅有关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认真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四、基本要求1、掌握电气工程学科所必需的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着重要求:1)数学方面: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并具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本学科科学技术问题的能力。2)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具有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学科相关技术问题的能力。3)专业基础方面:熟练掌握与电气工程学科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电气工程学科前沿动态,大量阅读文献并参加相应的学术活动。具备一定的交叉学科知识,拓宽知识面,以开展跨学科内容的研究。2、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3、第一外国语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五、学习年限“1+4”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5年,视情况可延迟答辩,但最多不超过8年。六、主要培养环节及相关要求1、制定个人课程学习计划:“1+4”硕博连读研究生入学后三周内,在导师指导下做好个人课程学习计划,报院研究生办公室备案。2、课程学习:“1+4”硕博连读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为36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8学分(含政治课4学分,外语课4学分),学科通开课13学分及以上,研究方向必修课6学分及以上,其余为选修课学分。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预期的培养类型选择研究方向必修课及选修课,除特殊原因外,应在第一学年修完所有课程。“1+4”硕博连读研究生的课程考核成绩应在C及以上,其中学位课成绩应为B及以上。除完成课程学习外,“1+4”硕博连读研究生应在其硕士阶段第一学年末或第二学年初提交专题研究报告,经答辩通过后,作为其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专题研究报告可以是其科学成果的阶段性总结,也可以是文献综述,但其选题应具有前沿性和综合性,应有助于研究生在此基础上确定博士论文选题。凡通过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者,正式进入博士研究阶段,未能通过资格考试者,退出硕博连读程序,按硕士研究生培养。3、选题:“1+4”硕博连读研究生博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深入调查研究,确定论文研究课题,并完成选题报告。。博士论文选题是保证博士论文质量的最关键因素之一。论文内容应在电气工程学科前沿、交叉学科领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关键技术领域中选择,应充分考虑在博士论文工作期限内有做出创新性成果的可能性。4、开题报告:“1+4”硕博连读研究生应在答辩前两年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含论文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文献综述、主要研究内容、难点及其解决的技术路线与方法、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论文计划进度等。若论文工作过程中,研究课题有重大变化,应重新作选题报告。经考评小组评审通过的选题报告,应以书面形式交学院研究生办公室备案。书面选题报告一般不少于5000个汉字。开题报告(引用文献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得少于30篇)由以博士生导师为主体的5人组成的评审小组(博导不得少于3人)做出是否通过开题报告的评审意见。通过开题评审后方可开展具体的论文内容研究工作。5、参加学术论坛:选择博士生本人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中较为前沿的科学技术论题,参加博士生学术论坛并做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6、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4”硕博连读研究生在开题报告后一年,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汇报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如中期考核合格,可商讨下一阶段的研究内容。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7、导师审阅:博士学位论文工作基本完成后,撰写博士学位论文,交由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给出是否同意预答辩意见。8、预答辩:论文经导师审阅通过后,在答辩前三个月,做学位论文预答辩。由研究所(中心)聘请一级学科的3名级以上博士生导师组成预答辩小组。从事交叉学科课题的还应邀请相关一级学科至少两位专家参加,预答辩小组对论文工作的主要创造性成果进行评议,对是否达到答辩要求提出指导性意见,决定是否送审。9、发表论文著作:“1+4”硕博连读研究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发表单位),发表3篇及以上学术论文,其中2篇及以上EI源刊收录或1篇被SCI源刊收录(EI收录有分类号的两篇及以上的国际会议论文可计及1篇EI源刊学术论文)。10、外送盲审:预答辩通过后,送3份博士论文校外盲审,取得校外专家意见。获得2个良好及以上方可申请博士论文答辩。有不合格者不能答辩。有SCI源刊收录博士论文与之相关的,可免盲审。11、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五至七位正高职专家组成,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人,博士生导师不少于四人。答辩委员会组成名单应事先报院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12、颁发学位证书:答辩结果递交院、校两级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方可颁发学位证书。七、“1+4”硕博连读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和资格审查(1)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2)完成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3)完成论文中期进展报告;(4)在刊物上发表规定数量的论文;(5)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6)通过专家的评审。电气工程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计划表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英文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备注必修课公共必修课自然辩证法*NatureDialectics2361必修10505003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RevolutionofModernTechnologyandMarxism236110505001博士英语DoctorEnglish2362硕士英语*FirstForeignLanguage2361学科通开课10207001专业外语(博)ScientificEnglish236110207003现代数学导论IntroductiontoModernMathematics2362数值分析*NumericalAnalysis3541五选一数理统计*MathematicalStatistics3541矩阵论*MatrixTheory354110207004泛函分析FunctionalAnalysis2362数学物理方程及应用Equationsofmathematicalphysics2362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PowerSystemOperationandControl23618学分以上现代电网络理论*ModernElectricNetworkTheory2361现代控制理论*ModernControl2361现代数字信号处理*ModernDigitalSignalProcessing236110207002现代电力系统分析ModernPowerSystemAnalysis236210207005高等电路理论AdvancedCircuitTheory236210207006交流电机系统分析ACElectricMotorSystemsAnalysis236310207007复杂电力电子系统分析与控制AnalysisandControlofComplexElectronicSystems236310207008现代高电压技术ModernHigh-VoltageTechnology236310207009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AdvancedProtection&controlofpowersystem2362超高压电网稳态与暂态分析*Steady-stateandtransientanalysisofEHVpowerSystem2361工程电磁场*EngineeringElectromagneticFields2361气体放电物理*PhysicsofGasDischarge2361选修课10207010自适应信号处理AdaptiveSignalProcessing236210207011特高压绝缘与测量InsulationandMeasuringinUltraHigh-Voltagesystem236210207012高压电器理论与分析TheoryandAnalysisofHighVoltageElectricalEquipment236210207013脉冲功率技术Pulsedpowertechnology236210207014雷电物理LightningPhysics236210207015电力市场PowerMarket236210207016第二外国语SecondForeignLauguage31441,210207017并行计算ParallelComputation0.56110207018小波分析及应用WaveletAnalysisandApplications0.56110207019分形几何FractalGeometry0.56110207020混沌与分叉ChaosandBifurcation0.56110207021演化计算EvolutionaryComputation0.561学术活动环节全过程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环节第3学期(含硕士阶段)硕、博连读生论文开题报告环节第3学期(博士阶段)论文预答辩环节第6学期初论文答辩环节每年5月和11月注:1、*该课程为硕士阶段课程;2、所以硕士生课程都可作为硕博连读研究生的选修课。电气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专业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0808。研究方向1.高电压与绝缘技术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3.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4.电工理论与新技术5.脉冲功率与等离子技术6.汽车电子工程7.电力建设与运营二、培养目标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愿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终生。2、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最新成就和前沿动态。3、理论联系实际,有熟练的实验、计算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4、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成果。5、身心健康。三、培养模式1、实行博士生导师全面负责制,必要时可设副导师。导师负责关心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指导工作。2、鼓励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该小组可接纳企业中有指导能力的专家参加),负责博士研究生培养和考核。3、对于跨一级学科或交叉学科的博士论文选题,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1名副导师。聘请副导师需在选题报告之前由导师提出申请,经校研究生院学位办批准后生效。4、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选修必要的课程,查阅有关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认真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四、基本要求1、掌握电气工程学科所必需的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专
本文标题:2010年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695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