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理论 > 硕士论文-lg1汽车车身焊装系统夹具的开发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LG-1汽车车身焊装系统夹具的开发姓名:李丽霞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车辆工程指导教师:李双义;王路强20070701LG-1汽车车身焊装系统夹具的开发作者:李丽霞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王晓军汽车车内噪声与车身密封性的关系探讨2008随着对车辆NVH要求的提高,车辆噪声已经成为汽车行业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汽车车内噪声的大小已经成为顾客衡量汽车满意度的最为主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必须对车内噪声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通过汽车车内噪声与车身密封性的关系的探讨,从提高整车车身密封性方面对降低汽车车内噪声提出改进。2.期刊论文张国忠.赖征海.ZHANGGuozhong.LAIZhenghai汽车空气动力学与车身造型研究最新进展-沈阳大学学报2005,17(6)阐明了汽车车身开发准则,论述了汽车造型与空气动力学演绎过程,分析了汽车车身造型和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方法,给出了未来汽车车身研究方向与研究任务.3.学位论文郭少波基于CAN总线的车身控制系统研究及座椅调节模块的开发2007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汽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进一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以及更强调乘座舒适性、安全性和环保性已经成为车身控制的重要课题。目前,国外车身控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起步较晚,同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实用性的车身控制系统对于增加我国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保障汽车民族工业发展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CAN总线技术,本文设计了一种分布式车身控制系统,并详细设计了一种汽车座椅的调节模块,实现了汽车座椅控制的自动化,在低成本的情况下提高了汽车座椅控制的可靠性、准确性、可维护性,满足了现代汽车的控制和管理要求。具体内容如下:首先介绍了目前汽车电子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而对作为汽车电子技术中重要一环的汽车车身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同时,介绍了对与人体接触最密切的部件——汽车座椅的发展,论述了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身控制系统的必要性。通过对现场总线介绍,论述了车身控制技术中采用CAN总线的必然性。CAN总线属于现场总线的一种,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具有极高的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灵活且开放的串行通信网络。在此基础上,结合车身控制系统的具体需求,对车载分布式车身控制网络进行了总体规划和设计。从成本、性能方面阐述了车身控制系统研究及座椅调节模块开发的可行性,并结合某型轿车电动座椅的控制需求,对该型轿车电动座椅的调节模块进行了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座椅调节模块的硬件、软件进行了详细的总体分析与设计。通过对单片机的选型以及外围电路的设计、CAN控制器与收发芯片选型以及通信接口硬件电路的设计、直流电机驱动芯片选型以及控制电路设计、霍尔位置传感器器件选型与汽车电动座椅位置检测设计,最终实现了车身控制系统中汽车座椅控制模块的设计。通过对系统软件总体开发流程的设计,进行了报文发送与接收的程序设计,初步实现了CAN通信。此外,还对座椅调节模块的控制流程及软件进行了设计,在此基础上,对座椅调节中的原动件直流电机进行了仿真,初步验证了座椅调节模块的准确性与可靠性。4.会议论文何淑琴左舵化的车身设计2003随着现代汽车业的发展,汽车行业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化的产业,跨国设计、跨国制造、跨国销售已成为当今汽车生产主流.由于不同国家交通法规的差异,对出口汽车需做左右驾驶的更改设计.本文总结了左舵化车身结构设计经验,并重点介绍了一些产品结构的优化设计,针对中国路况及国情需要,在满足正碰、侧碰要求的前提下,简述了无图化设计在车身设计中的优势.利用CATIA(三维造型)、NASTRAN(强度分析)、ALIAS(汽车造型)软件进行整车三维模拟动态分析.5.会议论文刘忱忠赛豹车车身安全性研究2008安全是汽车发展过程中的永恒主题.汽车安全性是汽车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项目.汽车发达国家,越来越关注最大限度地降低汽车事故中的乘员伤害,汽车的安全性已经成为汽车产品竞争力的主要标志之一.本课题主要阐述提高汽车安全性的基本措施,并着重分析轿车车身安全性特征.6.期刊论文陈冠男浅谈轿车车身造型的设计沿革-管理与财富2009,(11)汽车,作为工业文明的产物,自其诞生以来的百余年里,她不断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和产业技术的发展而来的.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致使汽车也走下高贵的历史舞台,汽车开始变得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汽车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她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交通运输工具更是一种给予人们更多需求的消费产品.人们在追求汽车的实用功能的同时,也愈加重视汽车的欣赏性.本文将以轿车车身造型的发展历史为例来探讨在车身造型中的设计沿革.7.学位论文汪清平现代轿车车身控制器局域网及主要控制装置的研究2002为了简化现代汽车中大量智能传感器和执行元件与电子控制单元,以及多个电子控制单元之间进行复杂的信息传递和数据交换,汽车网络技术就应运而生。所以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就是研究汽车网络技术并以CAN2.0B为基础建立一条车身控制器局域网以及该网络主要装置的研究。本论文首先概述了国内外汽车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按照功能进行将应用在汽车中的网络分为六类,进一步对运用在汽车中的几大主流协议及其统一开发平台OSEK作了简单介绍,除此之外还介绍汽车网络技术发展的趋势。然后,提出了该车身网络及主要装置(门节点)的功能,详细介绍了该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思路,并给出了电动玻璃升降器智能防夹算法并在实验研究中得到验证;为了简化软件设计,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任务优先级的非抢占型实时内核,并且对它们作了详细的介绍。在研究OSEK和SAEJ1939的基础上提出了该车身网络的通信模型、网络管理方法以及数据定义的方法。在本文最后给出了本车身控制局域网的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制定的电动玻璃升降器智能防夹算法、通信模型、网络管理以及数据定义方法实现了该系统的功能,研制一条运行正常的车身控制网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8.期刊论文杨岭.倪秀元汽车塑料车身的最新发展现状与对策-汽车工艺与材料2004,(5)阐述了国外车身塑料板材的最新开发成果、技术要求和应用现状,分析了车身塑料板材的发展趋势.详细地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车身塑料板材的技术指标,同时分析了车门系统和汽车玻璃等汽车塑料件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9.期刊论文刘后毅汽车碰撞中车身变形分析与修复-公路与汽运2007,(3)碰撞事故造成的车身损伤是车身变形的主要原因,车身修复在汽车检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文中通过数据分析,论述了汽车碰撞事故中车身变形的原因及汽车碰撞所造成的车身变形形式与规律,提出了快速修复和电子测量矫正2种车身变形修复方法.10.学位论文江义车身同步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研究2008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随着人们对汽车外观造型要求越来越完美及对汽车内在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汽车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新产品的更新步伐不断加快,从而对汽车产品的研发部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发出具有一定市场潜力的汽车新产品。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汽车产品研发手段也逐渐从传统的手工绘图演变到如今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从原来串联的开发模式转变到如今的并行开发,同步工程开发。要求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把人力资源、工程技术、项目管理和设计制造全过程周期进行信息集成和过程集成。车身同步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应是在汽车内外部造型、总布置设计、车身结构方案制定、结构设计、结构分析等方面应用计算机辅助手段对以上内容的同步进行以及各专业领域的车身设计人员同步进行,在设计过程中尽早发现问题或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并做到信息即时反馈,使得设计部门得以尽快的更正,减少模具修改量,缩短开发周期。国外在整车及车身工程设计中应用同步工程原理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平台技术已广泛使用在车型开发中,且开发速度越来越快,其产品开发所取得的效益明显,国内汽车企业对此也有应用,但是系统的在车身工程设计中应用同步设计原理解决各个设计点与技术协调的工程技术问题还不够深入。本次课题结合一款微型轿车的车身工程设计实践提出车身同步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并结合参与车身设计的实际经验对此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对于小排量、低能耗的微型汽车是持鼓励态度的,并且去除了有些地方限制小型车辆的相关限制,为小排量汽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此次微车设计从广泛的市场调查入手,在选取参考样车和底盘平台的基础上绘制出效果图来,为了尽快投放市场,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环节,采用同步开发过程,在底盘平台的数据建立之后,同时从底盘和车身以及车身附件入手,同步进行,车身部门和底盘部门之间充分沟通保证设计硬点的准确性,在开发过程中还与配套厂家进行充分的技术沟通,消除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为整车的顺利、快速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ef676216-df92-4d40-a84b-9dd2013b0186下载时间:2010年8月14日
本文标题:硕士论文-lg1汽车车身焊装系统夹具的开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55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