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06专题六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主干整合名师助学高频考点互动突破程序解题思维建模专题六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主干整合名师助学高频考点互动突破程序解题思维建模[考点统计]整体性水平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2014年江苏卷课标卷Ⅱ上海卷大纲卷浙江卷-2013年安徽卷重庆卷课标卷Ⅱ课标卷Ⅰ、课标卷Ⅱ、山东卷、广东卷、江苏卷、北京卷海南卷北京卷2012年福建卷上海卷浙江卷安徽卷山东卷江苏卷北京卷山东卷上海卷主干整合名师助学高频考点互动突破程序解题思维建模高考导航高考动向1.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五大自然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中的作用。2.结合区域自然特征、区域生态环境考查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3.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形式考查地理环境三大地域分异规律及迁移应用。主干整合名师助学高频考点互动突破程序解题思维建模构建知识体系主干整合名师助学高频考点互动突破程序解题思维建模主干整合名师助学高频考点互动突破程序解题思维建模考向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Z真题感悟找准方向(2014·福建卷)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的变化(单位:m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主干整合名师助学高频考点互动突破程序解题思维建模Z真题感悟找准方向(1)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B.地壳抬升C.流水搬运D.风力侵蚀(2)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A.冰川侵蚀作用增强B.绿洲面积增大C.干旱程度加剧D.流域面积扩大AC主干整合名师助学高频考点互动突破程序解题思维建模第(1)题,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根据图示判断冰川面积在减小,冰川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升高,冰雪融化量增大。所以本题选A。第(2)题,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即该流域冰川面积进一步缩小,全球气温进一步升高,则蒸发会进一步加剧。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原本气候就干旱,随着气温进一步升高,干旱程度会加剧;而随着冰川面积的减小,冰川侵蚀作用将减弱,冰川融水将减少,绿洲面积也将萎缩;流域面积大小主要与地形有关,与冰川面积变化关系不大。所以本题选C。解析Z真题感悟找准方向主干整合名师助学高频考点互动突破程序解题思维建模考向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分析(2014·上海卷)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在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环状自然带格局。Z真题感悟找准方向主干整合名师助学高频考点互动突破程序解题思维建模(1)判断A、B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解释导致这两个自然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2)阐述图中B、C、D三地水分差异及其主要原因。(3)以C地所在的自然带为例,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Z真题感悟找准方向主干整合名师助学高频考点互动突破程序解题思维建模第(1)题,A、B两地都位于大分水岭东侧,都较湿润,差异是纬度导致的热量不同。第(2)题,B、C、D三地纬度差异不大,但降水量B>C>D,原因是B在大分水岭的东侧迎风坡,C在背风坡,而D在大陆西岸,受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故降水稀少。第(3)题,C地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所以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所以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解析Z真题感悟找准方向主干整合名师助学高频考点互动突破程序解题思维建模(1)类型:A地所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B地所在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原因:这两个自然带所处纬度不同,获得热量不同。(2)水分差异:B、C、D三地均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的影响。B地处于迎风区,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因此降水最多;C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但由于受到地形影响,处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明显少于B地;D地位于西海岸,东南信风表现为离岸风,水汽含量较低,因此降水量最低。(3)C地位于热带草原带,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答案主干整合名师助学高频考点互动突破程序解题思维建模考向3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地理环境的成因(2014·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Z真题感悟找准方向在冷湿环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逐渐堆积,形成泥炭。下图所示岛屿泥炭资源丰富。分析该岛屿适宜泥炭形成的冷湿环境的成因。主干整合名师助学高频考点互动突破程序解题思维建模通过定位,此岛位于南美洲西风带。“冷”是由于:纬度高,气温低。“湿”是因为:终年在西风带控制下,终年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较均匀;气温低,蒸发弱;地势低平(图示岛屿海拔较低,等高线稀疏),排水不畅,容易积水。解析Z真题感悟找准方向答案该岛屿纬度较高,常年盛行西风(位于西风带),受海洋(寒流)影响;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较均匀,(一年中雨日较多),日照时间少;年均温较低,蒸发弱;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落差小,排水不畅。主干整合名师助学高频考点互动突破程序解题思维建模主干整合名师助学高频考点互动突破程序解题思维建模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会产生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整体性功能,这是单个地理要素所不具有的。主干整合名师助学高频考点互动突破程序解题思维建模例1.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A.①B.②C.③D.④(2)能表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A.⑤B.⑥C.⑦D.⑧AB典型例题主干整合名师助学高频考点互动突破程序解题思维建模第(1)题,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最大差异是水量、结冰期等,这些都是由两地气候差异造成的,所以关键是①箭头,A对。第(2)题,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特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水文对地貌的影响对应图中的⑥,所以B对。⑦是地貌对水文的影响,其他与地貌沟壑纵横状态形成无关。解析K考点突破主干整合主干整合名师助学高频考点互动突破程序解题思维建模(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主干整合名师助学高频考点互动突破程序解题思维建模(3)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下面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的例子。主干整合名师助学高频考点互动突破程序解题思维建模【技巧点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主干整合名师助学高频考点互动突破程序解题思维建模(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1)~(3)题。主干整合名师助学高频考点互动突破程序解题思维建模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植株数量灌木植物11.001.001.001.00草本植物11.181.201.211.23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11.091.101.121.11草本植物11.471.551.521.53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11.010.990.980.97草本植物11.211.291.421.58主干整合名师助学高频考点互动突破程序解题思维建模(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主干整合名师助学高频考点互动突破程序解题思维建模(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命题解读】本题组借助数字表格,通过对某一地的植被变化值的连续统计,用数字变化的形式,主要考查植被变化与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之间的关系,主要反映对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应用。主干整合名师助学高频考点互动突破程序解题思维建模【解析】第(1)题,分析表中数据不难发现,与2009年相比,2010~2013年灌木植物、草本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灌木植物的地下生物量虽然略有下降,但草本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大幅度上升,可见实验期间生物量是提高的,①正确,②错误;与2009年相比,2010~2013年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虽然不变,但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在持续增加,因此植株密度在增加,③正确;实验期间,植被类型及其分布不变,④错误。故选A。主干整合名师助学高频考点互动突破程序解题思维建模第(2)题,对比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期间,灌木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逐年下降,但草本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逐年上升。故选D。第(3)题,实验期间,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不变、地上生物量增加较少、地下生物量在下降,说明灌木植物有萎缩的趋势;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在增加,说明草本植物有繁茂的趋势。故选D。【答案】(1)A(2)D(3)D主干整合名师助学高频考点互动突破程序解题思维建模[真题领悟]1.(2014·新课标Ⅱ,8~9)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1)~(2)题。主干整合名师助学高频考点互动突破程序解题思维建模(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主干整合名师助学高频考点互动突破程序解题思维建模解析第(1)题,本题强调该地生物种群的独特性。由于科隆群岛长期与世隔绝,动植物自行生长发育,从而形成了独自的特点,造就了岛上独特而完整的生态系统。第(2)题,气温日较差大,一般是大陆性强的地区所具备的特征,该地四面环海,A项错误。该地远离大陆,与世隔绝,也确实有部分动物迁徙从此经过,但与“耐寒”、“喜暖”无关,B项错误。该地地处赤道附近,温度较高,符合“喜暖”动物要求,同时秘鲁寒流会影响到该地,又符合“耐寒”的要求,故C项正确。该地地处热带,最高海拔1707米,垂直分异不显著,D项错误。答案(1)B(2)C主干整合名师助学高频考点互动突破程序解题思维建模2.(2014·江苏地理,14)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读图,回答下题。主干整合名师助学高频考点互动突破程序解题思维建模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A.温暖湿润B.温和干燥C.高温多雨D.高温干燥解析该地位于10°~15°N之间,地处热带,岛上植物特点反映了该岛降水少、蒸发旺盛,高温干燥,故D项正确。温暖湿润地区植被多为温带落叶阔叶林,A项错误。温和干燥多为中纬度大陆内部气候特征,B项错误。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特征,C项错误。答案D主干整合名师助学高频考点互动突破程序解题思维建模[预测演练]视角1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1.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某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下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
本文标题:06专题六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519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