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2012《统计基础知识》
《统计基础知识》李承东一.总论二.统计调查三.统计整理四.统计指标五.时间序列六.统计指数七.统计报告一.总论1.统计的相关概念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3.统计的过程统计的相关概念1.统计的产生与发展统计的产生: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统计产生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统计的发展:统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管理要求的提高而发展(统计包括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两大部分)2统计:是指对某一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方面的活动总称。3.统计涵义①统计工作(统计实践)②统计资料(统计成果)③统计学(统计理论)4统计涵义的关系(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总体与个体①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其中:同一性质是构成总体的必要条件,也是总体的一个重要特征)②个体:是指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别事物单位(又称总体单位)总体按其包括的个体数多少不同分:有限总体,无限总体③总体与个体的关系·总体是由个体所组成·当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不同时,总体与个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例:研究江苏省或苏州市时)2样本与样本单位①样本:是指从总体中抽取出来的作为代表总体的由若干个个体组成的集合体②样本单位:是指构成样本的每一个个体单位③样本的特点样本单位必须来源于总体内部从总体中可以抽取许多种不同的样本样本是总体的代表对样本的调查是为了推断总体的特征3指标与标志①指标:理论上是指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名称)实际工作上是指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具体数值包括具体时间,地点,数值三个方面)例如:2011年苏州市GDP10500亿元2000年末苏州市常住人口1176.91万人,户籍人口637.77万人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分: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指反映总体现象发展水平和规模的指标(外延指标)质量指标是指反映总体现象效率和质量的指标(内涵指标)②标志:是反映个体特征的名称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分: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数量标志是指反映个体数量特征的名称(必须用数量表示,例:年龄,工资等)品质标志是指反映个体性质特征的名称(不能用数量表示,例:性别,文化程度等)③指标与标志的关系两者的区别:·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而标志是说明个体的·指标必须用数量表示而标志有用数量表示的数量标志和不能用数量表示的品质标志二种二者的联系·许多数量指标的具体数值都是由个体的数量标志值汇总形成的·当统计研究目的不同时,数量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例:研究江苏省或苏州市的GDP时)4变异和变量①变异:是指标志在个体的具体表现之间的差异(变异是统计的前提条件)(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可变数量标志和可变品质标志)总体的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②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变量的具体表现称变量值)连续变量:可以用小数点表现(例:身高,体重等))离散变量:不能用小数点表现(例:职工人数等)统计的过程1统计的职能·信息(最基本职能)·咨询·监督2统计的工作过程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要经过四个阶段1.统计设计阶段2.统计调查阶段3.统计整理阶段4.统计分析阶段3统计的认识过程(统计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过程)从定性认识(统计设计)到定量认识(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统计分析)。质—量—质的认识过程二.统计调查1.统计调查的相关概念2.统计调查方案3.统计调查的方式4.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5.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统计调查的相关概念1统计调查:是指根据统计设计方案对调查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搜集统计资料包括初级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二个方面初级资料是指原始统计资料(统计调查主要是对原始资料的搜集)次级资料是指已经经过加工整理的资料2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3统计调查的种类(1)按范围不同分:全面调查(全面统计报表、普查)非全面调查(非全面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2)按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分:连续调查(一般为时期指标的统计调查)不连续调查(一般为时点指标的统计调查)(3)按组织方式不同分:统计报表制度(统计报表)专门调查(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统计调查方案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1确定调查目的(是统计调查方案的关键)2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调查对象:是指被调查现象的总体调查单位:是指被调查现象的每一个个体报告单位:是指被调查现象填报统计调查表的基本单位3选择调查方式和方法调查方式(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调查方法是指搜集统计资料的方法4调查项目和调查表调查项目:是指对被调查单位所要搜集内容的标志名称在确定调查项目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调查项目的涵义必须明确,不能含糊不清第二:设计调查项目时,既要考虑调查任务的需要,又要考虑实际情况第三:调查项目之间应尽可能做到相互关联,使取得的资料可以相互对照,便于检查调查资料的准确性调查表:是指被调查单位搜集原始资料填制的统计表调查表一般由表头、表体和表脚三个部分组成表头:是指调查表的名称表体:是指调查的具体内容(是调查表的主要部分)表脚:主要包括调查人和填报人的签名和调查日期等调查表分单一表和一览表两种形式单一表是指每张调查表只登记一个调查单位的资料一览表是指在一张调查表上可以登记若干个调查单位的资料5调查时间、调查期限和调查空间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调查期限:是指从统计调查登记工作开始到报送资料结束为止的时间期限调查空间:是指统计调查的范围6调查的组织计划(主要包括调查的组织领导机构、调查人员的组成和培训、调查经费的预算和开支以及调查实施计划等)统计调查的方式1定期统计报表(是我国搜集基本统计资料的主要方式)(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统计报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自下而上逐级上报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报告制度(统一指标、统一分组、统一报送时间和统一报送程序)2普查(主要用于了解一个国家的国情国力,为国家制定方针政策规划提供依据)普查是指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普查比其他任何调查方式所搜集的资料都更全面、更系统,但普查涉及面较广,工作量较大,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较多在组织普查工作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统一普查的标准时间第二:普查登记工作应在整个普查范围内同时进行第三:同类普查的内容和时间应尽可能保持连贯性(普查组织形式:组织专门普查机构、由被调查单位自行填报)3抽样调查(抽样推断)抽样调查:是指从被研究现象的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选一部分样本单位进行调查,并将其调查结果推断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方法抽样调查与其他非全面调查相比有三个特点第一:样本是从按随机原则抽取第二:每个个体被抽中的概率是已知的或者是可以计算出来的第三:根据样本的调查结果可以推断总体指标数值抽样调查的抽样方法(最基本的有四种)简单随机抽样(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分类抽样)系统抽样(机械抽样)整群抽样抽样误差是指在抽样调查中,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时,由于样本各单位的结构情况不足以代表总体的状况而产生的误差(又称代表性误差)影响抽样误差的主要因素:①样本单位数目的多少②个体标志变动程度的大小③抽样方法的不同4重点调查重点抽样:是指对总体中的重点单位所进行的调查重点单位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总数的比重较小②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的比重较大(例:对我国十大钢铁企业的调查)重点调查的特点:能以较少的投入,较快的速度取得某些主要标志的基本情况5典型调查典型调查:是指对总体中的典型单位所进行的调查典型单位是指在被调查对象中具有代表性的单位(是由调查者按主观意识分析决定的)典型调查的特点:具有灵活机动,通过少数典型即可取得深入详实的统计资料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1初级原始资料搜集的方法①直接观察法(调查人员亲临现场调查)②报告法(统计报表)③面谈访问法(入户访问法、街上拦截访问法)④邮寄访问法(邮寄问卷)⑤电话访问法⑥互联网访问法(电子邮件问卷)2次级资料搜集(又称文案调查)3企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搜集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统计报表4统计资料报送的形式①传统的报送方式(邮寄报送、电话报送、磁介质报送)②计算机数据处理和远程传输③其他报送方式(互联网直报)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1统计调查误差有二种登记性误差:是指由于调查过程中各个环节上的工作差错而产生的误差(主要有:计量错误、记录错误、计算错误、抄录错误、汇总错误等)代表性误差:是指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时所产生的误差(一般只产生于抽样调查)(登记误差是可以避免但不可测的,而代表性误差是可测但不可避免的)2控制统计调查误差的途径对登记性误差的控制方法:①加强统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②做好统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计量工作、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等)③加强对统计数据资料的质量检查对代表性误差的控制方法:①严格遵守随机原则抽选样本②调整样本容量③改进抽样调查的方式方法三、统计整理1.统计整理的相关概念2.统计分组3.统计分布4.统计表统计整理的相关概念1统计整理的概念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统计调查所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类、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从而形成能够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2统计整理的意义作用(统计工作过程的中心环节)①是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渡过程②是人们对个别现象的认识上升到总体现象认识的重要阶段③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④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和深入,又是统计分析和预测的基础和前提3统计整理的步骤①设计和编制统计整理方案(统计整理的前提)②对调查的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统计整理的前提)③对原始资料进行统计分组和统计汇总(统计整理的基础和中心)④编制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统计整理的结果)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关键)1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某种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一种方法(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分”,对个体而言是“合”)统计分组的要求是:组内性质相同,组间性质相异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2统计分组的作用①凸显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②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③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内部结构④分析现象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2统计分组的原则①科学性②完整性③互斥性4统计分组的方法①选择分组标志(原则)根据研究目的与任务选择分组标志选择最能反映现象本质或主要特征的分组标志根据现象所处的具体条件选择分组标志(历史条件、经济条件等)②划分各组界限(组内性质相同,组间性质相异)按数量标志分组划分各组的界限(量变到质变)按品质标志分组划分各组的界限(统一分类目录)5统计分组体系①简单分组和平行分组体系简单分组:是指对总体按一个标志所进行的分组平行分组体系是指由若干个简单分组构成的分组体系②复合分组和复合分组体系复合分组:是指对总体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标志重叠交叉起来所进行的分组复合分组体系是指由若干个复合分组构成的分组体系统计分布(分配数列)1统计分布:是指按某一个标志分组后,总体各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次数分布)统计分布的二个要素:①按某一标志所分的组②各组间的单位数(次数)2分配数列的种类品质数列: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变量数列: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变量数列又可分连续变量数列和离散变量数列)3变量数列的的编制①单项变量
本文标题:2012《统计基础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257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