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理论 >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测试
初中历史试卷第1页,共10页绝密★启用前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八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33.0分)1.下列选项能够充分证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主要目的是()A.打开中国市场B.维护鸦片贸易C.割占中国领土D.打击林则徐的禁烟运动2.近代史上,日本在对中国的一次战争后,签订了某条约,该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它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该条约与其它条约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允许列强在中国()A.开埠通商B.索取赔款C.割占土地D.开办工厂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4.下图为张自强同学在学习《马关条约》的影响时所做的课堂笔记,但笔记内容不够完整,请你帮他对该内容做进一步的完善()A.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开始遭到破坏B.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5.《同治要务》中写道:“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持这一认识并付诸实现的是()初中历史试卷第2页,共10页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6.中国在19世纪上半期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被打破。这种“变局”开始于()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下列对洋务运动的评价,错误的是()A.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B.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C.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洋务运动最终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8.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则是一次“飞跃”。这里的“飞跃”是指辛亥革命()A.推翻了封建制度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9.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用民国纪元表示,应该是民国:A.12年B.13年C.14年D.15年10.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转变为爱国救亡运动的标志是A.“公车上书”B.强学会成立C.创办《中外纪闻》D.创办万木草堂11.在1918年的《新青年》上,他先后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他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A.李大钊B.陈独秀C.毛泽东D.鲁迅12.下列图片中,与中国近代第一场具有思想启蒙作用的政治运动相关的是A.B.C.D.13.纪录片《苦难辉煌》这样评价国民革命失败后稍显瘦削的毛泽东:“他却立于高山之巅,放眼未来,在‘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下列哪一口号对这条崭新道路的开辟起到鼓舞作用?()A.B.C.D.初中历史试卷第3页,共10页14.“五四”青年节是为弘扬五四爱国精神而设立。五四运动中提出的口号里最能反映其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A.废除“二十一条”B.还我青岛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15.东湖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有关“西安事变”的主题探究活动,下面是小明同学整理的资料,其中错误的是A.时间:1936年12月12日B.发起人:张学良、杨虎城C.目的:要求汪精卫停止内战,联共抗日D.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6.臧克家曾写道:“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这里领导“我们发挥-----威力”的将领是A.蔡廷锴B.李宗仁C.赵登禹D.佟麟阁17.25、1945年,为了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我党召开的重要会议是()A.中共一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18.中国工农红军取下八角帽,摘下红五星,穿上国民革命军军服,开赴抗日前线应该在()A.九一八事变之后B.西安事变之后C.卢沟桥事变之后D.中共七大之后19.有一段发言是这样写的:“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这段发言应放置在哪个纪念馆门前()A.台儿庄战役纪念馆B.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D.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20.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开始到最后取得胜利经历了14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它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建立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卢沟桥事变D.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21.2015年9月3日,全国将放假一天。这个“假日”更多的是一种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体现在()①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②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③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2.经过八年抗战,日本正式宣布投降的前一天,在重庆的蒋介石急电毛泽东:“举初中历史试卷第4页,共10页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1945年8月24日,毛泽东回电:“鄙人极愿与先生会见,商讨和平建国大计。”毛泽东飞赴重庆进行谈判的主要目的是()A.满足蒋介石和谈要求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C.共同接受日本投降D.争取国内和平民主23.“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24.“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战例是A.挺进大别山B.辽沈战役C.解放南京D.解放北平25.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胜利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C.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D.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结束26.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蒋发动的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军队进攻()A.山东解放区B.陕甘宁解放区C.东北解放区D.中原解放区27.22、1948年底,中国现代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故宫、颐和园等。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下列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28.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下列长征途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排列正确的是()①遵义会议②巧渡金沙江③吴起镇会师④飞夺泸定桥⑤会宁会师⑥爬雪山,过草地⑦四渡赤水A.①⑦②⑥④③⑤B.①②④⑦⑥③⑤C.①②④⑥⑦③⑤D.①⑦②④⑥③⑤29.某剧组要拍摄一部反映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的影片,你认为他们最应该去哪个地方搜集历史素材A.大别山地区B.延安C.南京D.沂蒙山地区30.下列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依次为()①“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②“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初中历史试卷第5页,共10页③“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④“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③②①D.③①④②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31.请将下列中国“第一”相对应的答案写出来(1)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2)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3)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4)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5)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6)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32.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10空,每空1分,共10分)(1)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_______,起义军称_______。为了镇压此农民起义,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由_______统领的_______。(2)1905年8月,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了_______。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创办了机关刊物《_______》,作为宣传革命的刊物。(3)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_______。(4)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由_______建立。(5)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初中历史试卷第6页,共10页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33.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1840年,英国用鸦片和炮舰打开了中国大门,打破了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而旧制度也开始走向了解体。各国侵略者纷至沓来,使中华民族陷入了痛苦的深渊,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苦难历史才宣告结束。(1)1840—1901年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发动了哪四次重大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侵略者纷至沓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请写出这三个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3)《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该条约中哪一条款最能说明这一点?(4)从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教训和启示?34.(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也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子觉悟,一面算是学问进步的原因,一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是感觉不足。——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4月)材料二: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1)从“器物上感觉(中国)不足”的代表人物列举一人,心动不如行动,为此他们在实践上有何行动?(3分)(2)国人从“制度上感觉不足”,为此首先开展了什么政治活动?(2分)它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如何?(2分)(3)按福泽谕吉观点,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2分)A.经济——政治——思想B.政治——思想——经济C.思想——经济——政治D.思想——政治——经济(4)依据当时的中国国情,你认为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李鸿章初中历史试卷第7页,共10页材料二: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明定国是”诏书材料三: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孙中山就职誓词材料四:(1)材料一是李鸿章对什么运动的反思?(2)材料二是光绪皇帝颁布的诏书,为此开展了什么运动?(3)材料三孙中山为“颠覆满清专制政府”领导开展了什么运动?(4)材料四中的人物、杂志与中国近代哪一场运动有关?(5)上述几次运动都是在向西方学习,其总体趋势如何?四、综合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缅怀先烈,进一步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这对于激励广大青年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李长春讲话材料二“革命
本文标题: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测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46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