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活页规范训练19始得西山宴游记Word版含解析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5分)A.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B.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D.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解析A项“僇”同“戮”;C项“趣”同“趋”;D项“尊”同“樽”。答案B2.对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而”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5分)①攀援而.登②苍然暮色,自远而.至③卧而.梦④而.不知其所穷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解析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修饰;③连词,表顺承;④连词,表转折。答案C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组是()(5分)例句: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A.望西山,始指异.之B.外与天际,四望如一.C.箕.踞而遨D.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解析A项形容词意动用法;B项数词用作名词;C项名词作状语(同例句);D项名词用作动词。答案C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5分)A.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B.攒蹙累积..,莫得遁隐C.游于是..乎始D.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解析A项古义,两个词,凡,所有,总共;是,指示代词,这。B项古义,层层堆叠、重叠。C项古义,从此。D项古今义均为“独特卓立”,如成语“特立独行”。答案D5.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5分)例句:是岁,元和四年也A.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B.不拘于时C.固一世之雄也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解析C项与例句都是判断句。A项定语后置句;B项被动句;D项宾语前置句。答案C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6~9题。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到则披.草而坐披:公开。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施施:姿态柔和的样子。B.外与天际.际:交会。觉.而起觉:睡醒。C.恒.惴栗恒:常常。引.觞满酌引:动词,持,拿着。D.悠悠乎.与颢气俱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心凝形释.释:解除束缚。解析A项施施:缓慢行走的样子。答案A7.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5分)A.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B.故为.之文以志自余为.僇人C.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缘.溪行,忘路之远近D.是岁,元和四年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B项动词,写/动词,成为。A项从前。C项沿着。D项放在句末,表判断。答案B8.下列判断有误的一句是()(3分)A.柳宗元是力主革新的政治家,政治抱负无法实现,感到屈辱、郁闷。这便是他游山玩水、乐而忘返的真正原因。B.作者宴游西山之后写下了这篇文章,用游其他山水时心情的抑郁反衬西山之游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C.这是一篇以写景为主要内容的游记,首先记述了游西山以外的山水的情况,然后写宴游西山的情况,但总的创作目的是为了突出西山形势高峻的特点。D.本文语言、句式多变,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骈散结合,极显灵动变化之妙。解析C项“创作目的是为了突出西山形势高峻的特点”错,其创作目的应是为了借西山的高峻怪特表达自己高尚的人格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世情怀。答案C9.翻译下列句子。(10分)(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我)因此认为只要是这永州的山水中有特点的景致,我都游览过了,然而却不曾知晓西山(景物)的奇异特色。(2)那高低的态势,像山谷一样空阔,像深池一样低隐,(有的地方凸起)像土堆,(有的地方凹下)像地穴,(从高处往地面看去)千里之远,如同在尺寸之间,许多山重重叠叠好像挤在一起,(山外有山,峰上又有峰)任何山水景物,没有能逃出(我们的)视线的。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0~13题。小石城山记柳宗元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木丽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①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②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③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④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注】①数:cù,密。②售:指得到赏识,展示。③傥:似乎,倘或。④辱:指被贬谪。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3分)A.其上为睥睨..梁木丽之形B.其响之激越..C.及是,愈以为..诚有D.不为伟人..解析A项古义,城上短墙,又称女墙;今义,眼睛斜着看。B项高亢;C项认为;D项伟大的人物。答案A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其一少.北而东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B.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C.有若门焉.蛟龙生焉.D.其.一西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解析B项均为连词,表转折。A项稍稍(偏)/与“多”相对;C项语气助词/兼词,“于此”之意,可译为“在这里”;D项其中的/代词,他们的。答案B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交代了经过黄茅岭,然后有两条路可以到达小石城山,一条往西走,另一条往北转东走。B.小山的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还突出一块来就像是堡垒,所以叫小石城山。C.小石城山景色奇异,生长着好看的树木和竹子,高低参差就像智者有意布置的一样。D.第二段借景抒情,以佳胜之地被埋没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遭贬斥,英雄无用武之地。解析A项只有第二条路才能到达小石城山。答案A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大的人物,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两种说法,我都不信。【参考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其中一条向西延伸,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稍偏北又折向东去,在不超过四十丈的地方,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旁边。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它的旁边又耸出一块石头好像堡垒,还有城门一样的一个洞穴。从洞往里望一片漆黑,将一块小石子投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清越,好久才消失。环绕而行可以登到山顶,(站在上面)能眺望到很远的地方。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优美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格外奇特而坚实,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智者特意布置的。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认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实在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该这样做的。那么,造物者确实是没有吗?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大的人物,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两种说法,我都不信。
本文标题: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活页规范训练19始得西山宴游记Word版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06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