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2环评案例分析
1案例分析生态影响型项目水利水电(水利、水电、调水工程、枢杻、大坝等)交通运输类(公路交通、铁路交通、桥梁隧道、输气管道等)矿产资源开发(石油、煤炭、铁矿等开采)农林资源开发(工业原料林基地、经济林基地、农产品基地等)土地开发利用(农业土地开发利用、滩涂与湿地开发利用、草地与荒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海洋和海岸带开发等)1水利水电类水利水电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工程:水利工程水电站工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灌溉工程治涝工程防洪工程供水工程堤防工程2、分级(等):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划为五级,主要依据库容规模、防洪保护对象、灌溉的面积、装机的大小划分而与之配套的水土建筑物、则根据其所属工程的类别、作用及重要性划定若按库容划分:Ⅰ级即大(1)型工程,库容≥10×108m3;Ⅱ级即大(2)型工程,库容为10~1.0×108m3;Ⅲ级即中等工程,库容为1.0~0.10×108m3;Ⅳ级即小(1)型工程,库容0.10~0.01×108m3;Ⅴ级即小(2)型工程,库容0.01~0.001×108m3按水电装机容量划分:Ⅰ级即大(1)型工程装机容量≥120×104KW;Ⅱ级即大(2)型工程装机容量为120~30×104KW;Ⅲ级即中等工程装机容量为30~5×104KW;Ⅳ级即小(1)型工程装机容量为5~1×104KW;Ⅴ级即小(2)型工程装机容量为≤1×104KW。水工建筑物的级别划分是根据其所属枢纽工程等别作用河重要性分为5级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环境评估要点和最新产业政策要求(一)评估要点根据新公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规定水力发电工程装机1MW、库容1×107m3水库工程、大中型引水及灌溉面积≥5万亩及日取水1万m3地下水库工程全部需编制报告书,小于上述规定值的同类工程,环境特敏感亦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1、主要内容2水文、泥沙、局地气候、水环境、环境地质、土壤环境、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生态完整性与敏感生态环境问题、大气环境、声环境、固体废弃物、人群健康、景观与文物、移民、水土流失、社会经济等环境要素及因子的评价。2、主要环境问题①工程永久及临时占地、土石方开挖及弃渣、移民安置等占地和扰动地表造成的陆生动物迁徙、避让、陆生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使陆生生态受到影响与破坏。②施工期基坑排水、筛分选料、骨料冲洗、砼养护、拌和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受纳水体环境受到破坏或影响。③隧洞开挖(钻爆)、砂石料加工、运输与振动机械造成大气环境污染。④施工弃渣、固体废物(移民拆迁建筑物垃圾)、生活垃圾的排放造成环境污染。⑤施工噪声对作业人员及附近敏感点(学校、敬老院、居民集中点等)的影响、施工人员相对集中易传播流行性疾病与传染性疾病。⑥水库蓄水、闸坝阻隔使坝下水文情势改变,部分河段脱水或半脱水使河道生态环境改变,水生生物种类与数量变化,湿水性植物向陆生型演化,水体环境容量下降,自净能力下降。对有洄游性鱼类产卵与洄游起到阻断作用,使珍稀、濒危种类趋向灭绝。⑦移民安置区环境容量及开发性移民。3、评估要点:临时道路①占地、弃渣与主体工程施工对陆生生态影响。②征占地与施工扰动地表造成水土流失的预测与水土保持。③水库蓄水、闸坝阻隔和隧洞引水使河道水文性势变化大,可能出现脱水与半脱水段造成下游用水及环境用水的改变与破坏,根据有关规定向下游提供河道外植被生态需水、河流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等。对水生生物,主要是洄游性鱼类、珍稀濒危种类产生下列影响的,则应列专章、专题进行预测,并采取救鱼、过鱼措施。④施工期三废排放的预测和防治措施。⑤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分析及开发性移民。(二)产业政策要求:1、水电工程为社会提供清洁能源,减少对环境污染的负荷量(与火电比较)。2、以生态评价为重点采取生态补偿方案、对策符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精神”的要求。3、发展水电能源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的要求。4、梯级开发水利水电资源符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应综合考虑的环境政策”。5、以电代柴、保护植被与生态。四、以“柳洪水电站”案例(一)、工程分析柳洪水电站位于金沙江支流美姑河上梯级开发的第一期工程(第4级)。主要是引水式发电,装机150MW,年发电7.32亿kw﹒h,工程永久占地11.53hm2,临时占地51.18hm2,无耕地、房屋淹没及只影响林地1.87hm2,园地0.07hm2,人行吊桥1座。安置28人,搬迁安置128人。1、工程方案比选对闸址、引水线路、厂区布置进行多方案比选与优化。在以环境影响为前提下,使技术可信、经济效益大是选定的方案。2、工程施工施工期“三废”及噪声排放,以及施工开挖、弃渣、占地活动扰动地表造成较大水土流失,3使水、噪声、大气环境受到污染,对水生生物及陆生生物产生影响,对区域内经济与人群健康均产生不利影响。3、移民安置:水利水电工程实施将搬迁安置移民128人,生产性移民28人。占地及移民安置区宅基地与耕地复垦将增加社会环境压力和产生水土流失。4、工程运营期影响:工程运行后下游减水段(脱水段)该河道水文情势变化明显,将使该段生态结构发生改变,水生生物种类减少,原有湿生、水生类将向陆生、湿生类演变。河道环境容量下降,降解能力下降,浮游、底栖生物种类亦有变化。饵料变化将使的种群、种类发生变化。5、工程分析中对三废产生量进行估算、对其产生的源强效应图示为佳。以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相应部分绘出产生“三废”的流程图。(二)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确定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技术导则,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水污染生态影响等导则规定,柳洪水电站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大气环境为三级,声环境为三级,生态评价等级为三级。2、调查要求与调查方法①根据工程特性和工程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范围和内容。②应收集当地统计、国土资源、林业、农业、渔业、水利、气象、环境保护、地质矿产、文物保护等部门的年鉴、国土资源调查报告(含土地利用现状图)、林业资源调查报告(含植被图)、农业区划、水利区划、水土保持规划(含土壤侵蚀现状图)、环境规划报告、环境质量报告书、地质矿产资源文物资源调查报告、气象观测成果及渔业资源调查报告等资料。当上述资料不能满足研究要素调查内容要求时,应实地调查或进行现场监测。③环境现状调查可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定性为主的方法。3、调查的主要内容:①地形地貌重点调查项目区地形特征与地貌类型,主要是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②气象包括年降水、年蒸发量、风力、主导风向、暴雨、冻害等,若工程规模大、库容大、坝高对局地气象有影响的应对农业生态,航运和生活环境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③水文、泥沙多年平均径流量、逐月平均流量、含沙量、输沙率,泥沙颗粒级配、枯水和供水特征。④水质金沙江及左岸一级支流美姑河水质现状资料及水文汇流段断面的监测、水域功能。⑤土壤调查、了解项目区土壤类型、理化性质、土地肥力。⑥水土流失项目区土地利用状况、土壤类型、水土流失现状类型、成因、土壤侵蚀模数。⑦陆生生物项目区陆生动物种群分布、主要栖息地、有否保护级动物和珍稀、濒危种类、植物类型及4优势种、覆盖率、有否珍稀、濒危物种。生理、生态习性、动植物调查应按评价等级要求的内容、方法进行。⑧水生生物收集该流域水生生物、鱼类、底栖类、浮游类、科学组成、洄游性鱼类及生活习性、产卵场分布、有否濒危珍稀种类及其保护级别。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文化设施敏感区按保护级别,了解分布的范围、内部功能区划。水源保护区的调查应包括保护级别及范围。⑩文物、古迹调查其分布位置范围、保护级别和保护现状。11人群健康调查应包括自然疫源性疾病、虫媒传染病、介水传染病、地方性疾病等。12点、面污染源对主要排污点及项目汇流区进行污染源调查(收集),了解废污水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浓度值、农药化肥施用状况及污水处理状况。13社会经济环境调查收集项目区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民族、土地利用现状、产业结构、居民的生活水平(人均耕地、人均粮食、人均收入、生活燃料等)。14公众参与根据项目主要特征,列出主要环境问题要求等,采取走访座谈会、问卷等收集各种代表的意见(尤其受到影响的代表意见)并进行统计分析。4、评价①根据有关标准对水环境、环境空气、生环境的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分析主要环境问题。②生态现状评价应包括生态完整性评价、自然资源状况与敏感生态环境问题评价。③生态现状评价可应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五、水利水电工程主要敏感点、评价重点及应关注的问题(一)主要敏感点、评价重点:1、水库、电站蓄水,闸坝阻隔使水文情势发生较大的变化,库内水体处于静止状态,坝下出现脱水(半脱水)状况,使水生生态发生大的变化,若考虑救鱼措施,洄游鱼的产卵通道,如放流站、鱼道等,对脱水及半脱水段应考虑保证环境生态用水及其他用户用水需求(老龙口水库为例)。2、永久占地(包括淹没)、临时占地、隧洞开挖、土石方开挖、渣场等占、压陆生植被造成破坏,应采取生态补偿方案,同时主体工程施工也造成陆生动物的避让、迁徙、生态隔离等。应重点评价优势种、珍稀濒危物种,尤其是国家省级保护动、植物的影响与保护。3、永久占地、临时占地、主体建筑物施工及料场开挖、渣场临时道路等扰动地表造成较大的水土流失,应重点评价土石方平衡“三场”恢复,减少征占基本农田,做好水土流失侵蚀的预测并采取水保措施防治流失。4、水利水电项目征占地数量大,设计移民安置问题,重点评价安置区环境规划及容量分析,做好开发性移民规划工作。5、施工期“三废”排放及防治对策,尤其是敏感点的分析、预测及措施研究,使之具有可持续性。6、涉及供水的工程(以杨木水库为例),尤其是饮用水源应按国家规定对水源地划分一、二级及准保护区,提出水源保护规划。57、灌溉为主的工程(以洮儿河灌区为例)除按水利工程考虑环境评价外,应重点考虑水源的水质与量的分析,引用地下水作为水源的应做好地下水评价工作,如地下水水位变化、地面沉降等。对闭流区盐碱地的灌区应考虑灌溉制度优化和排水问题,避免出现沼泽化、盐渍化问题。同时重点考虑灌溉回归水对受纳水体的影响问题。8、堤防工程则应重点考虑征占地对生态、水土流失的影响、对移民安置影响、条带状施工的影响,定性分析保护区内社会经济状况等内容。9、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对温层结构影响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高坝、大库,一般经水文计算都是分层型水库,水表面与底层水温度有较大差异,评价时还应考虑低温水对河道、灌区的影响,应考虑河道(或渠道)复温距离采取措施放水,减免其对水生生物和农作物的不利影响。(二)编制报告书应关注的主要问题:1、关于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问题(水利部、中科院、工程院在全国进行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问题考察)2、生态完整性评价问题:陆生生态、水生生态、景观生态评价问题。3、水利水电工程建库、引水、闸坝阻隔使水文情势变化大,库内生态与坝下脱水(半脱水)河段的环境用水分析,重点解决好外河道生态用水,河道基态用水和上下游左右岸其他用水(生活用水、工业用水、航运)的协调关系。4、移民安置区环境分析及开发性移民规划,征占基本农田的恢复、保护措施。5、高坝大库对水生生物,主要是珍稀濒危及洄游性鱼类的不利影响预测及救鱼,过鱼措施的研究。6、施工期三废排放对敏感区影响与防治对策研究。7、注意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地质的影响、地质灾害的预测。例如地震、边坡稳定、滑坡、塌岸等影响及防治措施、对策等。8、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施工期、运行期对与工程相关的环境要素及因子动态变化,应制定环境监测计划,监测内容应包括:监测目的、监测项目、监测时段、监测位置等(包括水生生物监测)。工程环境管理应是工程管理的组成部分,并贯穿工程施工期与运行期。环境管理的任务应当包括:环境管理计划的编制、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管理等。9、环境保护措施及投资估算应针对工程造成的不利影响的对象、范围、时段、程度根据环境保护目标要求,提出预防、减免、恢复补偿等对策措施。对所制定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选择结合实际、操作性强的措施对策意见。10、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简要分析与公众参与①应分
本文标题:2012环评案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58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