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2013级采矿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文字说明)20130529
-1-安徽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本科工程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9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造就具有固体(煤、金属及非金属)矿床开采、设计与施工、工程项目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基础宽厚、视野开阔、发展潜力大、创新意识强、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突出、综合素质优秀、有较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本科工程型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二、专业培养标准表1:专业标准方面内容目标要求知识与智力能力(1)数学或逻辑学的基础知识(2)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或)前沿知识(3)社会科学知识(4)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的基本知识(5)专业知识(6)为专业服务的其它知识(1)掌握作为工程基础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知识。(2)了解现代物理、化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法律、法规和规范;了解采矿、安全与环境的基本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3)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社会学和公共关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4)了解哲学、历史、经济学、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文学、艺术、伦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对其中的若干方面有较深入的认识。(5)掌握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矿山测量学、煤矿地质学、工程力学、矿山岩体力学、矿山机械、矿山电工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地下工程施工、煤矿开采学、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矿山设计与优化、通风安全学和矿业系统工程等专业课程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术;掌握工程管理学、工程经济学等基本知识。(6)掌握基本的工具性知识:熟练掌握英语或一门其它外语,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和表达能力;掌握文献、信息、资料检索的一般方法;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高级编程语言和相关工程软件应用技术。-2-能力(1)终身学习能力(2)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3)批判和独立思考能力(4)逻辑思维能力(5)具体工作能力(6)与人合作共事能力(7)对文学艺术作品审美能力(8)清晰思考和准确表达能力(9)至少一种外语的应用能力(10)组织、管理与领导能力(1)了解学科内和相关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国家的发展战略;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更新知识,制定和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高个人和集体的工作效率。(2)从实践中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定义问题的相关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并提炼问题;建立模型,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等手段进行具体分析;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3)具有解决采矿工程问题过程中的洞察、分析和评估的能力,并能独立撰写分析报告。(4)具有针对工程问题特点的科学思维方式,即演绎和归纳的结合、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5)掌握解决采矿工程中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从事采矿工程、岩土工程及相关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咨询、施工和管理等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采矿工程、岩土工程及相关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创新和技术改造的基本能力。(6)具有与人合作共事、共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7)具有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8)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具有在学科内、跨学科以及跨文化背景进行合作的初步能力;勇于挑战和接受挑战,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9)掌握英语的阅读和写作能力。(10)具有一定的系统思维能力,能权衡不同因素,分清主次;具有组织、协调和开展采矿工程、岩土工程及相关工程建设项目的基本能力;具有应对危机和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人格(1)身心健康(2)志存高远(3)道德修养(4)爱国精神(5)意志坚强(6)刻苦务实(7)视野开阔(8)思维敏捷(9)乐于创新(10)团队合作(1)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应对危机和挑战,具有面对挑战和挫折的乐观主义精神。(2)具有远大理想、为祖国努力奋斗的精神。(3)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坚持原则,勇于承担责任,为人诚实、正直。(4)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愿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服务。(5)具有不惧困难、坚持不懈、勇于奋斗的精神。(6)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实干创新的精神,具有为人类进步服务的意识。(7)了解本学科的国际先进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能力。(8)具有较强的接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9)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10)具备对集体目标、团队利益负责的职业精神。-3-表2:(实现标准的教学方法或途径)方面内容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知识与智力能力(1)数学或逻辑学的基础知识(2)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或)前沿知识(3)社会科学知识(4)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的基本知识(5)专业知识(6)为专业服务的其它知识(1)数学知识通过课程讲授、小组教学(指导)、习题课、作业等进行教与学。(2)自然科学知识通过课程讲授、小组讨论(指导)、习题课、实验、作业等进行教与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等增加随课程实验课时,采用小组学习方式通过实验报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关当代知识(国内外)以课堂教授、阅读、小组讨论、写读书报告为主要教与学方式。(3)社会科学知识以课堂教授、阅读、小组讨论、写读书报告、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等为主要教与学方式。(4)人文科学知识以课堂教授、阅读、小组讨论、写读书报告为主要教与学方式;军事理论以理论讲授、图文资料、教学短片为主要教学手段;美学(文学与艺术)、伦理、心理学或社会学等以作品或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资料收集、读书报告为主要教与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提高自身修养。(5)专业知识通过课堂讲授、实验、训练、小组讨论、习题练习等多种形式进行教与学,具体内容根据课程大纲要求,结合专业课程要求确定。(6)通过课堂教授与实训同时并进,通过循序渐进的独立实训使学生掌握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英语应用和其它工具。能力(1)终身学习能力(2)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3)批判和独立思考能力(4)逻辑思维能力(5)具体工作能力(6)与人合作共事能力(7)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8)清晰思考和准确表达能力(9)至少一种外语的应用能力(1)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读书报告、课程论文等形式训练终身学习能力。(2)通过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项目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3)通过实习、实验的设计与结果分析评价、工程设计方案的选择与评价训练批判和独立思考能力。(4)通过大量阅读、提出观点、小组讨论、辩论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5)通过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生产实习提高现场工作能力,通过采矿课程设计、通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提高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6)通过集中实习、岗位实习、采矿设计、项目研究等训练与人合作共事能力。(7)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通过开设艺术类理论课程和讲座来训练。(8)表达、交流能力可通过若干专业课讨论式、面试加笔试等方式综合训练。(9)至少一种外语的应用能力通过理论课读写训练、双语课的训练、英语读书报告写作来达到。-4-(10)组织、管理与领导能力(10)通过小组作业以及小组完成的创新活动项目、社会实习、志愿者工作,培养个体的自主能力和在集体中的合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组织与管理能力。人格(1)身心健康(2)志存高远(3)道德修养(4)爱国精神(5)意志坚强(6)刻苦务实(7)视野开阔(8)思维敏捷(9)乐于创新(10)团队合作人格、素质重在潜移默化,重在激发学生内在想学、想了解、想改变、想提高的愿望。不宜采用填鸭式教育和达标式训练,建议不做硬性规定。其余素质培养是个长期、综合的形式过程,可采用专题报告形式考核或不考核,不宜拔苗助长。表3:成绩评价方法方面内容评价方法知识与智力能力(1)数学或逻辑学的基础知识(2)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或)前沿知识(3)社会科学知识(4)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的基本知识(5)专业知识(6)为专业服务的其它知识(1)数学知识: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可参考平时表现、习题完成质量进行综合评定。(2)自然科学知识:理论知识以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可参考平时表现、习题完成质量进行综合评定;实验课程以实验报告为主进行评定。(3)社会科学知识(国内外)通过考查、课外阅读文献、社会实践和读书报告等形式进行成绩评定。(4)人文科学知识:政治、历史和法律类人文知识,以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报告和个人读书报告为评价标准,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提高自身修养。(5)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根据大纲要求进行考评,可采用多种形式,如考试、考查、专题论文、课程设计、平时训练等进行单独或综合评价。(6)为专业服务的其他知识:外语以书面考试为主,同时结合听力、口语和写作,四方面同时测试,一般不考虑平时成绩,以期终考试成绩或国内外认可的英语能力考试成绩为考核标准;中英文应用文写作以命题作文作为考核标准,可结合平时成绩和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进行评定;计算机知识以考试成绩、作业完成质量综合评定,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能力考试。-5-能力(1)终身学习能力(2)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3)批判和独立思考能力(4)逻辑思维能力(5)具体工作能力(6)与人合作共事能力(7)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8)清晰思考和准确表达能力(9)至少一种外语的应用能力(10)组织、管理与领导能力(1)终身学习能力可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读书报告、课程论文等进行评定。(2)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可通过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大学生创新项目等进行评价。(3)批判和独立思考能力可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报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程论文等进行评定。(4)逻辑思维能力可通过小组教学平台讨论时的表现以及小组中的考评成绩和最后的答辩成绩综合给定。(5)现场工作能力可通过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生产实习、采矿设计等进行评价。(6)与人合作共事能力可通过各类实习、实验、实践、设计和创新项目进行评价。(7)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通过公共选修课、讲座、报告等进行评价。(8)表达、交流能力可通过若干专业课讨论式、面试加笔试等方式综合评价。(9)至少一种外语的应用能力通过理论课的读写考试、读书报告、英语论文写作来评价。(10)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可通过小组作业以及小组完成的创新活动项目、社会实习、志愿者工作等进行评价。人格(1)身心健康(2)志存高远(3)道德修养(4)爱国精神(5)意志坚强(6)刻苦务实(7)视野开阔(8)思维敏捷(9)乐于创新(10)团队合作可结合国学修养、中国历史、中外近代史、哲学、科学学等理论,重在让学生自觉自愿去学习、去发现问题,通过课堂讲授、专题研讨、资料查阅、热点辩论、写读书报告等方式教授与学习,改变强迫填鸭式教育方式。通过教学短片、事件分析、人物介绍等宣传民族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三、主干学科力学、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四、核心课程矿山岩石力学、地下工程施工、煤矿开采学、矿山压力与控制、矿山设计与优化、矿山通风与安全等。-6-五、主要实践环节表4:主要实践环节表序号实践课程课程性质时间/周1军事理论必修22采矿学课程实践必修0.53矿山安全学课程实践必修0.54国际采矿技术讲座必修0.55机设课程设计必修16采矿CAD课程设计必修17采矿工程识图必修18校内认识实习必修19煤矿地质实习必修110矿山测量实习必修111矿山认识实习必修112矿山生产实习必修413采矿课程设计必修414通风课程设计必修115采掘工艺与生产管理实训必修316矿山毕业实习必修317矿山毕业设计必修1518创新实践必修219素质教育必修4合计46.5六、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须按培养方案要求修读各类课程,总分达到192.5学分,其中理论课程144.5学分,实践环节48学分,方可毕业。七、学制与学位本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3+1),弹性学习年限为3~5年。本专业所授学位为工学学士学位。
本文标题:2013级采矿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文字说明)20130529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34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