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16年4月修改稿)doc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015版)【课程编号】G12002【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类型】公共课基础课【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实践学时】16学时【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授课专业】全校本科一年级学生第一部分:理论教学大纲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导、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的一门公共理论课基础学科。(二)课程目的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做忠诚的爱国者;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人生、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切实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三)课程任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思想品德课程,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贯彻落实“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坚定的马2克思主义信念,继承爱国传统和弘扬中国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观,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培育各种道德素质,提高法律素养、自觉遵纪守法,促使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一)基本要求:1、明确大学生的历史责任和合格大学生的标准。2、尽快适应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学会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培养自己的健康心理。3、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理论,并能自觉地指导自己的行为。4、掌握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理论,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努力实践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提高道德境界。5、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中国精神,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和“振兴中华”献身的时代责任感。6、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7、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充分认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8、初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念,了解和认识我国的国情,提高自己依法行使权利和捍卫法律尊严的自觉性。(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2学时)教学内容:1、适应人生新阶段2、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懂得珍惜大学美好时光,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成长目标;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发展目标,帮助学生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3科学内涵;充分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正确认识“三个倡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教学重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为认识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目标,塑造大学生的崭新形象,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难点为本课程的特点和作用,学习本课程的意义。一般了解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通过和中学学习、生活的横向及纵向对比使学生理解此内容。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4学时)教学内容:1、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3、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的科学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解如何确立理想信念、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化理想为现实等重要问题。引导大学生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为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教学重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为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教学难点为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一般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特征、立志高远和始于足下、在实际中化理想为实践。通过撰写小论文的形式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4学时)教学内容:1、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3、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正确理解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优良传统,认识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在新时期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下,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使大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祖国统一,维护祖国统一,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教学重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为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学难点为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一般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团结和统一、增强国防观念、以振兴中华为己任。通过观看影片使学生体会爱国主义的情怀。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4学时)教学内容: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3、科学对待人生环境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让大学生了解到人生观的科学内涵,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正确认识人生目的对人生实践的作用,明确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科学的人生观;了解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正确把握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自觉协调自我身心关系、促进自我身心和谐、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正确对待人生环境。教学重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为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教学难点为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一般了解世界观与人生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协调自我身心关系、协调个人和他人的关系、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5通过写墓志铭的方法,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生”的不易从而体会人生的意义、价值。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4学时)教学内容: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2、弘扬中华传统美德3、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4、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道德的起源与本质,正确把握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了解道德的历史发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明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把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提高进行道德修养的自觉性;结合十八大以后中央改进作风、厉行节约、廉洁自律的一系列举措,帮助大学生深入理解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自觉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教学重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为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中国革命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大学生与诚信道德;教学难点为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一般了解道德的起源及本质、道德的功能和作用、道德的历史发展、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内容、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通过讨论、辩论的形式使学生体会社会公德的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4学时)教学内容:1、社会公德2、职业道德3、家庭美德4、个人品德教学目的与要求:6了解道德的起源与本质,正确把握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了解道德的历史发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明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把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提高进行道德修养的自觉性;结合十八大以后中央改进作风、厉行节约、廉洁自律的一系列举措,帮助大学生深入理解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自觉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教学重难点:本章的教学为公共生活、职业生活与婚姻家庭生活,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领域,也是个人品德形成的重要领域。大学生学习和掌握公共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锤炼高尚品格,为人生重大课题打下基础。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4学时)教学内容:1、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3、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法律的词源概念及其历史发展,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精神、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作用和运行,不断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掌握我国国家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明确公民在相关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了解我国特色社会法律体系的形成、特征和构成。教学重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为法律的一般含义、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教学难点为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和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一般了解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以及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第七章树立法治理念尊重法律权威(2学时)教学内容:71、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2、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3、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教学目的与要求: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了解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正确理解主要部门法的基本原则和立法精神,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认同感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依法律已,依法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的合法权益,自觉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教学重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教学难点为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一般了解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通过收集案例和分析案例的方法,使学生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4学时)教学内容:1、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2、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3、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教学目的与要求:帮助大学生认识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一般含义和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而明确作为普通的公民拥有的法定权利和义务,掌握我国宪法中规定的主要的权利与义务,并熟悉如何运用这些权利义务。教学重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为如何行使法律权利和承担义务,如何尊重别人的权利,当自己的法律权利受到侵害后如何依照法律途径。(三)学时分配:课程内容理论学时教学章节教学内容8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年8月第1版,2015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参考书:1、《历史与现实之间》,丁钢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交往的世界——当代交往理论探索》,姚纪纲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3、《人就是“人”》,高清海著,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4、《道德的历史与现实》,夏伟东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5、《我是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6、《现代思想道德教育与方法》,郑永廷,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7、《当今世界教育思潮》,毕淑芝、王义高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8、《高校政治理论课参考文献》,周全华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9、《社交礼仪教程》,金正昆,中国
本文标题:201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16年4月修改稿)doc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948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