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3教育学分章(7-10)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分章练习题第七章教学(上)一、选择题1.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原则是(A)。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2.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D)。A.实验法B.讲解法C.讨论法D.演示法3.下列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D)。A.教学策略受制于教学方法B.教学策略从层次上低于教学方法C.教学方法的采用不受教学策略的支配D.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A.教学工作B.公共关系C.行政工作D.总务工作5.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课堂活动6.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B)。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凯洛夫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A)。A.非指导教学模式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C.发展性教学模式D.最优化教学模式8.发生在18世纪前后的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A)的论争。A.知识与能力B.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C.分科与综合D.知识与思想9.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格·卢扎洛夫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了一种利用联想、暗示、情境、音乐等方式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称之为(C)。A.信号图式法B.探究—发现法C.暗示教学法D.五段教学法10.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C)。A.讨论法B.谈话法C.讲授法D.实践法11.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A)。A.发现学习教学法B.探究一研讨法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D.暗示教学法12.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D)教学原则。A.系统性B.启发性C.思想性D.巩固性13.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出学习结果的方法即(B)。A.研究一探讨法B.发现学习C.暗示教学法D.范例教学法14.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C)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练习法15.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C)。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D.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216.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称为(B)。A.教育B.教学C.教授D.学习17.(A)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A.练习法B.实验法C.实习作业法D.参观法18.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出了(B)教学原则。A.直观性B.启发性C.巩固性D.因材施教19.“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由(C)提出。A.孔子B.孟子C.朱熹D.老子20.“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体现了(C)教学原则。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启发性原则21.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进行差别教学,体现了教学的(D)。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22.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学的专著是(C)。A.《大教学论》B.《普通教学法》C.《学记》D.《论语》2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想的提出者是(D)。A.孔子B.杜威C.昆体良D.思孟学派24.“最近发展区”的含义是(C)。A.很快要达到的水平B.明天要达到的水平C.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D.思想永远达不到的水平25.主张“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D)。A.赫尔巴特B.杜威C.凯洛夫D.夸美纽斯26.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B)。A.间接地获得知识B.获得间接经验C.在教师帮组下获得知识D.在同学的帮助下获得知识27.(A)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A.教学B.教育C.自学D.智育28.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D)。A.基本部分B.基本内容C.基本途径D.基本阶段29.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B)。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30.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D)。A.获得直接经验B.进行科学实验C.进行社会实践D.学习间接经验31.“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B)。A.知识的传授B.发展学生的能力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32.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D)。A.教师的主导作用B.学校的管理作用C.教材的媒体作用D.学生的主体作用33.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34.下列不属于我国普通教育学校教学任务的是(D)。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D.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的提高35.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率先提出的观点?(B)。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凯洛夫二、填空题1.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2.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的。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4.教学任务的决定受教育目的、(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科的特性)以及教学的时空条件等因素制约。5.智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核心。6.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有领导的认识。7.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是有领导的认识,“三体结构”指作为中介的(教师)、作为主体的(学生)和作为客体的(课程和教材)。8.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9.教学过程的结构分为:(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五个阶段,其中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10.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11.我国的教学原则有(直观性)、(启发性)、(巩固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12.“因材施教”源于宋代朱熹的(孔子施教,各因其才)。13.中学常用的六种教学方法是(讲授)、(谈话)、(讨论)、(演示)、(练习)、(实验)。14.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15.谈话法可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16.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教学原则)。17.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启发性)原则。18.重视组织各种复习,体现了(巩固性)原则。19.“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20.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是(因材施教)原则。21.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2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是(练习法)。2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是(实验法)。24.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25.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这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思想。26.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27.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8.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9.(创造能力)不仅是智力发展的高级形式,而且是学生个人的求知欲望、进取心和首创精神、意志力与自我实现决心的体现。4三、简答题1.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1622.简述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几个阶段。P.1633.简述教师在运用讲授法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答:(1)保证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2)讲授要条理清楚、重点分明;(3)讲究语言艺术;(4)注意与其它教学方法配合使用4.为什么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P.1635.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P.1566.试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P.1597.简述教学过程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P.1598.简述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P.1609.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P.16710.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P.173四、论述题1.联系实际论述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P.1712.联系实际论述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原则。P.1703.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对“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内涵和现实意义的认识。P.167(启发性教学原则)4.当前对“奥数”教育热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奥数”教育是“拔苗助长”,应该彻底废除;一种观点认为“奥数”教育有助于开发学生思维,应该鼓励孩子接受“奥数”教育。请运用“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关原理对此予以分析。(2012)①上述两种观点都各有偏颇,“奥数”教育是应该倡导还是废除,关键要看“奥数”教育是否遵循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②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决定了教育活动应循序渐进,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选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③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决定了教育工作中要发现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实现教育的丰富化和多样化。④对大多数不具备数学天赋的学生而言,“奥数”的知识难度和思维程序都超出了他们的年龄阶段所能接受的水平,如果勉强孩子学习“奥数”,非但不能起到开发思维的作用,相反会扼杀他们对数学的兴趣。⑤而对于具有数学天资的儿童,“奥数”教育有助于开发他们的数学潜能。(本题属于开放性题,只要考生言之成理,就应该适当记分。)5.新课程实施后,中学课堂较少“满堂灌”了,但随之出现的是“满堂问”,一些教师甚至认为课堂上问得越多,教学就越具有启发性。请结合教学的相关原理,对此分析。(2012)①这种观点对“启发性教学”和“问答法”的内涵及其运用缺乏准确、全面的理解与把握。②“启发性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教学中应遵循的一条重要教学原则。判断教学是否具有“启发性”,关键在于教学中教师是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③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一般来说,问答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但是,不恰当地运用法(比如只注重问答的形式或追求提问的数量)不能达到启发性教学目的。5第八章教学(下)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A)。A.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B.一般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用百分制较方便D.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2.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C)。A.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C.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3.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D)。A.组织教学B.检查复习C.巩固新教材D.讲授新教材4.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A
本文标题:2013教育学分章(7-10)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91151 .html